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南灣水巷生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失竊的遺產

南灣水巷生
·
·


[水巷碑銘]至於《黃雀》一曲,則盧博夫依加力騷風格改編而成。幾經翻唱,大受好評。然起源於血汗與壓迫的加勒比海民謠,輾轉傳入美國唱片市場,抗爭將讓位予娛樂,可想而知。未聽過其背後故事的人,往往就以為加力騷不過狂歡節舞曲而已。

心愛的女人離我而去,正暗自神傷。剛好,有隻黃雀停在眼前的芭蕉樹上,看起來一樣形單隻影,好不寂寞。黃雀啊黃雀,你尚可振翅高飛。我呢?卻只能踟躕原地,獨面滄茫。

意境固美,畢竟只屬情歌一首,為何朱耀明覺得適合借來形容義士的心情呢?雖然《黃雀》由美國人編曲與填詞,朱耀明介紹此作時,卻稱之為海地民謠。

確實,此曲與海地大有淵源。成長於海地的小孩,或許都曾在搖籃中聽過類近的旋律。唯更多人只聽過盧博夫改編的版本,又未加深究,以致即使葉落異邦的海地後裔,亦多誤會《黃雀》來自牙買加或美國鄉郊。毋怪乎有海地名紳忿忿不平,稱此曲為「失竊的遺產」(stolen legacy)。

無庸置疑,英文版《黃雀》另有所本。其海地原版叫「Choucoune」,又名「Ti zwazo」,乃島上家傳戶曉的美倫格(méringue)舞曲,由生於路易斯安那的琴師蒙桐(Michel Mauléart Monton)譜成,其時一八九三年。而「Choucoune」實指海地一名街知巷聞的美豔少女。(待續)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