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終身受用的五個重點和讀書心得

Waki瓦基
·
·
IPFS
·
經典必讀,巴菲特 50 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

股神華倫.巴菲特在投資界的非凡成就,是一項眾所皆知的事實。但是你知道嗎?他其實有一位十分低調的「神隊友」,他甚至稱這位神隊友比他更聰明、更有智慧,還盛讚對方「使用思想的力量,讓我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窮得多」!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就是這位神隊友的人生哲學。


這本書在說什麼?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的作者是波克夏公司的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es T. Munger)他和巴菲特自從 1959 年認識以來,就是最親密的朋友和投資夥伴。相較於巴菲特的廣為人知,蒙格顯得低調許多。但是你可別誤會,蒙格的眼光和智慧可絲毫不遜色於巴菲特。

這本書收錄了蒙格過去 20 年來主要的 11 場公開演講,這些講稿全面展現了這位傳奇人物的聰明才智。書中也收錄了他對於普世價值的評論,文字當中充滿了這位老人家的幽默、犀利、聰敏和機智。這本書不走傳統的投資理財書路線,也不是一本教你照著步驟走的工具書,我認為它更像是指引了我們普世智慧的方向,在未來我們遇到問題時也能夠回頭翻閱的一本「人生指南」。

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感到有點雜亂無章,看似讓自己學到了許多智慧,但是缺乏讀後的總整理,時間久了就忘掉大部分的內容。最近,恰逢要舉辦一場線上讀書會(和愛書人 JackyJun 合辦),所以我又重新讀過一次,試著梳理書中內容,分成以下五個大類別來探討。

圖左是蒙格,圖右是巴菲特。圖片來源:Wall Street Journal

1.心智模式

讀完這本書後,最讓我念念不忘的就是這個關鍵字「心智模式」(Mental Model),蒙格認為:「心智模式就是大腦做決定時所使用的工具箱;工具箱裡有的工具愈多,你就更有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心智模式會影響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會影響他對於事情的「判斷」和「決策」。

我們需要在頭腦裡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框架,有了這個框架系統之後,就能逐漸提高自己對事物的認知。但是,他同也說了:「只有摧毀自己的錯誤觀念,才能建立起新的觀念。如果哪一年你不曾打破一個你最愛的觀念,那你這一年就白過了。」你曾經建立起來的思想和框架,也有可能被推翻的一天。

因此,我非常喜歡他把大腦的思考內容譬喻成「工具」的概念,因為只要是工具,就有機會被替換、被更新、被淘汰。如果,你的思考工具已經太過於老舊和不合時宜了,不要執著於堅持舊的觀念,要懂得升級自己的工具,勇於去更新自己的思想。你思想的進步跟堅持舊念的自尊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果你想探究更多關於「心智模式」的內容,我很推薦另外兩本延伸閱讀的書目。《思考的框架》屬於入門等級,簡單好懂的小篇幅架構,讓我們可以快速掌握最常見的九種思維模型。《超級思維》的舉例豐富、故事性更強,可以視為一本心智模式的百科全書。

延伸思考:今年對你最受用且還沒被摧毀的觀念是什麼?你今年曾經摧毀的舊觀念是什麼?


2.投資理財

蒙格的投資原則是從「能力圈」出發,他強調:「你必須弄清楚自己有什麼本領。如果要玩那些別人玩得很好、自己卻一竅不通的遊戲,那麼,你註定一敗塗地。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只在能力圈裡競爭。」他跟巴菲特都謹記這個原則,只對自己認識且熟悉的產業下注(儘管他們承認因此錯失許多報酬)。

他的投資策略是「集中投資」,他提到一個人如果用絕大多數的財富,長期投資於三家優秀的美國公司,絕對能發大財。」對於波克夏公司的投資歷史,他則這麼說:「如果我們剔除掉我們 15 個最好的投資決策,我們的業績將會非常平庸。」如果發現了一次定價錯誤的賭注,而且非常有把握會贏,就應該狠狠下注。

