去留無計若為情
《左姬閒話》(丙子年) 明末清初 · 王彥泓
「爭差」,對「相似」, 有差似無差! 語意上兩者分別解讀都通!看上下文來解釋!
討論議題:
Shu-ren Wu ·
【爭差/精差】(tsing-tsha)1. 名詞例:有精差、無精差、有啥物精差、價值的精差 2. 形容詞/動詞例:這兩項精差真濟。閣(各,->別)有第三種用法,即陣較罕得聽着 句式:
[第一句],精差
[第二句]例:那(ná->乃)講目屎那津(tin <-滴),精差無哭出聲niâ (藍春瑞,〈枉死大甲溪ê冤魂〉)
阮曾細漢所知所用的「精差」,着是即種用法:例:即種樹仔大欉好覕ńg,精差足gâu落葉仔。李恆德老師的一篇文章,內底有一句:「網路時代,朋友就是生做按呢。伊誠意有夠,精差較小面神爾」(https://www.facebook.com/....../posts/3843152639095231/)--------------------
《臺日典》:cheng-chha 精差 例:有 ∼∼;無 ∼∼ kah hiah濟
《廈英典》:「cheng-chha」,廈英解說是"to be different for the worse"(p.33)"difference; gen. difference from what is right (p.59)「有爭差」(ū-cheng-chha): it is different; not correct (p.59)所以「爭差」,有當陣是"difference",有時陣毋爾是"difference",應該講是"deviance from the what is right"。臺日典、教閩典詞義註解若像無"deviance"ê 意思,干焦是「差異(difference)」。(「走精/走爭」才有"to be different for the worse" ê 意思)
討論串:
李大樹換個思維:差池=差遲=遲差。遲,河洛音(吉)。明朝小說多寫“爭差”,應該是古書的“遲差”走音。
曾火旺客語“爭差“tsang-cha,台語”精差”tsing-chha。因發音無同,選字亦不同,但是意思相通。(台)有走精(註解),無走鐘,意思差真濟。曾煥炫會河陽 明 · 《拜月亭》有甚爭差,且息怒嗔。閒言閒語總休論。賤妾不避責罰,將片言語陳。難得見今朝分。甚日除得我心間悶。甚時除得我心間恨。
Jack Huang:爭差,差別。元無名氏《黃花峪》第一折:“宋公明武藝堪誇,吳學究又無爭差。”《水滸傳》第四九回:“第二個好漢,名喚鄒潤,是他侄兒,年紀與叔叔仿佛,二人爭差不多。”
就文獻論文獻,「爭差」為既有的詞彙,音義皆符合! 應該為本字!!!
在討論串中,擦出 另外一個議題! 即,中文中的「差池」,其實是「差遲」的音假字!
【遲】,晩。《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爲晩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日語チ /tɕi/ [漢]ジ /ʑi/ [呉],廣韻為澄母,發音為t-,故,「遲」在閩南語為更古的語音!是ts- vs. t-的聲母變化規則!
另一個組合詞為「差錯」,是「磋錯」的衍生字! 有互相磨,交錯磨治等義!有分離,錯開等衍生義!
【錯】,Tshok, Tshoo3/tsho3 (措), Tshiok。《說文》金涂也。又厲石也。
【磋】,Tsho/Tsho3, 磨治也。《詩·衞風》如切如磋(tsho1)。
兩字應該有語源上的關聯! 閩南語說tshong3-ti7, 採用創治!其實用「錯」字的陽入轉字,Tshok ->tshong3, 「錯治」,應該更接近語義!另一個相似詞,凌遲 ling5-ti7,【遲】有 Ti5/Ti7 二音!閩南語字典用「凌治」!是畫蛇添足,採用「凌遲」即是正字!在字典例舉的相似字詞,即有 創治 Tshong3-ti7。另,tshong3-king2, 創景, 應該是 「錯揀」,比較合理!
差池 vs 蹉跎!
語音,文字的互相假藉,也會衍生多種語意!
它, 也,作為偏旁部件,互通。 如它,他,她,祂等!虵 ,蛇的異體字! 池 ti5, 古音為to5,湯(tong1)何(ho5)切,音駝(to5)。與沱通。《說文》江別流也。
故,差池,變成蹉跎!
池,是遲的音假,故,繼承「遲」的語意!也遞延到「蹉跎」的語意!
