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Meforzo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近40

Meforzoe
·
·
即将跨入40岁的门槛,有寻觅自我价值和没有朋友的烦恼。会否,跟我是80后独生子女有关系呢?没有同辈的至亲,离开父母家乡的异地生活,心中这些情感的归属究竟在哪?

     我最近醒来的时候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的人生就此结束了、如果近期就离开人世了,临终前会抱憾吗? 不需思考,答案是会!对自己目前的人生不满意、有遗憾,因为我没有做出有价值的事情。我的墓志铭无字可写!除了我的名字还有几分特色!但它还不是我创造的,是长辈给起的。此外、我没有贡献、没有遗作、甚至没有几个人会缅怀我。

     當然,這世界上99%的人都是普罗大众,我只是其中一员,上面想要有点“伟大”的想法也许只是奢求。但这无价值的人生似乎在越来越接近四十岁的时候开始不断折磨我。当我忙于应对工作家庭多如牛毛的琐碎、在烦恼自己还要学什么、督促自己不敢懈怠的焦虑已经堆满我醒着的时光,之外,又多了这个烦恼—我想要创造价值! 市场经济带来源源不断的消费和消耗,但我想创造点什么出来。Even,坚持回收垃圾这样的小动作都能让我的内心被疗愈,希望那些纸张、塑料被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的消耗。但是这也太微乎其微了,除了这个,还能干点什么呢?我觉得我想不到做什么的原因是人生阅历太少、知识面太窄。刷新闻、娱乐,偶尔看点科普,读读文章和少量的书,是完全不够的。愿寻高人指点。

      这些年,还因为身边没有朋友而感到特别孤独。我离开家人和儿时的朋友来到另一个城市已经有12个年头。头两年是读书,即使当时是工作5年后重回校园,住校的生活还是让我跟室友有缘相遇、有份相处,虽有性格差异,却因同样质疑守旧思维和忠于内心而找到共鸣,成为了交心的好友。相反,有些人相处十年也无法成为亲密的朋友。能否发展友谊,跟相遇的时机、环境和当时的心性都不无关系。所以,我和她是幸运的,每日的相处,一同探索这个新城市,体会自己所不熟知的濠江文化,让我们能透过外表了解到对方的内在。除了主修不同专业而分开上课,其余大量的时间,我们一起采购、做饭、清洁宿舍,一起逛街、娱乐,一起熬夜学习、写论文,最幸福的是那么无眠的夜晚,我们躺在上下铺天马行空地聊天,政治、人性、感情各种不限制的话题,有时越聊越激动,越发睡不着。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是那么独特有差异性的个体,不同阶段的朋友会为我们的人生打开一扇窗,让我们了解新的世界;朋友又是我们的一面镜,让我们看到另一种皆然不同的思维,再与之碰撞,产生共鸣或擦出火花。

      虽然她后来远赴外国、生活在海那一边,但我们一直保持着思想上的亲密,直到我打字的这一刻,还在跟怀孕7个月的她聊着在移居到新的城市要找朋友的重要性。她的医生以专业的角度告诉她这个问题;而我则是完完全全是孤独十年无朋友的悲惨经历而深刻领悟。当然,工作场合的社交被我归于无效和假惺惺,生活中虽有可以交流的同僚,甚至儿子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但是没有能相互陪伴、彼此敢于坦诚和相互接纳的人,在我眼中,这才是朋友。

      我曾经是幸运的,除了小学的朋友没有联系外,初中、高中、大学都有很亲密的朋友,而且之后升学、就业都保持联系,关键是还保持着真诚。不为利益,只为内心的信任和依赖。记得二十七岁离开自己出生成长的家乡之前,已经有几个好友陆续因为结婚和工作的原因而去了外省定居。她们走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伤感,但从来不觉得朋友会是能让人留下不走的理由,难道不是吗?!更好的发展机遇、或者要结婚的对象一定是重要过朋友的啊!现在想来,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思维定势呢?为什么不是反过来,因为身边有好朋友而选择继续定居在这里呢?为什么友情如此容易为其他的人生选择让位?总之,与朋友告别后,理所当然地认为,友情又不是异地恋,无论未来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叹息啊,原来分隔两地之后,再没有随约随聚的时光,再不能一起经历生活上的任何一件小事,只能成为“精神上一辈子的好朋友”。

      然而,每一天实实在在的孤独是真的孤独,朋友的问候、朋友的心声都只能藏在手机对话里,而现实中我只剩独自一人,收起残缺一块的内心,对着陌生人或熟悉人的陌生人假装一切正常。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