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野客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冷天】|隱䀲不隱䀲

野客
·
·

天氣冷的時候,人們因為怕顫抖或不喜歡顫抖的感覺,於是會躲在家中。有些人要工作,或不怕冷的,會仍舊走到街上,街上就只剩下他們,於是他們雖然怕顫抖或不喜歡顫抖的感覺,也依然承受着凜風刮打,暖衣穿上,在家中的不其然會對他們生起敬畏感。在家中的,有時會覺得悶,於是有的會蜷縮在被窩中掃手機或看電影看劇集,有的會請朋友到家裡來玩,只是被邀請來的又成為了被迫上街的人,又要冒着凜風刮打。也許天氣冷的時候會較多人叫外賣,於是即使餐廳的員工走到溫暖的工作間裡,也更多機會要到寒冷的街上去,他們可能會「猜包剪揼」,決定誰到街上去受苦。


原來天氣冷我們不喜歡。但有些人卻很享受香港冷冷的,說因為每年都好像沒有冬天,天氣暖得沒一點冬天氣氛。我想起赤道地帶的東南亞國家,他們的冬天或許比夏天稍冷一點,但也是徘徊在二十度左右。那裡的人會很嚮往寒冷的感覺嗎?今早只有八度,我泡了一杯熱咖啡,特意灌了大杯熱水,把杯子藏在雙手手心裏,暖意像流水般接通全身,那是感覺溫度變化的過程,很美妙。所以冷天我們會尋求暖的東西,像熱飲、和煦的陽光,或是裝着某個人的手心的口袋。寒冷的時候我們比不冷的時候更渴望溫暖的東西,因為在熱天我們不需要暖的東西,像熱飲、和煦的陽光,或是裝着某個人的手心的口袋,那或許在冒汗。按此推論,我們是喜歡天氣冷時的溫暖的東西,它們卻偏偏要在我們不喜歡的冷天才變得珍重。


那那些被迫要到冷冰冰的大街上去的,就給他們這些東西吧!或許他們會因此更喜歡冷天一點。世界彷彿在冷暖相對的感受下變得美妙。其實夏天也有它的冷暖相對呢。像在炎炎夏日玩水上活動、吃雪條雪糕刨冰,吃個冰凍西瓜,但沒有像冬天的「打邊爐」啊,聖誕聚餐啊,冬至團圓啊,那種冷暖相對般來得由心而發。或許是因為人類本來是暖血動物,冬日時溫度被帶走時較鮮明,傳統或習俗留下來的活動或習慣都在承托人類在冷天時快要封雪的心。又或許夏天有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溫度,所以在冬天失去理所當然的溫度時我們才會以種種方式維持餘溫,就像從熱戀走到愛情懸崖的情人一般。


熱有時令我們難受,也與我們身體的散熱機制有關。基礎物理學說明熱力從較高溫的區域流到較低溫的區域,所以當外在世界的溫度與人體接近,我們身體散熱的速度也因內外溫差較天氣冷時小而相應減慢。當較多的熱留在身體內,我們也因此感到溫暖甚至炎熱。所以在冬天我們較能感受到熱力的流失與流動,溫熱感像埋在沙子中的金沙般被水沖刷後變得澄明可見。這或許解釋了為何我們較喜歡天氣冷時與親人或朋友坐在一起「打邊爐」或燒烤,因空氣與人體的溫差大,情誼間的溫熱感在空氣流通得較明顯;畢竟人追求與人之間的連結感,在同一空間內,吸入的同一口空氣把我們連上,溫熱感在冷天時則更明顯地作用於我們的連結上。而由於彼此的連結感增強,在冷天時我們便更嚮往這種經情誼「昇華」的溫熱感為我們取走冰冷。


除了冷天時暖笠笠的東西外,原來我們還追尋人與人間的連結。疫情下的冷天,溫度明明不怎樣低,身體卻時刻像冰一樣冷。

最近冷天時攝於香港坪洲。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