這些值得下注的企業,就是被他稱之為「卓越」的企業。他認為購買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購買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而且一旦決定買進,就要長期持有。他的建議是避免頻繁的交易,在書中他這麼說道:「避免多餘的交易稅和摩擦成本,永遠別為了行動而行動。」投資必須三思而後行。

他提到巴菲特曾在商學院講課時告訴學生:「用一張考勤卡就能改善你最終的財務狀況。」這張卡片上有二十格,所以只能有二十次打卡的機會,這代表你一生中所能擁有的投資次數。當你把卡打完之後,就再也不能進行投資了。巴菲特說:「在這樣的規則之下,你會真正慎重考慮你做的事情,你不得不花大筆資金在真正想清楚的投資項目上。這樣你的報酬會好得多。」

只不過,蒙格和巴菲特這種「下重注」的方式,適合我們普通散戶嗎?那倒不見得。聽聽看巴菲特在 2016 年的股東信裡說的:「投資人 — 無論大戶或散戶 — 都應該堅持於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分散投資」的指數基金就能幫你獲取市場報酬,而且收費極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何苦為了獲取市場報酬,而冒著賠錢的風險下重注?

延伸思考:你是蒙格口中適合集中投資的人?還是巴菲特口中適合分散投資的人?

攝影師:Tima Miroshnichenko,連結:Pexels

3.商業策略

關於做出決策,無論是人生、職場、商業、投資,蒙格提倡的「逆向思考」方式總是特別實用。他說:「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如果你想要幫助一個人,應該考慮的問題不是:「我要怎麼樣才能幫助這個人。」相反的你應該問:「我要怎樣才能傷害這個人?」你就會找出對這個人造成最大傷害的事情,然後避免去做。往往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能想出正向思考時想不到的東西。

對於一個決策所造成的結果,蒙格是這麼說的:「糟糕的結果是可以接受的,但準備不足和倉卒決策是不可原諒的。」意思就是說,如果這個決策不是你「深思熟慮」的產物,即使因為運氣好而碰巧成功,也不值得大肆慶祝。如果是準備充足的決策卻導致失敗,則事後才有機會回頭檢討,並且改善下一次的決策過程。好的決策可以時時把握,但是好的運氣不會天天降臨。

有時候,在重大的商業策略上面,你可能會跟其他人抱持完全相反的想法。蒙格保持清醒的方式是問自己:「除非我能比我的對手更有力反駁自己的立場,否則我沒資格擁有一種論點。」當我們發揮自己的好奇心,去瞭解對方是基於什麼樣的「事實」而擁有那樣的想法時,這時候才有機會發掘自己的盲點,去思考那些原本考慮不周延的事情。

延伸思考:你會用什麼方式提醒自己「反過來想」?


4.跨領域學習

如果一個人只鑽研某一個學科領域,而不抬頭接觸其他不同領域的事情,就很容易落入蒙格調侃的這種現象:「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他認為任何一個小小的院系,都不可能涵括人世間全部的智慧。我們必須學習各種跨學科、跨領域的基本知識。

因此,他提倡廣泛閱讀的重要性,他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巴菲特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蒙格透過閱讀,建立起了自己深邃且複雜的思考框架。

閱讀也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學習,他這麼說道:「我相信,把別人發現的事鑽研到極致,才是王道。」成功的人,就是把大量有限的、基礎的、已建立的、本質上不會改變的知識建檔,然後取用這些知識,用來應對真實世界中無數的特定問題。

無論你透過什麼方法學習新的領域,只有當我們建立起自己的知識框架與思考系統,才能更容易去判斷什麼是真實的、什麼事該質疑的。學習的方式最好是親自動手,如同蒙格說的:「如果是透過親自摸索去搞清楚,而不是透過別人的轉述死記硬背,對那些思想的掌握才會比較牢固。這種樂趣永遠不會枯竭。

這也讓我想起自己在《跨能致勝》這本讀書筆記寫過的例子。一個化學老師除了鑽研自己的專業之外,如果還具備高超的演說技巧,就成了化學名嘴。若具備寫作技巧,就成了化學名嘴兼作家。如果還具備一些網路數位技能,就成了網紅型化學名嘴作家。隨著不同領域的拓展,他會成為非常稀少的人才。

