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不小王子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介紹一下不小王子也聊聊在上海的工作經驗

不小王子
·
·
每次有人問我是做什麼的工作,都是尷尬的開始。尷尬的是自己的職業在台灣不是很常見,說是做商業地產之後,許多人也不太清楚那是什麼。想了想不如乾脆寫一篇自我介紹,聊聊自己也介紹一下地產行業的另一個樣貌,最後分享在上海闖蕩三年的感受。

每次有人問我是做什麼的工作,都是尷尬的開始。

尷尬的是自己的職業在台灣不是很常見,說是做商業地產之後,許多人也不太清楚那是什麼。想了想不如乾脆寫一篇自我介紹,聊聊自己也介紹一下地產行業的另一個樣貌,最後分享在上海闖蕩三年的感受。

自我介紹一下也聊聊在上海的工作經驗(不小王子)

原諒這故事要從頭說起。

選大學和科系的時候,因為喜歡人文和人心,也希望可以在台北參加活動時更方便些,在選志願時一路只填了在台北各種有"政"這個字的專業,放榜時錄取北大的不動產與城鄉環境規劃(前身地政系)。不只讀得科系沒有政,學校校區甚至也不在台北。每次跟人介紹系所,許多人都愣了一秒問,所以是教如何成為房仲嗎?

完美示範如何一秒激怒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學生。

四年的大學生涯很充實,徹底改變了自己,視野變得多元也更成熟。在學校的薰陶下思考人與人與城市與土地之間的關係,深刻體會土地是所有人文活動的載體,學習著大到如何規劃城市,小到設計購物中心、產業發展中心,甚至公共設施如公園的景觀概念設計等等,啊還學了基礎的居家風水。

出社會之後發現,風水課程最實用了。

大學時期還修習鄉村田野考察、不動產開發、不動產經營管理等的課程。相較於一般的文學或是歷史,從土地出發的文化發掘與紀錄,我覺得往往有更長遠的意義也更有意思。那時候的生活稱得上五顏六色,參加世界公民島的實習、YEF創業比賽,也到西安當留守兒童的老師、到上海交通大學實習等等,認識了好多有趣的心靈。有些事情經歷就算過去很久了還永遠記得,像去西安的五年之後,之前的小朋友還主動跟我說了新年快樂跟謝謝。

也謝謝他們,他們有些人現在都出社會當舞蹈老師了。

畢業前因緣際會有一個到上海工作的機會,大四學期結束後的隔天就自己一個人搭飛機過來,落地的第一天沒網路沒朋友沒枕頭沒棉被,超級想家想女友想爸媽想朋友想電動。還好忍住訂機票回桃園的衝動,順利開啟大江南北到處跑的生活。

說起大江南北,好想有一天去西藏啊。

到的這家公司是日本三大財閥,住友商事投資的商業地產策劃運營公司。所謂的商業地產泛指可以持續盈利的地產(物業),像是購物中心、產業園、旅遊景區、酒店、辦公樓或是長租公寓等等。

簡單來說除了純住宅都可以算是商業地產。

因為公司的日資背景,一路下來參與的項目規劃都算是蠻有系統性。感受到日本系統對物業細節與管理的重視,像是扶手就會因為用途不一樣,而有不同的角度。在與許多大型企業和政府合作的過程中,對於商業設計與體驗有了很大程度的認識和嚮往。

這裡的同事也像是家人一樣,上個月還跑去當那時候投資總監婚禮的主持人。

在這裡同時打開對於地產規劃跟運營的視野,資本市場上,地產項目規劃、運營的好壞,對資產價值的影響巨大無比,項目收入每增加一百萬,它的資產相當於增值三千到五千萬。而如果許多工程條件有規劃好,後面甚至可以幫項目省下好幾千萬的改造升級費用。舉凡種種,地產的意義不只是生活和文化的載體而已,更是社會財富沉澱的重要資產。

所以面對每個項目怎麼能不戰戰兢兢又無比興奮呢?

之後到一個兩岸連鎖企業的協會,會去這裡是因為他們在山東,有一個台灣風情街項目在開發階段,項目需要導入運營體系,公司想找一個能夠理解兩岸地產語言的人,與山東當地開發商把項目落地好。在與公司執行長聊過後,想了學了那麼多,可以用日本融合台灣的方式實踐。

只能衝了,根本夢想成真。

經歷多次提報方式與開發商溝通,還真的給項目搭建出了招商、運營體系,也在這個機緣下,重新梳理各大公司從策劃、設計、招商、施工到運營的knowhow,這個過程有點艱苦,花了很多莫名其妙的錢,但這是一段人生至今最快樂的學習旅途。後來公司繼續開發大健康產業資源,辦了很多場健康產業論壇,結緣爺爺老家山東省的台辦,認識更多形形色色的人,聽了更多奇奇怪怪的故事。

真的是奇奇怪怪的故事,程度堪比奇幻旅程,想看的可以預訂五十年後的回憶錄。

現在來到一個基金與產業集團,是上海市政府的鄉村振興產業基金的執行單位,幫助上海市週邊十個左右的鄉村做產業升級和鄉村再造,我自己現在也投入一個村子裡做改造運營。而基金本身也投資許多品牌和產業,像誠品模式一樣孵化自有品牌,除了導入項目之外,也尋求企業上市發展的機會。

歡迎有想創業又想來上海發展的朋友聯絡我

最後分享一個常被問的問題:台灣人在這裡有啥優勢?每次被問這個問題都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麼,畢竟那是別人的優勢,重點還是要思考自己的優勢在哪裡,願不願意持續學習。也常常被問工作環境跟台灣相比有何不同。

在台灣、上海、世界各地會遇到的問題,在哪裡都會遇到。

在上海待了三年的感受是,離鄉背井的人要更好的安排好生活和學習。畢竟出去闖盪,是希望嘗試掌握更不一樣的人生。想要得到更好的待遇和更有意義的生活,都需要更努力地去創造,想想自己憑什麼可以到達心中理想。

說真的這道理,不管在哪裡都一樣。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