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放下自己,一鼓作氣捱過去!
上回提到,因為一時糊塗,突然心急,我重複訂購了 Tim Wendelboe (TW) 的咖啡豆。巧合地,TW 今個月的主題是同一個莊園同一個品種的咖啡豆 Caturra,在不同收成時的分別和比較,結果我今個月就只有 1kg 的單一品種。剛剛今天,我完成了頭兩包共 500g,想借這個機會,紀錄一下我對這個旅程的一些感受。
我每次沖泡咖啡,會用 25g 豆,現在剛剛好沖泡了 20 次。在這個旅程中,我最主要的改變,就是希望能夠更精準的去對待我的咖啡。關於這個事情,我本來就考慮了好久,不過卻明日復明日。這個 1kg 單品咖啡事件,加速了這個行動。
我的裝備裡,最弱的該算是溫度計了。他是個 Tiamo 的傳統溫度計,指針很胖。你可以說他準,也可以說他不準,因為他刻度不細密。在我眼中,他總是同時間橫跨了攝氏兩三度。說實話這老早便應該要換一個電子數碼的,不過我一直都自覺自己沖泡水平穩定,也習慣了這個胖指針。
不過,越來越多和朋友交流咖啡心得,也同時想透過這 1kg 的咖啡提升技巧,讓我立定決心換一個電子的。網購的確是很危險的,本來我只是打算換一個百多元的溫度計。看著看著,我不小心在同一網店買了一個更昂貴更厲害的裝備,Acaia 的 Pearl 智能咖啡磅。
關於這個咖啡磅,可算是現時咖啡控的終極咖啡磅了!他有藍牙功能可以連接手機,紀錄整個沖泡中的細節,如時間、注水速度甚至是強度。如果需要再精進注水的技巧,提升自己的朋友,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我平常只是在快樂沖泡,雖然味道尚算穩定,也有自己的風味,可是卻沒有認真的把事情科學化。到了一個階段要再進步和調整時,沒有精準的數據和紀錄,確實會感到寸步難行。現在 Acaia 的出現,也讓我在注水上有一些發現和調整。
我拿著一公斤的咖啡,無論如何也要好好對待他,了解他,避免變成一公升的眼淚。Caturra 屬於 Bourbon 的一個變種,擁有更強的產能和抗病力,又可以暴曬,且樹身較矮,在巴西和哥倫比亞甚受農民歡迎。我手上的是哥倫比亞 Finca Tamana 農莊,分別在 2018 年 11月和 2019 年 7 月的收成,味道都接近,偏向甜也帶點堅果味。溫度下降時,慢慢其果味會走出來,由甜至酸。雖然沒有強烈的香氣,但作為早上的咖啡,這是種會煥醒味蕾的味道。
在這 20 次沖泡中,我分別用了三個器具,分別是 Hario V60,Kalita Wave 185 和 Presse by Bobble 手壓壺。也用過不同粗幼的研磨度,亦有用過不同的注水方法。他在味道上整體分別不大,我嘗試把這比較我記憶中,在外面咖啡店的風味。我發現,我研磨得比外間的為幼,口味上會豐富一點。同時我是用 1:16 的水量,沖泡時間也保持在三分半鐘之內,還不至於因為過度沖泡而帶來苦澀味。
近期,我最大的學習是如何在沉悶的日子中活出不平凡,甚至在重複的行為中尋找新高度。尤其是今次的咖啡豆,並非我喜好的類型。要從中學習如何去和他相處,嘗試去欣賞他的優點和特色,都讓我花了好些時間。咖啡豆天生就是這個樣子,縱然在不同的收成,也只能有輕微的差別,而不會變成第二種東西。就算是不同的沖泡手法,也只會令咖啡豆或豐富或清新,或強調了不同的特性。
當然,如果要把他完全改變,還是有辦法的,就是用不同的水質把他完全改變過來。始終,一杯咖啡中,最大的成份還是水。不過在一般的家庭中,也少有不斷用不同的水去尋找最適合的味道。這導致每一杯咖啡,從不同的水源,從不同的咖啡師,也會帶來一份特別的風味。
我個人還是喜歡感受不同的風味,就是縱然在喝不同的咖啡豆,咖啡師的因素還是會影響著客人的。這就像有些人喜歡天天去同一間餐廳,點不同的菜。他們喜歡的,是廚師的調味和手勢。大廚放了假,或心情欠佳,客人是會感受到的。當然,從另一位客人看來,可能會感到太濃,或太淡,甚至完全不是味兒。味道,真是沒有標準的,只有自己喜歡的,卻沒有最好的。
不過,更讓我有感受的,就是人生中的萬般不如意。既然不想發生的事情都已經發生了,與其怨天尤人,倒不如好好去感受一下他。放下自己,嘗試體驗,一鼓作氣捱過去!就算之後真的不喜歡,至少可以清清楚楚,給自己知道為甚麼不喜歡,有哪裡不妥當。
能客觀品評自己不喜歡的味道,才算得上是個食家!珍饈百味要懂得吃,地踎小店更要懂得吃,能屈能伸,才活得上精彩人生!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