也就是說,當你在某一個領域超越50%的人並沒什麼了不起,但是當你在兩個領域都超越了50%的人,你就成了綜合這兩個領域前25%的人。以此類推,當你在五個領域都超越一半人的成就,你就能成為前1.6%的領頭羊(50%^5=1.6%)。跨領域學習,可以解決難題,還可以創造價值。

延伸思考:你有沒有透過跨領域、跨學科的方式,解決過當下問題的經驗?


5.美好人生

如果這本書只能讓我帶走一句話,我會挑選蒙格說的這句:「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他舉例說,找到一個好配偶的最佳方法是什麼?唯一之道,是你首先必須「值得」擁有好配偶,因為從定義上來說,好配偶可絕不是傻瓜。

他提到自己這輩子遇到的合夥人都極其勤奮。而他之所以能夠和他們合夥,部分因為他想努力做到能與他們匹配。與其苦苦哀求和追求對方的賞識,他的做法是,先讓自己「配得上」。當你想要變得配得上,就必須堅持終身學習。如果沒有終身學習,一個人是不會有很高成就的,因為他終將「配不上」那些成就。

關於生活的哲學,蒙格同樣運用了反過來想的思考方式,他說:「我從來不試圖成為非常聰明的人,而只是持續避免讓自己變成蠢貨。」同時他也打趣地說:「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裡,那我將一輩子不去那個地方。」變聰明是條很難走的路,但是避免自己犯蠢、避免低級的錯誤則容易許多。

最後,他認為人生的悲哀在於:「我們總是太快變老,又太慢變聰明。」這句話很難否認,尤其愈當我們年紀漸長,愈能體會到這句話的悲哀。改善這件事情的方法或許就是「閱讀」吧?保持年輕心態,學習不同人物的思想,汲取偉大人物的智慧。我認為,閱讀能讓一個人的心態逆齡、智慧超齡。

延伸思考:跟你期望自己變成的那個人之間,距離還有多遙遠?你有試著讓自己「配得上」嗎?

蒙格閒情逸致的閱讀時光,圖片取自書籍封面

後記:老年智慧、年輕心態

這一次我重新讀完《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之後,感受到跟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心境。透過分類和整理的方法來爬梳這本書,頓時覺得蒙格的思想脈絡更加清晰了起來。如果你即將第一次讀這本書,可以先把它當成一位老爺爺的爐邊談話來聽,讀完之後先擱置一陣子,回頭重讀時肯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最後,我想引用蒙格提到《論老年》這本書中,最知名的一段總結:「晚年的最佳保護鎧甲,是一段在老之前被好好地度過的生活;一段被用於追求有益知識、光榮功績和高尚品德的生活;過這種生活的人從年輕時就致力提升自己,而且在其晚年收割最幸福的果實;這不僅是因為有益的知識、光榮的功績和高尚的品德將陪伴他終生,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也因為他見證了人生的良心,和對美好成就的回憶,將會給靈魂帶來無比的安慰。」

這句話令我深感震撼,就像是已經年老的自己乘坐著時光機,回到現在對著自己說:「過一段在你老之前被好好地度過的生活,一段被用於追求有益知識、光榮功績和高尚品德的生活。」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可以讓我們自己慢一點變老,快一點變聰明?答案往往不言自明。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若喜歡《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增修版)》這本書可透過此連結購買,你不會有任何損失。本站獲得的回饋金,全額捐款給家扶助學金,詳見本站公益計劃

原文連結閱讀前哨站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Waki瓦基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講師。嗜書成癡的愛書人、前台積電技術副理。時常分享讀書心得和書評賞析,喜歡將書中所學加以活用,實踐在職場與生活當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恆久卓越的修煉》讀後心得:成就卓越的四個階段

《NFT狂潮》NFT 的應用、缺點、購買原因和挑選方式

《不敗學習力》讀後心得:學霸沒告訴你的10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