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奧運會手記(上):奧運會背後故事人性反思...

體體@迪奇手記
·
·
IPFS
·

為期十六日的東京奧運會正式於昨晚閉幕。今屆東京奧運會在一片爭議聲及反對聲下進行,克服重重障礙下完成,總算完成一個不可能任務。香港代表隊於今屆奧運會取得一金兩銀三銅合共六面獎牌成績,是歷來港隊參加奧運會成績最好的一屆。今屆奧運會與以往筆者所見並非一樣。除了欣賞運動員的表現外,他們背後辛酸故事、隊友及對手之間互相勉勵安慰以及奧運會背後展現「民族主義」全面體現人的本性及道德觀.....

港隊歷來奧運會最佳成績 展現不屈不撓精神

香港在今屆奧運會派出四十六位運動員競逐十三個項目。在奧運會未開幕之始,外界都視香港代表隊於今屆賽事有機會力爭獎牌,其中游泳的何詩蓓、體操跳馬的石偉雄、劍擊的張家朗及江旻憓以及場地單車的李慧詩等等,被視為港隊獎牌希望。回顧今屆奧運會,港隊運動員確實於賽事中展現極強意志。港隊劍擊手張家朗於男子花劍個人賽「過五關,斬六將」歷史性為港隊於劍擊項目取得首面金牌,過程充滿戲劇性。他先在十六強擊敗世界一哥意大利劍手Alessio Foconi,更在八強戰一度落後予俄羅斯奧委會保路達捷夫9:14,憑他堅強意志連取六分逆轉對手,闖入四強。另外,港隊羽毛球混雙組合鄧俊文及謝影雪於分組賽面對著馬來西亞、中國及德國組合仍然從分組賽出線而回。雖然兩位最後在銅牌戰不敵日本組合與獎牌擦身而過,但已經是香港隊歷來羽毛球混雙最好成績的一次。由羽毛球場轉到劍擊場館,江旻憓於八強不敵俄羅斯奧委會的梅達莎耶娃,但已創下港隊歷來在劍擊項目的最佳成績。總結今屆港隊於奧運會的成績,相信已經超出每一位香港市民的期望,印證到運動員於過去所付出努力換成今天成果。姑勿論每位運動員能否得到獎牌與否,但他們背後的故事絕對令人尊重及致崇高的敬意...

一份對運動執著 一份對運動的熱愛 是對每位運動員的尊重

已經第三次參加奧運會的台灣舉重運動員郭婞淳於女子59公斤級舉重以破奧運紀錄236公斤成績,為中華台北於舉重項目歷史性取得首面金牌。郭婞淳出身貧困,自小在單親家庭長大,更被鄰居嘲笑。因母親需要出外工作,生活由外婆照顧。可是,她沒有放棄自己,中學時加入田徑隊,及後集中舉重項目,不斷刻苦磨練。可是天意弄人她在2014年亞運時被槓鈴受傷,導致她右大腿七成肌肉斷裂,令她意志消沉。但她一時挫敗沒令她放棄舉重,反而令她的信念更加堅定,咬緊牙關下於2016年里約奧運奪得銅牌。如今,她更上一層樓,勇奪金牌,完美演譯人生樂章。多不勝數運動員背後埋藏著一個又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以及對運動熱愛及參加奧運會的執著,譬如希臘運動員科維迪斯(Theodoros Iakovidis),他的運動員生涯幾乎沒有收入,只依靠希臘舉重聯合會領取200歐元(約1,846港元)作參賽準備。沒有足夠收入,連運動員基本的物理治療作按摩舒緩作用都未能進行,但依然希望參加奧運會,因為奧運會是運動員夢寐以求的舞台。這個小小運動員的故事並非冰山一角,從故事亦反映成為運動員缺乏一定的制度的補助,在他們面對經濟拮据的情況下依然參加這個大舞台。他們不是犯賤,而是作為運動員的他們好希望透過過去付出的刻苦磨煉的努力一一於奧運舞台呈現在大家眼前,同時以運動員的身份代表自己國家及地區出戰奧運,是一種光榮感、榮耀。他們只是希望看看他們的成果,同時希望廣大市民除了關注奧運會外,亦留意每一個運動員表現、他們背後辛酸故事。當然他們的感受是最深刻,筆者作為第三者身份去感受他們故事未必能夠全面剖析,但運動員對運動生涯的這份執著及背後故事,值得我們反思......

待續...

讀者如喜歡筆者文章,歡迎各位支持、讚賞並follow筆者專頁:體體@迪奇手記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體體@迪奇手記開放式體育足球雜誌 Dicky, 自小喜歡體育及足球運動,希望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足球及體育雜誌。 2019年於Fanpiece開始展開自己寫文章的習慣,希望透過比賽分析、專題研究及球員的特性及優點,利用文字將自己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各位多多支持及follow,Thank You!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後C朗時代」失去倚重 老婦人奪「A」「蘭」度大 米蘭乘勢趁「祖」贏?

英超爭冠「深」格局:季初三連敗跌落榜尾 兵工廠誓要打「雀」開齋啃得「諾」

2021/22意甲新季拆局:當沙利「又再遇上」莫連奴時 列強換帥亂鬥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