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老衲|同與不同(三)

七月流火
·
·
IPFS
·
繼續接上篇。漫長的歷史一直在無休止的輪迴中輪迴,兜兜轉轉,繞到你頭暈目眩。幸而有@老衲的(制毒,不,排毒,不)毒奶,讓人提神醒腦兼。毒奶量大,且毒性太強,故,還需緩緩釋放。友情提示:明天會繼續放毒……

七月流火:聽了你的介紹,驟然一陣寒風吹來,帶著熟悉的味道。你們和我們竟然有諸多相似。

老衲:這都得感謝帶來這一切的委員長完整做好平台移植。

七月流火:比如,我們要跟隨國家的方向。

老衲: 我們是看著燈塔的光芒。 (委員長自稱民主的燈塔)

七月流火:怎么又是熟悉的味道,難道委員長和那個躺定在水晶棺中的,是失散多年的同胞兄弟?

老衲:別這麼說,委員長也喜歡屍骨不化的感覺,兩連襟一起躺著呢。 真可謂臭味相投。

七月流火:你們至少現在已經擺脫了他的陰影,比我們好了很多。至少你們沒有防火墻、沒有404,還可以使用各種社交軟件,可以自由的看戲、聽音樂,看各種電影。我們曾經只有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和樣板戲,每周演一次,從少年看到老年,看不吐你,也看哭你。

老衲:我們是挺慶幸擺脫他了。但是擺不脫他的傳承。誰曾想,他後繼有人,變個法子,借屍還魂呢!不404你,但是養水軍噴子抹黑你。不逼你做樣板戲,但只補助自個兒愛的劇。

七月流火:嚯!看來他們都有相似的願望,只是方式和程度不同。

老衲:一剛一柔,陰陽相生啊。把囚犯關在一處,他們還能互相借鑑學習呢。喔,說錯了,是左右鄰居在一起。

七月流火:既然程度不同。至少思想上,你們似乎比我們更加時尚和現代,年輕人更喜歡怎樣的戲劇或者影視作品呢?

老衲:我們喜歡的可多元了,但總結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海外來的,一類是本土產的。海外來的樣式很多,各種主題都有。但自家產的就很有同樣的調調。

七月流火:那我又要表示羨慕了。

老衲:那是。我們還是比你們選擇多一點,影片內容也完整一點。

七月流火:我看過《大佛普拉斯》和《血觀音》,這樣的影片在我們的世界,是不可想像的。

老衲:大佛普拉斯確實可說異軍突起。低俗卻有深度,還能把現實生活直白地諷刺了一把。你們的讓子彈飛也讓我頗感驚奇。可惜之後就很難再有這種成功鑽空子的片了。

七月流火:我們有《讓子彈飛》,導演被封殺了。還有《大象席地而坐》,導演自我了斷了。

老衲:所以才後繼無人啊! 拍片還得把腦袋別在腰帶上, 這誰受得了。

七月流火:所以說,我們的文化就像一片桉樹林,遠看蔥鬱茂密,近觀寸草不生。

老衲:我還聽說你們那不但拍片難,連寫起小說也很多條條框框。

七月流火:是啊,小說豈能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你看我們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給自己取了一個多麼冷靜清醒的名字——莫言。但,據說,他現在也真的莫言了。這就說到了我們共同的文化傳承問題。

老衲:你們的文化還真是風景如畫。只在話裡,不在現實裡啊。但你們文化有什麼問題嗎?

七月流火:說對了,我很想讓你學習一篇我們的領導關於文化傳承的文件,不知算不算洩密、危害國家安全等等等等,算了,我害怕。你看這就叫自我閹割。我為你講講我們「話中的世界」。

老衲:我覺得我知道一些。

七月流火:我覺得你還是會震驚一下。好吧,我們開始第三題。



兩岸均受到中華古典文化浸染,如何更好地繼承中華文化,是雙方共同的話題。希望老衲能介紹台灣文化傳承的經驗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給予大陸青年及文化界人士以啟發和借鑒。對於這一內容,我同樣是請教的態度。原因比自由更為複雜。

首先,我知道中華傳統文化。但,我真的知道中華傳統文化嗎?

