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李一三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推卸責任的上帝

李一三
·
·

首先要申明一點,無論過往還是當下,有諸多信仰體系都基於對造物主的確信,無奈鄙人見識有限,以下僅以通常所謂《聖經》中的上帝為例略作探討。

在《舊約》的記述中,夏娃受到了蛇的誘惑,繼而違背上帝的禁令和亞當偷食禁果,導致二人被逐出了伊甸園。而我多年前於機緣巧合之下第一次翻開《聖經》時,對這段敘述只感到莫名其妙:如此平淡且難以自圓其說的故事怎麽會廣泛流傳並讓很多人信以為真的?如今看來,這個小故事或許蘊含了一些人類終極性的夢想、困惑和自我安慰。

且看,《創世紀》的故事裏說夏娃和亞當吃了禁果之後就馬上意識到自己是赤身裸體的,於是便用樹葉遮羞。乍看起來,這讓人一頭霧水,因為上帝曾表明人吃了這果子就可以分辨善惡,但通常所謂的明辨善惡和穿衣遮羞沒有這麽強烈的因果關系。伊甸園中的夏娃和亞當就 像兩個懵懂無知的幼兒,應該不會有人認為初生的嬰兒沒有穿衣服是一種罪惡吧?當我們想到所謂“好人”和“壞人”的區別時,恐怕也不會首先想到好人穿衣服而壞人不穿衣服。顯然,此處的善惡應該不是通常所謂道德上的善惡,鄙人雖不知撰寫者的真正用意,但即便是無意識的表達同樣會導向分辨善惡的前提:具有分辨的能力。

或許有些對佛家思想有所了解的讀者在此會立刻想到所謂的“分別心”,試問:雨是善還是惡?對於遭遇久旱的農夫,還有比一場大雨更美妙的嗎?但也有人會“屋漏偏逢連夜雨。”顯然,雨水本身無所謂善惡,每個人都是基於自身的需求去評判罷了(当然,这不是说人类不需要分辨善恶,在此不予多论)。而吃了果子的夏娃和亞當也具有了如此這般的自我意識,於是當他們聽到上帝呼喚時就藏了起來,這又不免使人想到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智慧出,有大偽”。至此,我們甚至還可以想到莊子曾感嘆水中魚兒“自遊自在”的快樂,並引出旁人“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質疑,而尚處於懵懂的夏娃和亞當不就像是兩條在伊甸園中暢遊的魚兒嗎?那麽,像魚兒一樣活在伊甸園裏應該被人類視作最終極的追求嗎?彼時的夏娃和亞當真的快樂嗎?

不妨看一看夏娃是如何被蛇蠱惑的,蛇對她說:“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夏娃聽了這話是何反應呢?“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顯然,夏娃並不滿足於在伊甸園中享受無知的快樂,甚至她還有未展露的心跡:擁有像神一樣的智慧。或許有人會說這位女士太有野心,但是《西遊記》裏的一只猴子都渴望做“齊天大聖”,古希臘傳說中的英雄們不也一再挑戰眾神嗎?可惜上帝他老人家沒有容人之量,不光把夏娃和亞當趕出了伊甸園,還斷絕了人類的另一個癡心妄想:對永生的渴望。

就此回到前文所說,伊甸園的故事既隱含著人類一些終極的夢想,又呈現了諸如“擁有遠超其他生靈的欲望和智慧到底是人類之幸還是不幸”這般根本性的困惑,而最終只能自我安慰般地接受現實:人類具有某些不可抑制的欲望和能力,而這些卻使人們遠離了極樂凈土。

