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儒學:何謂經學?
一、經學的幾個名詞解釋:
顧名思義,經學便是研究儒家經典的學問,「經」便是先秦儒學的幾部核心文獻的總和,「十三經」是比較通用且涵蓋較大的說法:為論語、孟子、詩經、尚書、易經、三禮(周禮、禮記、儀禮)、春秋(含左傳、公羊和穀梁三傳)、孝經和爾雅,合稱傳統的「十三經」,就我個人的應該意見加入「荀子」一書。
簡單解釋經學的幾個層級:
1.經:通常指的是被認為由孔子本人編纂的「五經」:詩經、尚書、三禮、易經和春秋。但隨著宋代以後十三經的確立,十三經皆可稱為「經」。
2.傳:原意為解釋「經」的文字,後來被限定為先秦時期已出現的解釋家說,如春秋三傳為代表。
3.注:漢代以後出現解釋「經」或「傳」的文字被稱為「注」,與具特殊地位的「傳」做出區分。
4.疏:隨著年代的流傳久遠,原先的「注」已變得晦澀,為幫助當代人理解,進一步疏解「注」的「疏」便從唐宋以下開始出現。
二、經學在研究什麼?
歷代的經學研究,通常即以上述「注」「疏」「集解」「正義」等方式呈現,主要的方向分為兩類義理和名物訓詁:
1.名物訓詁:
此為漢唐及清代學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也就是從聲韻、修辭、釋義和整體經典架構等方面去幫助讀者讀懂經文「原意」而盡量不參雜經學家本身對於經典的詮釋,後者清儒較為看重。清儒戴震所說:「必知字之詁,而後識句之意,識句之意,而後通全篇之義,進而窺全書之指。」可為代表。
2.義理發揮:
為宋明理學兩代的主要經學研究發向,通過結合理學的思想體系和各種關鍵字詞:理、心、意和誠等要旨,去闡發經書中的意理發揮。特色為學派之爭多從經書中提取這類詞彙去解釋經學。須注意的是理學家們同樣認為自己在闡發經書中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