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良好生活》书评
一本去除理论化,拥抱日常生活,又不失精妙的佳作。陈老师将中国传统哲学杂糅进了维特根斯坦的晚期哲学,生动地诠释了如何以示范、家族类似来指导实践。也精彩地批判了康德道德律令的根基,进而质疑了隐藏在相对主义背后的普遍性。
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之乐不是善好,快乐也不能等同于善好。伊壁鸠鲁笔下的快乐不也指的是清醒的静观,而非肉体享受的快乐吗?比起被欲望驱动的快乐,比起找点乐子,因健康饱满的活动而获得的快乐才更为可取。换句话说,选择变态的快乐还是德性的快乐?或许后者才能通向至乐。经历了休谟等享乐(效益)主义的拆解,快乐与实践看似疏离对立,但书中又精妙地申论了两者实为一体的缘由。
站在传统之上为自己立法,让权威与楷模而非理论为我指路,率性做事的同时也去表达外在的规矩系统,进而让自己成为又一个楷模。「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是我的追求,更是一门耐人寻味的精妙学问。
先踏实做,再回头看,人生旨趣不是刻板的规划。唯有努力追求善好才赋予生活意义,才能让个殊的我们在良好生活的道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