遲留;逗留。南朝宋鮑照《登翻車峴》詩:“遊子思故居,離客遲新鄕。”
廢置;停滯;不通暢。《隸釋·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心念聖歷世,禮樂陵遅。”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一折:“<師父>化的俺這一方之人,盡都吃了齋素,俺屠行買賣都遲了,本錢消折。”
附:字典註釋
【差池】1.差錯。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每旬遺書我,竟歲無差池。”《水滸傳》第八回:“令愛嫁事小人,已至三載,不曾有半些兒差池。”魯迅《華蓋集·我的“籍”和“系”》:“如果論史,就贊幾句孔明,罵一通秦檜,這些是非也早已論定,學述一回決沒有什么差池。”2.意外。唐李端《古別離》詩之一:“與君桂陽別,令君嶽陽待。後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郭沫若《屈原》第二幕:“萬一有什么差池,責任是要落在你們的頭上。”
【差池】猶差勁,不行。柳靑《創業史》第一部第二六章:“韓培生笑說:‘老年人就是差池喀,生寶他爹也扯腿。’”
【差池】猶參差。不齊貌。《詩·邶風·燕燕》:“燕燕於飛,差池其羽。”馬瑞辰通釋:“差池,義與參差同,皆不齊貌。”《左傳·襄公二十二年》:“謂我敝邑,邇在晉國,譬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杜預注:“差池,不齊一。”唐杜甫《白沙渡》詩:“差池上舟楫,杳窕入雲漢。”
【蹉跎】
1.失足。《楚辭·王褒<九懷·株昭>》:“驥垂兩耳兮,中阪蹉跎。”洪興祖補注:“蹉跎,失足。”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正始寺》:“若乃絶嶺懸坡,蹭蹬蹉跎。”
2.失時。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五:“娛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胡荽》:“蹉跎失機,則不得矣。”
3.衰退。唐白居易《續古詩》之七:“容光未銷歇,歡愛忽蹉跎。”唐薛逢《追昔行》:“嘆息人生能幾何,喜君顔貌未蹉跎。”
4.失意;虛度光陰。南朝齊謝朓《和王長史臥病》:“日與歲眇邈,歸恨積蹉跎。”唐李頎《放歌行答從弟墨卿》:“由是蹉跎一老夫,養雞牧豕東城隅。”淸周準《塞下曲》:“持籌絶域感蹉跎,沙塞年年漫枕戈。”
5.參差不齊貌。漢蔡邕《協和婚賦》:“既臻門屛,結軌下車,阿傅御豎,雁行蹉跎,麗女盛飾,曄如春華。”
6.阻撓。元本高明《琵琶記·五娘牛小姐見面》:“他要辭官被我爹蹉跎。”
閩南語相關字:也。
【也】,切音有 iǎ, ǐ,在白話音有 a2/a7, iá/iā, 四音!a̍h/ia̍h 為入聲字, 「亦」音。看字典的收錄:
【也】解說(漢羅)或者。解說(日文)或あるいは。又または。それとも。=【也[iá]】。例(日文)有也無[ū á bô]=有あるか無ないか。是也不是[sī iá m̄ sī]=さうかさうでないか。
【亦/也】 ā 解說(漢羅)=亦、也。解說(日文)=【亦[iā]】。=【也[iā]】。
【也】iā 解說(漢羅)類似[也(iá)]但語氣khah輕。解說(日文)【也[iá]】に似[に]て語意[ごい]輕[かる]し。
【亦】 a̍h 白話字(其他講法)ā/iā/ia̍h。I a̍h teh háu(伊亦在哮)=彼も泣いている。 Án-ne a̍h hó(按哖亦好)=それでもよろしい。
iā 【亦】 解說(漢羅)(1)mā。 (2)(反語)豈(kiám)。例(漢羅)(1)chit-ê ∼ 好;叫 ∼ bē行,罵 ∼ bē聽;有 ∼ 好,無 ∼ 好。 (2)彼 ∼ 是? Hit條 ∼ thang講?
iā-chê 漢羅亦(一個)。解說(漢羅)=[亦有一個]。
亦:夷(i5)益(ik4)切,𠀤音睪(ik8)。總也,又也。
ma7, 教育部字典寫「嘛」,是「也」的語義! 有人認為 「也」發 ma 音! 閩南語「現在」的用字「即馬tsit-ma2」! 是「今也」二字!( 正確是 日語的只今(いま),或者中文的即今才對!)
ma7, 正確的是 「不也」的縮音!是反詰語法!! 不是「也」的發音!
註解:走精。
閩南語有兩詞,語意相似!
縒:《說文》作𦇈。參縒也。《類篇》謂絲亂貌。 倉(tshong1)各(kok4)切,音錯(tshok4)。縒綜亂也。《玉篇》縒,亦作錯。 考證:〔《廣韻》《集韻》𠀤倉各切,音錯。綜亂也。〕
很顯然,「走精」 是 「走爭差」的減省! 走縒,是走差,走錯的字!錯,差,同義! 錯 tshok ->tsuah8
tshuah8:斜。解說(漢羅)(1)直線偏斜(chhiâ)。 (2)橫過。解說(日文)例(漢羅)(1)路 ∼∼;布鉸了 ∼--去;歪 ∼;∼ 目。 (2)∼ tùi這條路去;∼--過。
tshuah8(tsuah8漳州腔)是 「錯」字音,「斜」字義!以「斜」字訓讀!
另一個同義詞:thut-tshe5 。黃銘先生認為是「錯差」的音變!錯, tshok ->thok ->th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