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肯定有人會吸毒,何不打開(管控)市場?|《毒家企業》|眾讀PopRead
吸毒不只是個人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各國政府花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打擊毒品,毒品問題依然存在。有人想要吸毒,就有人提供毒品,買的人拿到毒品,賣的人賺到錢,基本市場經濟邏輯。政府(社會)想禁毒,要麽減少需求,要麼減少供應,要麽兩者皆做。
透過宣傳和教育方式,呼籲民眾不要吸毒,還是有人吸毒。證明吸毒的「需求」存在,或者說政府的宣傳方式未能使人遠離毒品。另一邊廂,大力打擊毒品販售,依然有人拿到或買到毒品,可知毒品禁之不絕。
毒品成為毒品之前,需經過長長的供應鏈,最後才到達消費者手上,跟超市貨架上的冰凍批薩一樣。從原材料,加工、運輸、保存、最後到消費者手上,中間經過不少步驟。於是有人提出,從原材料入手,阻截製毒的原材料,減少毒品供給,即使不能解決吸毒問題,至少能拉高毒品價格,令部分人卻步。背後原則跟加稅一樣,商品價格提高,需求便會減少。計劃聽起來不錯,只限於聽起來,計劃書寫得再好,只要跟現實不符,就不是好計劃。
毒品原材料如古柯葉、罌粟、大麻,很多由農民裁種。為什麽農民要種這些東西?跟很多人當社畜一樣:為了錢。為什麽不種其他農玉米、咖啡?跟普通大眾會挑薪水比較高的工作一樣。既然不能阻止農民種大麻,那就加強巡查,把眼之所及的毒品原材料都毁掉。這聽起來也是很理想,不過巡查需要大量人力物,種植罌粟的地方在高山,地勢崎嶇,不論巡查或銷毁,效果都不佳。為何?農民就在政府看不到的地方種。這國捉得很嚴,毒企就到其他巡捉得不嚴的地方種。秘魯的古柯園被毁,哥倫比亞的古柯就冒出來。擠壓氣球的某一端,另一個端就會鼓起。長久下來,原材料還是源源不絕。加上製毒技術創新,令古柯鹼所需的材料下降,對整體供應不變甚至提升。換個角度來說,斬斷A國的原料供應,也只是將問題轉到B國。
農民種古柯為了錢,其他參與毒品工業的人也一樣,人受利益驅使,哪裡有錢就往哪裡跑。有時不是為了利益,只是為了溫飽。尤其是進過監獄的,社會群眾對他們避而遠之。毒企看中這一點,在監獄裡招募人員,加入供毒行列。囚犯在最困難的時候有人(毒企)願意幫助,很少會不接受。他們製毒(賣毒),被捉,放出來也沒有什麽改變的契機,於是又重操故業,又被捉,惡性循環形成。
毒企不只要人,彼此之間還會互相「競爭」。競爭方式就是火拼,是真槍實彈的那種火拼。墨西哥的華雷斯城是墨西哥通往美國門戶,因此成為毒梟的相爭之地。幫派之間互相彼此仇殺的新聞見怪不怪。政府介入,向華雷斯城發起「反毒戰爭」,結果相關的警察一個又一個被暗殺,未被暗殺的也逃之夭夭。加上墨西哥的警察有分為聯邦與地方警察,雙方都被黑幫賄絡,結果出現警察間互相為敵的局面……
毒企既要應付對手,亦要兼顧生意。毒企不像一般商家,可以在報級或電視上賣廣告,但卻可以令記者不要報導與毒企的新聞。還有可以透過「社會責任」拉攏人心。對付記者很簡單,誰敢報導就把誰幹掉,簡單暴力,敢報的記者就會越來越少,報社也會對毒企相關新聞「知而不報」。記者不報,警察就不會出現。至於收買民心就更直接,在一些貧窮地區搭橋鋪路建教堂,有的人還會得到生活津貼。加上貧窮地區警政制度落後,人民即使被害,加害者也不會受到制裁。既然警察不做事,黑幫就趁虛而入。他們當不是建立法院派法官,而是把社區的壞份子直接幹掉。那邊廂殺人放火,這邊廂卻懲罰殺人放火的人。
毒企擔起「社會責任」,皆因政府無能,無能的政府又會吸引毒企進駐。一家公司要新據點,會考慮各方面因素,如司法系統,商業行政效率(開公司需時與報稅時間),交通情況等,對企業越友善,越能吸引外資。毒梟剛好相反,政府越不行,他們能獲的資源越多,包括便宜的人力(只因區內很多窮人),製毒場所(沒有警察巡查),甚至能夠把手伸入政治圈。
由此看來,毒品供應所涉及的問題既龐大又複雜。不是單靠打擊供應與呼籲群眾就可以緩解的問題。而是要從多方面下手。改善監獄待遇,讓囚犯不會重踏舊路,削掉毒企人手是一個其中方法。
那大麻合法化是否一個可行方案?
在美國已有多個州將娛樂用大麻定為合法,芝加哥合法化首天,藥房裡人頭湧湧*。既然肯定有人會買,不如由政府來做。根據作者所說,美國大麻合法化,墨西哥毒企叫苦連連,毒企的收入減少也能連帶減低毒企的力量。
在瑞士,把重度成癮者當「病人」,給他們吃,連帶舒緩了因吸毒者而引起的社會問題。
非法吸毒助長毒企勢力,引起家庭不和、販毒等社會問題。有販毒者本身是吸毒者,政府能觸及到的吸毒者有限,於是有了「隱性吸毒者」一詞。如果大麻合法化或許能這些「隱性者」浮上枱面,讓相關人員能及時介。
*美國芝加哥大麻合法化 20首日銷售額近2500萬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2533129/美國芝加哥大麻合法化%20首日銷售額近25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