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厭倦了嗎?

Wu Ming
·
(修改过)
·
IPFS
·
“When a man is tired of London, he is tired of life.” Samuel Johnson

Samuel Johnson在1755 年出版了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此作是英語世界最重要的字典之一,因此他被譽為現代英語之父。 Samuel Johnson 有個好朋友名James Boswell, Boswell是名律師,住在蘇格蘭。 有日Boswell 跟Johnson 討論自己應否長住倫敦或久不久才短暫停留倫敦。 Johnson 就說 “You find no man, at all intellectual, who is willing to leave London. Sir, when a man is tired of London, he is tired of life; for there is in London all that life can afford.”

聽說Samuel Johnson 很怕悶,他的興趣就是閒逛倫敦街頭。 倫敦真的很豐富,因為其歷史文化遺產都在街頭,某橫街窄巷的舊建築都會是某大作家的故居。 由Farringdon 一路向前行,Fleet Street 轉左有一條巷子,內有酒吧,小商店及民居,巷子的盡頭就是Samuel Johnson 的故居。 此地方現在成為關於他的博物館。£9 進內,看看當時英倫的室內設計風格,草原淡綠配白色牆身,再配深色實木傢俬,想像一下那書桌可能就是Samuel Johnson在那桌子上完成字典的最後一章。步出大屋,環顧周邊環境,彷彿回到17-18世紀的倫敦。

英國的美就是如此,歷史與當下交織,200多年前的城市面貌至今依然存在。 此等濃厚的歷史遺產成了地方資產。不得不讃嘆English Heritage 此組織,把很多歷史人物的點滴保存,令不同街道或建築物有其自身的歷史臉容。

此組織會在一級或二級歷史的建築物的牆上釘上圓形小鐵牌 (Round Plaques),藍色是建築物和人物的關連,紅色是建築物與當地社區發展,黑色是建築物的歷史意義,綠色是其他故事。通常有圓形小鐵牌的建築物,其門邊附近都會有個QR code, 用手機一掃就知道建築物的前生事跡,因此普普通通的日常逛街,看看建築物,都像在露天博物館遊蕩。

就是此個臉容令London is London, 我喜歡倫敦,不過是一種欣賞,並不是一種情意結。 不得不𠄘認香港還是我的情意結,香港沒有如English Heritage 的規劃性,把舊建築物的故事標示在外牆, 但我總記得自己閒時一個人到深水埗尋找戰前唐樓的一人浪漫,累了就在茶餐廳喝杯凍檸茶,然後搭地鐵回家,20分鐘車程,永無甩拖。

倫敦很美,不過不同床不知被爛,正如有年我在香港ICC 望香港島,高低有致的中環,遠看金鐘,不過就是不太欣賞及有種不屑,香港之美怎會是所謂的金融中心,因為金融是騙人的。 (我話既) 在香港久了,香港有多爛,自然心中有數。

在倫敦生活久了,倫敦係乜料,其實我也心中有數。當然全世界也沒有一個完美社會, 正如人一樣,一定有好和不好,接受其缺點,前題是愛,然而愛有兩面,打者愛也,愛之心恨之切也是。

倫敦的日常是什麼? 壞列車!  那條把北倫敦和西倫敦連接的Piccadilly line 是其中一條最不可靠的鐵路之一。根據TFL(Transport For London) 的數據,單是23年的1月至2月, Piccadilly 線的日間列車只有86.8% 按時正常運作,而Elizabeth Line則是92.5% ,單看比率覺得倫敦列車的可靠程度也不算太低比率,不過Elizabeth line 其實單是上星期已因West Ealing 的訊號故障壞了2 次,還好的是大約45分鐘後,訊號問題處理好後整條列車又回復正常。

英國很多公營服務問題都來自公營私有化的後果,而公營私有化失敗後,又提議把公營重回國有化。

1980年代英國的經濟狀況跟現在差不多,油價高,通脹達23%,普遍工資不足過活,以至工人大規模罷工等問題。戴卓爾夫人上埸後首要任務是壓低通脹,82-83年的通脹成功被壓至低於5%,不過90年再度攀升至10%。 戴卓爾夫人的衆多政策中其中一項就是把公共事務私有化來減輕國家負擔,她把能源私有化,水務私有化,電訊私有化,龬鐵私有化,英航私有化,英國鐵路議題複雜,她一直沒有支持,直至在她最後唐寧街10號的日子,才勉強認同鐵路私有化項目,最後由繼任首相馬卓安完成鐵路私有化事宜。

