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宏杰的《曾国藩传》有感

Plato
·
·
IPFS
·

读完曾国藩传后,我立志把曾国藩视为精神导师。漫漫人生奋斗路上,我注定要反复思考他带给我的启示。读完这本书确实是太震撼了。

1,这是平凡人的圣经。曾文正公智商平平(从南宋至祖父曾玉屏世代为居住在荷塘叶的农民,没有读书的基因////考秀才考了7次,父亲曾麟书考了17次,43岁终于中了秀才/////相传儿时背书时有小偷盘在梁上准备等小国藩熄灯后行窃,但这段古文他来回背了十余遍都不能烂熟于心,结果小偷等得不耐烦了,跳下梁来流畅地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体弱多病(30岁时有严重的耳鸣////看书久了会头晕眼花////是近视眼,患有眼疾////得了皮肤病,打仗时周身酸痛),年轻时有很多性格上的毛病(自视甚高,经常对别人的看法嗤之以鼻~高中进士、钦点翰林、在湘乡中威望很高后产生的优越感////自律能力差,经常和别的翰林一同游玩,不好好学习),知识面窄(阅读量贫乏,和京畿地区的进士相比,他除了四书五经之外一无所知,被人笑话为傻里傻气的土包子)...很难想象他最后能平定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运动,被尊为“半个圣人”。

2,他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一个字——“诚”。拙诚是很可贵的品质,这意味着你认清了现实,既明白自己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优势但也深知“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中”。杨幂在《奇葩说》中说的一金句我印象很深:“极度的坦诚是无坚不摧的。”这个“诚”指的是对自己绝不撒谎,正视个人的一切得失。在这个内卷化的社会,很多年轻人都不堪重负,产生了颓废的“丧文化”之风,但又告诉自己其实浑浑噩噩地打网游、肥宅不是活得很快乐吗?这就是欺骗自己的表现。曾国藩是怎样守住拙诚的呢?每日坚持写日记、勤反思。严格执行日程规划安排。但拙诚不意味着做傻白甜被人随意宰割。曾国藩个人原则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和光同尘”,他既有很高的个人道德操守又适应了官场中的潜规则(在大环境下有些事不得不做,像海瑞那样两袖清风只会引起同僚的厌恶而且没法成就大事)。父亲反复教导我:“我们厚道,但我们不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未达到某些目的而欺骗别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连自己活得懵懵懂懂跟行尸走肉一样不知道自己是谁。守住本心、对己诚实非常重要。

曾国藩自我管理的十二条军规

3,孔子和王阳明并称“二圣”,曾国藩和他们多少有一些共同点。曾和孔最像的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性格,孔夫子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难道不知道诸侯王们都想强兵富国成为霸主取代周天子吗?但他依旧冒着生命危险周游列国,虽颠沛流离而无怨无悔。曾涤生元帅在经历太平天国战乱后就应该知晓清王朝的没落腐朽了,但他没有退隐也没有谋求篡位,而是忠心耿耿地为这个气数将尽的王朝殚精竭虑,将清王朝的寿命延续了五十年。这算是一种虔诚的信仰吧?曾和王最神似的地方是他们都在年少时立志当圣人。王守仁考科举的初衷就不是做官,而是通过四书五经向圣贤的思想境界迈进,在对科举制度失去信心后求诸内心(阳明心学),也是在追求圣人般完美的心境。曾湘乡当时拼命考科举确实是抱着和大部分考生一样的想法——做官求功名光耀门楣。但到了京城做官后他发现乌烟瘴气的官场和孔孟儒学冲突很大,加之他有阅读大量的程朱理学著作来充实自己的思想,个人认为曾国藩立志成圣是基于理学道学修养而延伸出来的人生志向(很多儒生应该都会有诸如此类的宏伟志向,但能做到像曾国藩这样对自己要求极其苛刻的少之又少)。

4,我一直有这样的观念:研究某个人必须追根溯源,分析其原生家庭的情况往往能对这个人有更全面理性的认知。这恰如生物学的理论:遗传是普遍的,变异是特殊的。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是农村中的传奇人物,曾国藩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他坚韧不拔的牛鼻子性格。

曾玉屏35岁人生大彻大悟
老老曾“不见黄河不死心”的科举梦寄托在儿孙上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可谓是死记硬背型考生,虽然天资愚钝但很勤奋刻苦。想象一下参加第17次县试时是什么心情?一个有些白发的中年大叔和一群孩子一同走进考场,得承受多少流言蜚语!!!他是曾国藩的启蒙老师,总是很详尽地、不厌其烦地给儿子解疑答惑。曾国藩超强的抗挫折能力应该源于父亲。

以上是我对曾国藩的分析,作为一个普通人靠着非凡的毅力、苛刻的自律从农民蜕变成大清朝最有权势的人,他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参悟。欢迎评论!!!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