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競賽史 🪐#星際旅遊手冊🪐
(原文刊載於Sample雜誌IG)
自1903年萊特兄弟的飛行器面世,人類首次觸碰天空的外衣,繼而了解世界是如此寬廣。又有誰能想到,短短數十年後,天空將會成為飛昇的踏腳石,向奧秘無垠的宇宙進發。這種匪夷所思的發展速度,儼然向 #科技奇異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的玄關慢慢靠近,每當宇宙的探索更進一步,對人類文明產生的影響甚至是顛覆的可能性則越來越大。因此太空競賽的帷幕就此拉開,圍繞着當時正在角力的兩個超級大國,太空探索的原因必然冠冕堂皇。然而,在太空競賽過後,對於宇宙的探索也從未停歇,在爭奪與競賽的背後,星空與歷史正靜穆地藐視一切。
🐻#蘇聯
❝ 當我乘坐飛船在地球軌道上運行時,我為地球的美麗而驚奇。地球上的人們,讓我們保護並增加她的美麗,而不要去破壞她!❞
顯然地上的人們都未能領悟尤里·加加林這句話的深意,這是只有俯瞰過充盈眼前的壯麗才能發出的驚歎。蘇聯既發射了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一號」(Sputnik 1),也成為人類最早進入太空的國家,但是每次太空探索的里程碑,對蘇聯來說所刻畫的只是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的證明。自然環境對於蘇聯來說就是個征服的對象,重力也是如此,這與蘇聯所追求的完美的社會主義相關,蘇維埃巨熊渴望踐踏宇宙的願景,成為了美國決意加入太空競賽的助推。
🇺🇸#美國
歷史永遠只會銘刻跑道上的第一名,第二第三名理所當然地被拋諸腦後,因此蘇聯在太空探索的兩個「第一」,對美國來說無疑是個相當大的打擊。當時冷戰的特殊之處並非單純是兩個超級大國的國力之爭,而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這兩種意識形態的互相角力,但在美國強調的自由、民主與平等所主導的核心精神下,卻成為了太空科技研發的阻力。其後成立的美國太空總署(#NASA)也明確地與國防軍事劃分,即太空探索的目的為追求和平,這與蘇聯的渴求與征服則大相徑庭,也是兩種意識形態的延伸之爭。當然,最後月球競賽也使美國重新奠定太空探索先驅的地位。「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岩士唐的這句經典始終在寂靜的宇宙間惹起迴響。
🛰️亞洲
太空競賽的結束並不意味宇宙間的爭奪就到此為止,亞洲國家的國力躍升,加上宇航科技的泛用性,將會成為新一輪太空競賽的導火索。亞洲各國對宇航科技的發展原因比起蘇聯與美國也許來得更露骨,便是直接與國防軍事掛鉤,人造衛星和火箭可以成為武器研發的幌子,將野心與欲望潛藏在星空底下。截至2021年,運行中的人造衛星約有四千多個,即使美國擁有大部分的人造衛星,卻不妨礙衛星成為亞洲各國頂尖武器的趨勢。宇宙空間地域的模糊化,人造衛星的中立性質,統統可以為軍事化提供掩飾的藉口。也許在某一天,從蒼穹擊落的光芒將不僅限於科幻,「#上帝之杖」(Rods From God)還能只是傳言嗎?可以肯定的是,抬頭仰望,凝視你的衛星要比肉眼可見的繁星來得更多,靜謐的宇宙餘下的則是無聲的嘈雜。
____________________
#Sample樣本 #香港文學 #設計 #閱讀 #文學 #評論 #藝術
#literature #graphicdesign #hongkong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