然而,以上只是在說夏娃和亞當,只是一些關於“人”的事,卻還未觸及背後的造物主——上帝,畢竟本文的題目是《推卸責任的上帝》。這個問題或許不需多言,相信有許多人都看得出來上帝在懲罰夏娃和亞當的同時也在推卸自我的責任。全知全能的上帝怎麽會造出如此不堪誘惑的人類?假如一個工人造出來的都是殘次品,那顯然是他自身的技能有問題。全知全能的上帝怎麽能讓蛇輕易溜進了伊甸園?羊圈裏進了狼,牧羊人沒有責任嗎?當然,鄙人也無意在此對上帝他老人家做過多的批判,畢竟前人已經做了很多相關的工作。但其中或許有趣的一點是:上帝為何警告亞當吃了分辨善惡的果子會死呢?因為實際上夏娃和亞當吃了之後並沒有死。如果撰寫者冥冥中和莊子所說“七竅生而混沌死”有心意相通之處,則伊甸園的故事更加妙不可言,倘若不是,那就只當我思維過於發散了。書歸正傳,對人類的歷史稍加回顧,我們就會發現:面對一個推卸責任的造物主,尤其是當他在俗世間的代理人也難堪重任時,便會有人承擔起自我的責任。

據記載,那位著名的宗教改革先驅——馬丁路德,曾經非常擔憂自己“靈魂”的狀況,他一次次努力和自己的各種罪惡欲望搏鬥,卻又都敗下陣來。但是,某一天他聽到另一位僧侶在背誦信條,其中一句“我相信寬恕罪孽”讓他感覺好似獲得了新生,也就此開啟了“新教”登台的大幕。這種神奇的經歷在上帝的信徒看來是神的啟示,假如在一位禪師眼中,則是頓悟了。路德提出了“人人都是神父”的主張,以此挑戰當時腐朽不堪的教會,而禪宗不光有“見性成佛”之說,且有“呵佛罵祖”之舉。凡此種種,都在說明: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不必等待或祈求某個既有的神佛來解救自己。可是,這又會引出更多的問題:到底何謂責任?一個人可以、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在此按下不表,因為本文仍要進一步探討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造物主到底是否存在?

雖然如今世上已有許多人不再篤信某個莫名所以的造物主,但我們也不能說造物主的存在對於信仰者僅僅只是一個心理安慰。因為從邏輯上來說,即便上帝推卸了他的部分責任,也不能就此完全否定他的存在,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或許人類只是基於自我的需求和幻想而渴望一個全知全能的、也願意為人類排除萬難的造物主,而這並不等於造物主必然如此。更何況,今時今日人們也依然不能提出確鑿的證據來證明造物主一定是不存在的。於是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可能永遠無解的問題,因為我們無法從所謂人類理性的邏輯上否認可能存在一個完全超出人類認知範圍的造物主,盡管那個造物主可能並不是某本宗教典籍中所描述的那一個。而作為一個並不信仰某個造物主的人,鄙人只是希望信與不信的人們可以和諧共存。

於是可以設想一下,一個喜歡問“為什麽”的小孩子面對這個問題或許會問:為什麽會有造物主?又或者:是誰創造了造物主?對於那些篤信某個造物主的人們來說,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因為造物主是自有的。那麽,假如這個宇宙也是自有的,由其內蘊的某些基本法則就可以解釋為何人類自身和我們所面對的這個世界會是如此這般,那又何需一個超越這宇宙的造物主呢?或者說,這個造物宇宙就是造物主本身。而即便把造物主丟在一邊,我們也可以看到今日各種主義汎濫而莫衷一是,那麼,我們又有何理由不尋求一種可以取得更多共識也更包容的理念呢?

這種嘗試是否可以得到令更多人更滿意的答案?畢竟,人類文明雖已綿延數千年,但今時今日依然要陷入諸多難解的紛爭,面對種種人為的災難和悲劇。但是,假如我們可以試著對一些問題予以更清晰、更全面的解釋,並就此揭示實現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的可能性,繼而激勵更多人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或許就可以把那些可能性變為現實。

最後要說的一點是,伊甸園的故事或許是一群可恥的男人編寫的,他們把被逐出伊甸園的責任推給了女人,卻又借上帝之口說出:“你丈夫必管轄你。”既要占據統治地位,又不願承擔相應的責任,真是令人不齒。而這或許正是我們要努力成長的意義,畢竟,鄙人也曾一度認爲男人比女人更優秀。然而,在伊甸園的故事裏,假如不是夏娃勇敢地背棄了上帝的教誨,亞當還依然處於懵懂無知的狀態呢。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