我們的課本中出現的古文是經過挑選審查的,能讀到的是他們希望我們讀的,比如《出師表》,解釋權甚至不在老師手里,所有一切都有標準答案,不符合標準答案的都是歪理邪說。

你會說,難道不可以離開課本,通過博覽群書作為補充?對,理論上確實可以,但現實是,以前能否找到書需要看運氣,況且從我甚至比我還早的時代開始,只要想通過讀書上進或改變命運,就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學習、刷題、補課、考試,每天都累的七葷八素,能夠博覽群書的人还必須有一顆堅強的心臟,承受的起老師、家長和肉眼可見的所有人的呵斥和鄙視。而且,還是要被罰站的。因为喜歡讀書,我一直被留級,讀過三年初一,站著,且要站在教室門外。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舉個例子吧,我們都知道「以德報怨」,但極少有人知道,這隻是半句話,完整的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其次,我們在怎樣傳承傳統文化?

以戲劇為例吧。比如《包公放糧》和《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因為一個「忠」字,被官方極力推崇。近些年依舊在反復不斷、花樣翻新地被以各種形式演出。我卻一直感覺有什麼不對?像吃了隻蒼蠅一樣難受。後來看了一位外國導演排演的《趙氏孤兒》,結尾處加了一個細節:完成使命的程嬰見到了兒子的鬼魂,鬼魂問:你為什麼不愛我,卻愛趙氏孤兒?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心裡也一直裝著這個問題,始終沒有答案。官方要的只是一個「忠」字,是否人性泯滅,他們不在乎。

反復上演的還有花樣繁多的包公戲。青天大老爺一出現,就可以撥雲見日,平反昭雪。你什麼都不需要做,只需要跪下,跪下等。呵呵,等很重要,跪下更重要,這就是他們想讓我們做的嗎?

有一點趣事,一定要順便講出來:在山東某地方戲《包公放糧》中,有兩句唱詞講包公放糧歸來時得到的尊貴款待: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卷大蔥。

都說貧窮限制想象,匱乏更限制想象,或者,限制的不僅僅是想象。

老衲:夏蟲不可語於冰者,篤於時也。談中華文化開場好像就是得這麼拽文。但我其實沒有半點不敬的意思,只是幫你做點補全而已。因為這題我的回答是:我投降。行,別氣,先聽我說完啊。

 

我投降的理由是,我們文化傳承的方法,就是教育。而且是造鵝肝醬的那種。當時,大家都說,那套叫做填鴨式教育法。也不用管你懂沒懂,反正我就是塞,塞到你身體裡,塞到你血液裡 ,沒被我塞到死,那就是成功了。

 

成功的美味鵝肝醬。如你所見,我還活著,是會行走的鵝肝醬。所以我真的一點經驗都沒有。因為我會的只有吃書。告訴你們我怎麼吃書的行不行?

 

我不是說魔獸世界的那種設定上的吃書。我是說真的吃書。用國家統一調味食譜。我們都說編纂那本食譜的機關,叫做國家殯譯館。因為那本食譜不但是死的,還真的吃得死人。

 

所以我們傳承的方法恰恰好就是我們的問題。我們的問題是:我們必須以中華傳統文化思想正統自居。所以很榮幸,大部分隨軍輾轉來台的人士和其系統、文化、飲食及瑰寶,就保存了下來,且可供學習。為了確保你學習,所以我們普及了教育。中間有很重要的一環是愛國、愛同胞。不過同胞可能遠了一點,隔了一片山海;國家可能大了一點,思想上有但實質好像沒有的那麼大。

 

是的,在思想上我們擁有全中國;正如你們在思想上擁有我們的那麼相似。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啊。

 

這聽起來好像問題不大,但實際上問題也真的不大。也就一個問題而已。基於我們必須以中華傳統思想文化正統自居,故我們必須用中華傳統思想文化正統的教育來達成目標。就凸顯了一個自古皆有的問題:文化為政治服務。

 

其實質表現就是:政治覺得教育應該如何,教育就如何影響人民,人民就跟著教育順著政治。你看,我們就是如此相似。只是誰服務得比較專責和有尊嚴一點而已。而究竟是什麼樣的中華傳統思想文化,可以服務得如此到位呢?

