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支援非必然
IPFS
香港疫情大爆發。早前張竹君提醒長者,最好不要外出買菜飲茶,不如由子女代勞。
張竹君所言,當然是善意的。我也絕對不是要批評她。疫下高危社群的需要如何被滿足,也不是張醫生的權責範圍。
我也不是在反對盡孝。但當官方的政策是鼓勵長者要留在家中,要有效達到這政策目標,就肯定不能只靠子女和家人。不是所有長者都有子女、家人。有的話,他們也不一定能夠幫忙。例如,就算子女是孝順的,但如果本身就要上班或照顧自己的子女,又是否那麼容易在疫情下協助自己的年邁父母呢?
家庭未必是解決方案?市場呢?外傭不是人人能有能力聘請。叫外賣很多時也比買菜自己做飯更昂貴。
因此,要讓長者盡量留在家中。需要的實是政府和社區的資源。政府有沒有足夠的撥款予社署和社福機構在疫情下為高危社區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務。社區內又有沒有組織或網絡去調動街坊鄰里以創造一個讓長者可足不出戶的條件?
如果單是寄望於家庭和市場,那麼街市早上眾多長者聚在一起的場面,是難以大幅減少的。
事實上,香港的整個社會福利制度,也不應該再假設家庭和市場能解決問題。暫且撇除家庭關係這個極複雜的問題不談,誰說家人就一定有足夠資源?而市場也不是誰都負擔得起。既然如此,政府的角色,就不應該自視為只幫助最不能自助的人那麼被動了。
——嶸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