私有化公衆業務的本意其實就是信奉自由巿場,相信納入行業競爭,能提升效率並降低乘車價格,減少納稅人費用。 鐵路私有化至今31年,英國政府以特許經營權形式把不同列線給予不同營運者, 28個主要鐵路營運者中, 部分的收入不足以支持營運成本,列車投資,及股東要求等,於是政府在2017要提供公共支助來填補黑洞,最後又是納稅人責任。

倫敦的Elizabeth line也是由香港地鐵營運,為何表現跟港鐵有差別呢?

英國的鐵路基建如路軌,隨道,橋等是由Network Rail 擁有,興建及營運,而Network Rail 是公家企業,主要收入來源來自英國及蘇格蘭政府的直接經濟支持。常常出現的訊號問題(signal failure ) 就是由Network Rail 負責。訊號問題有很多原因,天氣過熱,過冰,雪未融,路軌有小石或雀鳥阻礙,都成為訊號發出的原因,紅色訊號一發,整條列車就要暫停,原理是fail safe system, 像家內的fuse 跳制,是短暫失靈但安全。

譬如Elizabeth line 受訊號失靈影響,那並不是列車營運者港鐵的責任,反而是路軌營運者Network Rail 的責任,而每次訊號失靈,Network Rail 要賠償給列車營運者,單是去年Network Rail 就賠償了£130,000,000 (US$165,731,280.) (HK$1,294,496,700) 給受影響的鐵路營運者。 鐵路員工罷工,又是另一個賠償。剛剛負責英國北部至蘇格蘭的ScotRail 就因為Network Rail 罷工19日,以至40,000 列事停駛,獲賠£6,500,000 (US$8,286,751.17) (HK$64,727,289)。

由此可知倫敦鐵運延誤的問題未必全屬特許經營者的責任,有一大部份解決方法是要投放資源改善路軌及更新訊號系統,減少罷工才令整體鐵路效率提升。 然而Network Rail 的經濟狀況未至於太差,20/21的稅後收入是£300,000,000 (US$382,478,934) (HK$2,987,588,850)。

Network Rail 那麼煩,為何一早不私有化它呢?原來Network Rail 現在負責的項目在1994-2002是私有化給Railtrack, Railtrack 由許多不同的公司持有,更在倫敦交易所上市,不過2002年營運失敗,鐵路基建又重新由政府接收。

Railtrack的死因可以算是英國所有公營服務私有化失敗的縮影。

早期的Railtrack還算收益穩健, 直至2000年的Hatfield Train Crash (哈特菲爾德列車失事)把Railtrack 的工程及財務問題完全暴露。 那次失事是由路軌其中一節的金屬疲勞所致,一架時速115英里的電動列車撞向迎面而來的另一架列車,事件做成4人身亡,70人受傷。 意外報告顯示那段路軌早於事發2年前已被發現需要維修,可惜维修服務一直拖延,而且Railtrack 在私有化後,公司削減成本以至很多工程師離職,根本也沒有足夠有經驗的人手去監察路軌問題。

罪魁禍首就是企業貪禁,資本主義及自由巿場的成功只能在商品市場上發揮作用,例如乳酪產品,有不同品牌在競爭,品牌為了盈利增長不斷開發產品,提升質素,產品投資才能成為推動營理的誘因。公營項目如Railtrack 就缺乏投資的誘因,路軌服務沒有對手,而且服務單一,公司不能像乳酪公司推出希臘乳酪,士多啤梨味乳酪來增加客戶群。因此Railtrack 的賺錢方法只能慳回來,於是減低成本就削減人手,路軌久而久之就失修,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Railtrack 的故事是很多公營私有化項目的命運。負責供應食水及污水處理予整個倫敦,及部分東面Essex 等地的Thames Water 是另一個私有化失敗例子。

近日Thames Water被罰款£3,300,000 (US$4,206,891) (HK$32,858,330) ,因為公司非法把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入Surrey 的河道,令河水嚴重污染發出惡臭。 Thames Water 要出此下策就是日常營運成本捉襟見肘,排污到鄉郊河道或沿岸成了日常,低成本又不道德。監管機構Ofwat 的報告顯示Thames Water的喉管破裂失修導致每日630兆升 (mega liters) 的飲用水洩漏,相等於每日漏走254個奧林匹克標準泳池。 Thames Water服務差,水費高,還會繼續加價來彌補目前虧損。

為何一個擁有3700萬人口作每月固定客戶羣,盈利完全沒有,壞賬更達£18,000,000,000 (US$22,948,742,575) (HK$179,262,538,261) ?

