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屑 05|言行不一的厭女現象,為何仍是問題?

Vanessa
·
·
IPFS
·
厭女如何以愛女的面貌現身

1. 「性別平等」如今是普遍共識了嗎?朋友覺得並沒有,不然就不會有一堆男性聲稱自己因為 #metoo 運動忽然不知道怎麼跟女性相處。我則覺得是有這共識,但問題變得更複雜了。厭女現象似乎變得更無所不在,也更難以辨識。《這是愛女,也是厭女》這本書就在拆解這種複雜性。

2. 過去我們在談論所謂性別歧視、女性被壓迫或物化的現象,都和針對父權體制的批判緊密的掛鉤,但與此同時,卻不成比例的忽視生活中以愛為名義的厭女。因此書裡指出父權和厭女的關係,如果前者是某種根深蒂固的道德規範,後者就是隱身各處的教官,隨時進行道德規範的指揮,區分誰是好女人、誰是壞女人。而這些指揮,往往會用看似善意的句子開頭:「我是為妳好。」。

3. 因此女性往往很早就要開始學習面對這兩手策略,一面被拉攏,以為自己真的被在乎,一面又被懲戒,只因為活得太叛逆、不合乎社會期望。等到她以為自己能獨立自主,活得「像男人一樣成功」時,她仍然是受困於陽剛/陰柔的二元對立框架。

4. 這種以男性視角出發的雙重標準,格外被用來放大檢視那些好不容易取得領導權力的女性政治領袖、女性企業家。說她們不配做這種支配性強的工作,必須增強更多陽剛的特質才配上其他男性的尊敬,但又在某些時候嘲笑她們不是什麼好女人,只因為沒結婚、沒小孩。這套把父權信念合理化的過程,也讓女性陷入本該沒有的進退兩難,如何既做一位女強人,又兼顧家庭的工作變成空前關注、又不太可能實現的課題。(最簡短的答案是讓家務分工更公平!)

5. 同樣的戲碼一再發生,「玩偶之家」把妻子當玩具看待,偶像劇映射的職場女性,則要展現自己柔弱、臣服的時候才有戀情,才能終結敗犬的命運。她們一再的為自己能否追求到幸福做出抉擇,而錯認了愛,開始以為妥協才是對自己、對他人都好,直至意識到這是永無止盡的二元對立。如果要掙脫,勢必要去正視那些建構自我認同零散混亂的一切,確認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6. 而這些認同往往在很早以前就逐漸形塑著。那些表揚男人味的廣告詞不得不建立在貶低女性上,因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為了證明自己的陽剛霸氣,首先要讓自己「不娘娘腔」、拒絕行為像個小女孩那樣。不過每每有這種討論,有意思的是,也容易引來不用小題大作、其實男性也很辛苦之類的話,彷彿男性經常為此尷尬,不知道身為男性要如何談論自己的特權位置。

7. 之前在紐時讀到一篇評論談到男性童年所受到的教育,可能會造成男性長大以後不知道怎麼恰當表達自己的情感。事實上,封閉自己的內心話,而偽裝成自己可以很堅強的這套價值觀,也是父權體制下的受害者。為了讓自己能居於主導優勢,而不允許展現脆弱,也是在排斥、抗拒看見別人身上的脆弱,終究成了缺乏同理心的人,無法換位思考女性,以及所有不符合主流期待的男性的處境。

8. 所以說,「忽然不知道怎麼跟女性相處」其實是很奇怪的問題,像是在說我忽然不知道怎麼做到基本的相互尊重。當女性主義如今被描述成尖銳、女權自助餐等充滿敵意的印象,我們正在轉移對現實的焦點,女性主義首先其實是讓同樣受壓迫的男性也能過得自在— —意即我們反而需要擁抱脆弱,分享彼此曾有過的糾結或困惑,在尊重彼此為獨立主體的前提,認可並看見對方的成長。




「書屑」系列,發音有點像「速寫」,我想用最快的方式捕捉我讀一本書後的印象,並分享給可能也會覺得這本書對他有用的人。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