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喜歡自己,我有更多討厭自己的日子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你喜歡自己嗎?與其學習與他人和平共處,先搞定與自己相處的每一天吧!
圖片來源:博客來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能很輕易說出對他人的印象與評價,也容易在他人對我們做出負面評論時感到氣憤不已,但當真正有機會靜下心來捫心自問,我們喜歡自己嗎?還是我們只是很努力地戴上假面具而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呢?作者在這本書名中直接破題把許多人不喜歡自己的真實心情表露,果然第一時間就吸引到我的目光,進而翻開這本書瞧瞧作者到底想要對我們說些什麼呢?

🦋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部分」的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情緒,但我們卻總是會為充滿負面情緒的自己而感到羞恥,其實作者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明白那只是「部分」的自己而非全部,就不會那麼容易產生痛苦的想法,而同樣看待別人也是一樣的道理,別輕易把他人的某種行為當成是他的全部,自然也不會有刻板印象存在。

🦋  弱點不是靠克服,而是靠理解

沒有一個人是完美零瑕疵的,越是專注於弱點會越令自己感到痛苦,不如就理解並接納它,別一直想著要去消除弱點。這讓我想到曾經在某一本書中看過作者提到自己有口吃的毛病,但當自己越是害怕在眾人面前說話,在自己說出每一個字的時候越是緊張就越會口吃,反而把專注力放在把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透過每一次的演講訓練之後便慢慢改善口吃的情況。

🦋  情緒是揭露慾望的窗口

作者在書中提出法國心理學家歐奧良對情緒的形容是:「決定行為的不是情緒,而是慾望。

我試著來解釋揣摩一下這句話的意思,比方說職員把主管交代的簡報做得盡善盡美,其實是想得到主管的讚美或是獲得成就感,這是一種慾望;父母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學校而幫忙報名補習班,其實是為了在朋友面前贏得面子,這也是一種慾望,倘若沒有達到期望而產生挫敗或失落的情緒,那是因為慾望沒有被滿足,所以在許多情緒的背後是存在著各種慾望,所以我們若是對一件事沒有所求,無論結果如何就不會有任何情緒存在了。

🦋  享受競爭?害怕競爭?

作者在書中引述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曾說:「排行老大的孩子中,幾乎沒有喜歡競爭的。」原因是當老大看見父母對著剛出生的老二露出笑容的瞬間,老大便對競爭產生恐懼感而卻步,也可以說是直接放棄競爭。至於老二則是從出生就知道前面有老大,所以會把競爭視為理所當然,也享受競爭、挑戰權威。

我看見這段敘述的時候恍然大悟,因為身為老大的我,真的從小就不喜歡與人競爭,即便參加大大小小的音樂比賽也對名次毫無感覺,直到多年後的現在依舊如此,雖然許多人會對於我這種不抱有任何得失心的個性感到羨慕,但我自己確實感到很好奇及困惑,原來這一切早就有解釋。

🦋  慾望帶來的暴力

書中說只要生而為人就會有模仿他人的慾望,無形中也會產生與人比較的心態,在這種日漸相似的過程中會產生憎恨與鬥爭,我想這也是時常會見到許多擁有相似特質的人總是會相互妒忌或產生競爭與衝突,如歐奧良所指責的:「人之所以行使可怕的暴力,是因為始終無法領悟自身的慾望是一種模仿性的慾望。

🦋  敏感的人卻不懂察言觀色?

曾經在其他的書中讀過敏感的人因為思考反應的速度較慢,所以反而會被認為沒有同理心,而在本書中提到的問題點在於敏感的人因為會花許多心思在於避免與人起衝突或是討好別人,無形中消耗了太多能量,也因為忍耐多時而讓自己產生被害意識,所以有時候會突然情緒失控或做出冷酷無情的行為,相較於不敏感的人,反而有時候看起來更難對他人產生共鳴。

🦋  用行為改變行為

書中說不要用想法改變行為,而是要用行為改變行為。我們時常說要先改變想法才能影響行為,但作者說想要改變行為就必須要制定具體的準備,比如我們想要改變當壓力大時就想吃東西的習慣時,我們不能只是想著抑制自己吃東西的慾望,而是要預先準備好當下一次壓力來臨時,我們能否有其他方案?為了達成目標,我們需要的不是既有手段,而是使用新的手段。

看似很簡單的道理,卻如當頭棒喝般點醒我,確實我們應該要先消除某種情境會自然連結某種行為的既定模式(壓力大就想吃東西),否則我們大腦會習慣性地用最熟悉的解決方式來進行,所以一定要先開闢另一條道路才能修正原有的路徑。

🦋  高級別與低級別解釋的不同

所謂高級別解釋是把焦點放在抽象面,而低級別解釋則是放在枝微末節或具體面向。舉例來說,我們對運動的解釋如果是「有益身體健康」,那就是高級別解釋,若把運動解釋為「跑步」或「打球」等具體項目上就是低級別解釋。

當我們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若是能以比較宏觀的角度來思考,就比較能夠自我調節,若聚焦於細節就會無法意識到目標與方向,也就容易失去控制力。舉例來說,我們在工作上與同事發生衝突,若我們可以想到這牽涉到自身的形象、考績、升遷等等,自然就能把這份怒氣先壓制住,若是把注意力放在歧見上而發生劇烈爭吵,那後果可能不堪設想,同樣的邏輯也可以套用在劈腿或外遇上,若是能先想到背叛的後果可能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自然就能有比較高的自制力。

同樣地,作者說對於稱讚與認同過度敏感的人,也應該要檢視自己是否常做出低級別解釋,才會因為得不到就感到痛苦。我對於這一點也很有感觸,一直以來都對於別人的稱讚跟批評沒有太大的感覺,原來無形中我是做出了高級別解釋,因為我了解別人的評價不應該影響我的心情與生活,自然而然就做出了不過度開心與難過的自我調節來達成我想要的目標。

所以作者說善於自我控制的人並不是付出許多努力的人,而是誘惑發生機率較低,自然也不需要耗費太多力氣在忍耐上面。理由是善於自我控制的人會賦予事情另一種意義,其實只要改變解讀角度,就能改變心理,根據研究顯示做出高級別解釋的人會對誘惑的對象產生負面認知,所以比較不容易被誘惑動搖。


這本書總共有7個章節,總計111篇文章都是以自我為出發點來剖析我們時常會感到疑問及困擾的問題,每一篇的篇幅都不長,非常淺顯易讀,我也從中理解到原來我一直沒有競爭慾望的原因及時常做出高級別解釋而得以豁達的真相,有時候閱讀不見得是自己有困擾而渴望得到解答,更多時候我也在書中找尋對自己感到好奇的部分,願有興趣的朋友們一同來挖掘自己,找到與自己和平共處的平衡點。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心疼自己,你值得被更好的對待:與其迎合別人不如展現自己特色美, 拒把勉強當堅強,88則「自在精神」處世之道

【兒童繪本】我的OK繃

【兒童繪本】我很忙,我明天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