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提案響應】因為《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我第一次理解齷齪與文字的絢爛如何能夠並存
(本文為響應Matters社區提案 #影響我一生的N本書)
2017年4月17日,作家林奕含結束自己的生命,離開人世。當時筆者才剛讀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不久,除了讚嘆書中用字之精巧,也對於作者用如此的文字,描述令人髮指的罪行感到毛骨悚然。猶記得聽到作者離世的消息,第一個反應竟不是傷心而是惱怒。就一個讀者而言,這樣的感受有點過於可笑,然而當時的確有種「被始亂終棄」的感覺,也或許就是從那個瞬間開始,這本書在筆者心中留下了無可取代的位置。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描述的是涉世未深的十三歲女孩,被補習班老師誘姦的故事。聽到這樣的故事,可預期其中的內容一定不會讓人太正向的感受。然而,從第一個字開始,讀者就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學底蘊,甚至可以說能夠感覺到整本書都是一個字一個字被「刻」出來的。
在閱讀的同時,你會感到頭皮發麻、痛苦難耐,卻又忍不住想要細細咀嚼其中的韻味,在讀完整段之後,還會宛如上癮般想要再反芻那些文字。這也是筆者第一次了解到,文字原來可以如此精巧,而精巧的字卻又能如此極致黑暗而齷齪。其後筆者曾經看過至少百本以上的書籍,卻再也找不到能夠給人同樣感受的作品。
除了從此改變對於文字的胃口,《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更在思想上「重構」了筆者對於「弱勢者」或稱「被害人」的認知。如同後續由多位學者出版的《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一書中,對於本書的探討,林奕含的作品透過鉅細靡遺的情節描述,讓讀者了解這個社會如何透過想像中的「理想的被害者」形象,將性侵被害者不斷推向加害者,最後甚至必須「說服、強迫自己愛上加害者」,以合理化現實的情境、建立保護機制。
「紙筆就是我們的槍彈」,是筆者在新聞系就讀時,前人用來描述文字力量的字句,但過去筆者從未想過小說也能擁有這樣的潛能。作者離世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持續形成漣漪,引發對於教育體制下性侵防治,以及通姦除罪化的討論(包含2020/05/29 大法官宣布通姦除罪化),也成為以文字推動社會改革的最佳實例。
比起人生啟發,《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給予筆者的,是在文學上(包含文字運用與文學的影響力)與思想上的衝擊。經過這樣的「震撼教育」後,恐怕也再無作品能夠給予筆者如此的感受。
「當你在閱讀中遇到痛苦或不舒服,我希望你不要認為『幸好是一本小說』而放下它,我希望妳與思琪同情共感。」—林奕含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作者林奕含以生命、血淚刻出的書,而它的確也讓讀者(至少筆者是這樣認為)得以「同情共感」思琪(甚至是作者本身)破碎的靈魂。距離作者離世已經超過一年,透過這次 #影響我一生的N本書 ,筆者也希望能夠與更多人分享這部作品,並以本文悼念近代台灣最絢爛的文學之花。
◉更多推薦書籍,請參考筆者另於方格子發表的【職場讀書人】專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