政府監察機構Ofwat 當然是監管不力,幾年前批准Thames Water 以經濟效益角度來修理喉管,即是假設修理喉管的成本是高於洩漏水的成本就不用修補,那麼即是間接容許Thames Water 浪費食水和非法排污。

其次就是Thames Water 由一衆大股東持有,最早期的紐西蘭投資基金在賣盤給下一手投資者時,把Thames Water 的庫房淘空。基於Shareholder Democracy, 公司有責任派股息給股東,而大股東都是環球投資基金公司,他們的賺錢方法像狐妖,吸乾血液,然後棄之荒漠。這些年來Thames Water 總共被股東提取了£956,000,000,000  (US$1,218,714,618,756) (HK$9,519,156,388,986),而且大部分的股息是由借貸回來, 債台高築就是由此而起。近年銀行息口因通脹而被推高,令壞賬更加惡劣。Thames Water的日常營運開支就是來自市民用戶的水費,因此水費加得那麼狠和急就是公司嚴重入不敷支。

英國政府最後會怎樣呢?現在未有定案,不過應該也是把Thames Water 像Railtrack 般重新國有化。 壞賬由政府負責,最後亦即納稅人負責。

戴卓爾夫人的公營私有化政策早期成功並帶領英國迎向另一個光輝,可是幾十年後的今天這些擁有公營服務的財團都把所有營利榨乾。 英國目前的國庫隱憂有一半又是被私有化的公營服務拖累。

最近,有人建議把NHS (國民醫療服務)私有化,減輕英國負擔。 戴卓爾夫人死了10年,但她的政策好像不死,無論什麼黨派上埸,都是拿私有化作藍本。

私有化在經濟學來說未必全屬不好,不過有鑑於Thames Water,Railtrack 以及其他失敗例子,建議私有化時要想想企業怎樣把公營服務(intangible product) 包裝成實在產品(product) 賣給市民。

私有化公營服務其實是借私人企業的能力來借屍還魂。 整個過程,成也貪婪,敗也貪婪, 若果市場是充滿對手,財團要增加投資,優化服務來爭取市場佔有率,人民才能最終受惠。假若市場是單一襲斷,如Thames Water 坐在做也有3700萬固定客戶羣,財團的賺錢方法就只有內捲,向內部蠶食,最後令公營服務崩澮,吃乾榨盡就把殘肢棄掉,政府不得不接收,政府和民眾最後成了輸家,當初捉了隻老鼠入米缸。

When a man is tired of London, he is tired of life.” Samuel Johnson

倫敦很美,但當你對倫敦有更深了解,你還喜歡倫敦嗎? 假若你有日厭倦了倫敦,其實你同時厭倦了世界。 世界各地的發展生態就是如此,人性是貪婪的,越有權有財的人就越貪婪,資本主義是一羣財團的貪婪,極權主義是一個人的貪婪,極權資本主義是一個人加一羣財團的貪婪。

世界很美,白雲很美,山脈很美,大地很美,日出日落很美,只是人類不美。

人類的文明社會應該怎樣持續發展呢?

我不知道呀! 戴卓爾夫人的功過如何,不諳英國政冶的我不懂評價,不過她是我兒時偶像,我欣賞她的口才,也恨她輸了香港,更恨她的不甚在乎。怎也好,我記得她上任首相時引用Saint Francis 的一番話

”Where there is discord, let me bring union. Where there is error, let me bring truth. Where there is doubt, let me bring faith. Where there is despair, let me bring hope.” Francis of Assisi

但願英國如此, 世界亦如是。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Wu Ming You don’t know until you try (I write when I have occasion, and sometimes I have no occasion. ) Wuming@liker.social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羅馬也不是一日倒下 - 戰爭喪國

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羅馬也不是一日倒下 - 福利社會

水向低流,人往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