 

諸子百家總結起來可能會是這樣:忠勇孝悌,仁義禮信


每一個部分都是做人最基本應有的想法。有趣的是,綜合起來也還是美好的,是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具體表徵。不幸的是,有時候用起來反而是人之所以等於禽獸的具體表徵。是做人最基本不應該幹的。

 

就像你們說的趙氏孤兒我們也演;你們推出的康熙大帝,我們也愛看。而且都一樣希望達成一樣的效果:文化為政治服務。

 

就算那個皇帝還是個孩子,你也得護著他。就算那個皇帝是個孩子,你也得輔佐他。就算那個皇帝腦子還是性子是個孩子,你也得順著他。因為那是你身為臣民的美德,是我們文化根深柢固的思想。

 

然而,那根深柢固的文化思想,真的是要求你這麼做嗎?在時空背景不同的現代,莫非沒有不同的解釋演繹和看待角度嗎?他們不管不問也不說。那些美和美德就是這樣變質的。

 

所以我們也可以把這個現象總結成:上行下效。

 

上面要行,下面就效。上面說行了,下面才准效。上面在怎麼行,下面跟怎麼效。在這個上下之間的,就是被執政的填入的那八個字。形成了客戶服務標準應對手冊。標準服務就是如此簡單枯燥而樸實無華。更重要的是,還很到位。還一步到位。噁心也一步到胃。

 

這不是中華傳統經典思想文化不好,他們只是被改成了執政者的形狀。而這個形狀,正好開啟了人工智慧的先河。我是說:人工智慧。不過現在我們不說形狀了,我們說顏色,有顏色的人工智慧。問題至此應該說得很明白了。所以解決的方式也很清楚了。

 

就是自己想辦法。期待上面的改變,然後群眾跟著改變,不就又回到上行下效了嗎?為什麼非得要上行下效?請你按照自己的想法走。當然如果你的想法就是跟著上面走,我也沒有意見。

 

而我的想法,就是我要當個從心之輩。對的,就是慫。要知其不可而不為;知其可而為之。大白話就是:知道不可以做就不做,知道可以做就做。怎麼知道什麼可不可以做。問人。我是說,人。仰不怍於天,俯不怍於人的那個人。

人是怎麼樣,就該怎麼樣。忠勇孝悌仁義禮智,不對上,對己。不再成為上面喜歡的形狀。或者塗成上面喜歡的顏色。 

七月流火:能不能說得具體一點?

老衲:(白眼)還要具體?已經很具體了。

七月流火:(擺手)不夠、不夠,遠遠不夠。

老衲:遠……遠?那還是明天再具體講吧。

七月流火:這不好吧,你丟出一堆概念,從“美味鵝肝醬”到“國家殯譯館”,從“文化為政治服務”到被動地“上行下效”,讓我也噁心“一步到胃”。不講完,嚴重影響我胃口啊。



一陣風聲之後,老衲一躍踏上(一個飛鏢)一朵祥雲,手搭涼棚高唱:“我去也。”迅疾消失的無影無蹤。

一幅畫覆蓋整個世界:帶著王冠的巨嬰在撕爛的諸子百家中,揀選出自己喜歡的頁面,拍著大腿哭著喊著:我要這個,我就要這個。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七月流火写了很多年,如果没人喜欢阅读,就试着换一个方式。 一个偶然机会关注到性少数群体,她们就像一个放大镜,将我们的遭遇展示的淋漓尽致。 于是,我愿意讲述他们的故事。
  • Author
  • More

一周

爱的奇迹——跨性别女性菲菲的故事

做一个频道,发几声嘶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