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丼一月小聚心得

證傑
·
·
IPFS
·

這是一篇舊文,主要的內容是關於今年一月的時候,臉書上專注於社群經營、討論的社團 社群丼 的一場分享活動,而這是我在結束之後的心得感受。

前言

真的非常感謝社群丼舉辦這個活動,既然是免費參加的,所以這種心得文就算是一個小小的、給自己的作業。

廢話不多說了,咱們開始囉(可以,這很台灣吧

大綱

台灣吧的IG經營分享

是正妹(喂!

咳,回來,IG的經營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經初步的嶄露頭角,但相比較國外,國內卻沒有非常重視,可是這個狀態應該今年會有轉變,尤其在馬克的聲明之後。

我之前有在社團分享過一篇文章,裡面就有提到:

一個品牌必須要清楚自己有哪些渠道可以應付這五種不同階段的人,並且多方經營而不是把Facebook當作一切的解答。

Ariel(魏敏伊)在分享一開始的時候有提到,台灣吧的IG定位跟現在以黑啤為主的模式是不同的,分享的是台灣吧內部人員的日常,可是效果並不是那麼好。

因為大家對這些人沒有感情,也壓根不認識這些人

這邊其實點出了IG的一個很重要的重點:風格以及人格建立,這兩個不太一樣,如果是內容生產者(如阿滴英文、白癡公主、黑啤)就是所謂的人格,風格就會如蝦皮、運動筆記等。

會這樣的原因也跟IG本身的表現方式有關,也就是圖片與影片,如果我的印象沒有錯,後台的數據可以看你用的濾鏡以及該篇貼文的互動。

這些都是形塑你IG的重要因素,這在一開始的時候就需要好好的思考,決定之後就認真執行。不過也由於都是圖片 or 影片,所以會需要大量的視覺設計,所以美編就變得很重要了,所以大家開始學PS吧(大誤)

數位外交

雖然Chiayo說可以不用做筆記,但他的分享卻是我個人覺得很有感受的一段。

台灣有一個很紅的社群網站,這個網站每一年都會舉行非常大的線下聚會,每次都把台大室內運動場擠爆。男生一定知道這個網站,有些女生應該也都聽過。

就是巴哈姆特(一定有些人會猜PTT,但不是XD

巴哈的內容可不是只有ACG相關

場外休息區

ACG 相關討論版

場外的一天人氣大概是ACG前兩大加起來的數字,所以我個人是一直把巴哈當成社群媒體再看。

線上的互動在怎樣頻繁,終究是處於弱連結的範疇,俗諺有句話「見面三分情」,線上的互動在怎樣都無法取代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看到彼此的感受。

不妨就從今年開始,試試線下的活動吧

社團關鍵數據

這三個數據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互動」

產出有價值的內容,有了好的內容就會提高活躍用戶比率,進而提高貼文的觸及比率。

然後我們來回想看看馬克說過什麼?

「有價值的內容」、「互動」

但依舊是那句老話,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搞一個社團的,這點 陳思傑 Jesse Chen打造能滾雪球的Facebook社團 已經有寫過了,大家可以去看那篇就好。

大概就是這些,拋磚引玉,希望大家一起討論囉。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