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人群與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非營利的賺錢法則
經過 @豆泥 的推坑下觀賞了Protocol Labs關於Fund the commons 相關影片,中間看到了這一部很有意思的跟 Sara Horowitz的對談,中間談及她在組織自由工作者職業工會的一些感想與DAO的一些看法。Sara Horowitz他爺爺是個成衣工人工會的副主席,他父親是一個勞工的維權律師,他丈夫是一個勞工律師、兒子也對做了深入的勞工研究,三代都是個跟工運深深連結的家庭。
在數位貨幣出現後,過去幾百年營運的的金融傳輸被加速了,而有人談及,這些DAO是要讓過去上千年來的組織治理方式也一同被加速,增進組織的效率。現在許多DAO透過DISCORD上面去組織人群,用各種方式來活絡DISCORD上面的社群,然後以此來找尋贊助,訴說著我們有大量的社群,所以我值得這些價格被投資。但這樣的組織型態早已不是新鮮事,也不是第一次呈現在人們眼中。
對於DAO跟現行一些組織的相似,Sara Horowitz提到了互惠主義(Mutualism),並提出了三點。一是社群,一群擁有著共同利益基礎的人們聚集在了一起,他們可能是工會(工跟公不同啦,工是給工人組織的)、跟食物合作社等。二是他們是一個自己贊助的自組織,並非由任何人捐助在社群中的。三是,這筆錢有一個長遠的目標,這些錢可能在組織內循環做商業利用、開設保險業務等,這些錢非常龐大,這樣的經濟並不是一個小數目。若不說這是個1920就存在的組織型態,大概很多的幣圈人士會覺得這就是一個終極的DAO。但在DAO出現之前這些之前,許多的自組織就已經存在著了。
Sara一開始自嘲,像她這種年紀的人,一般人大概都會覺得她會是這世界上最不可能跟DAO相關的人了。她提出DAO其實要做大,其實就是要跟現行的這些組織對接,這些組織早已存在,經濟量體也值得將最新的科技導入去管理或協助。她提及了aribnb,這個公司是建立在已經既有的房屋租賃市場中,而並不是airbnb出現後才一瞬間冒出了這麼大的短期租屋需求,而DAO所要做的就是要去跟這些已經運作許久的組織一起合作,將各種有興趣的一齊納入。
而去中心化的處理,也是最適合各種民眾的需求的,政府若是從上而下的要去推行事情,常常都沒有辦法第一時間接觸到在地。當移民社群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找的是自己社群內的教會,去那邊透過標會或相關方式融資。而非去找尋相關的政府單位找尋協助,甚至相關單位也不會有相應符合這些人的配套跟需求的方案。
組織內最重要的是信任,而這樣的信任可以讓更多事情比起外部介入更容易的被完成,而且這樣的貼地的組織是更知道整體社群的需求的,可以找到符合社群的需要並透過既有的社群力量來做協作。而幣圈跟DAO治理工具的匿名性,這種去信任的信任機制某種程度也讓一群人可以透過網路來互相協作,透過這些機制可以共同表述自己的需求,實務上或許是部分可以相通。這樣的人們互相連結的方式,是一個可以滿足跟貼近各自需求的。
人們現在談到DAO,都會談到利潤,當然不能不談錢,但不能一開始就只談錢。人們一開始要做的是跟大家接觸,培養及互動,並不是為了種子輪、A輪、B輪的長大來當作成長的動機。透過把組織跟區域的互動做好,或許後續的經濟效益也會跟著到來,透過數位貨幣也可能中間也會有一些有趣的方式可以將一些證明來鑄造及發放。Sara中間也提及了當人們遇到災害時,科技就是一個有效且進步的力量,科技提供人們更多協作方式第一時間可以去救助受災戶,讓更多人可以去受益。
領導是人們自己選出的,而組織型態也是。或許從身旁的人事物做起會是一個更簡單的方式去組織人們。當星巴克或是亞馬遜的工人組織工會之後,或許他們也會發現有一個這麼像是DAO的組織型態存在這。或許從這些工人互動後,你也可以賺到不少錢,但不是一開始就想著賺錢,因為他們初始時是沒有辦法負擔得起你的服務的,但當這樣的形態商業化或是可以固定下來之後,或許會找到一個變現的方式。她也建議後續有興趣對互惠主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Ownership matters找到更多相關的事物。
最終,主持人打趣的說道,或許這些東西都可以引入經濟機制,將這些證明發給參與者,而有興趣的人就可以來購入這些證明造成流動性,而這些參與者也可以因此擁有收入及收益。
看到整場演講,對於一個曾半入工運的人而言是感觸許多,工運中許多跟人互動的場合又上心頭。但與人互動總是需要耐心跟恆心去做摩擦跟試煉,而這樣講求快速治理的去中心化團體,能慢慢經營跟等待的團體少之又少,甚至反向的開始怪罪參與者不盡心盡力,而非反省組織上的節奏出了差錯,畢竟人的團結是感情跟依賴,而不是任何好用的DAO頁面跟機制。
前陣子高重建跟勞陣談論合作社與DAO的對談,到這次的主題都讓人多次想像DAO的未來。DAO與相關自治組織的橋接或許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或許未來猛然回首,當初的是陷入在一個多麼可笑且簡單的處境中。但一切的成長都需要時間,也總是值得等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