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交的碎碎念

梁懿 leungyi
·
·
IPFS
·

1

我曾以為自己是社交恐懼,後來發現,那是厭惡多於恐懼。

聽過一句話:「我不是anti-social,只是anti-idiots而已。」這話有點刻薄,雖然我也怕別人(比我更)蠢(還要自以為天才),但聰明是天賦,善良是選擇,我更討厭那些心地(比我更)差的人。

偏偏,人性本惡,這點毋庸懷疑。只是惡人有時會做些好事,又或者偶爾會對個別人士比較善良。在對任何人感到失望之前,我嘗試不對任何人抱有期望,平常心就好。

2

我自知社交值偏低,內向型人格,對人和事也挑剔,少有那種想要主動結交朋友的衝動。隨緣認識了,最理想的狀態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若磁場相近能成為摯友,我覺得自己還挺珍惜的,除了因為他們珍罕如瀕危動物,也因為年紀越大,越體會到緣分寶貴,人生裡有太多事情會讓我們生離死別。

但必要時,我不介意跟親友割蓆,只要夠長命,任何人都有足夠時間靡爛腐敗衰收尾,又或者,我們只是看法變得不同了,話不投機了,又或者,我們原來從沒有真正了解過對方,到有事發生,才認識到對方以往沒機會表露的一面。時間和精力有限,別要浪費在不對的人事物之上。

所以,還是那句,在緣分仍在之時好好珍惜,緣滅時也不用難過,不要強求,反正合久必分,而且說不準,哪天又會分久必合。

Photo by Joshua Hoehne on Unsplash

3

早前在社交網站看到一張照片,有位老伯看似吃力地在走路,他身邊的工人姐姐則安坐在他的電動輪椅上前進。照片一出惹來網民圍巢,認為工人在偷懶甚至虐待老人。後來又有人提出,老人家其實需要適度散步運動,有些電動輪椅亦必須有人坐在上面才能操控。真相是甚麼我沒有跟進,只想起了父子騎驢的伊索寓言,我們討好不了全世界,所以被誤會了也別要上心,解釋更是多餘,相信的人不用你解釋,不相信的人解釋亦無用。

大家都不過是瞎子摸象,卻以為自己擁有上帝視角,所知的是真相,所信的是真理。剛讀到這篇提到達克效應——越無知的人越自信,越是認為自己無所不知。早幾年我還會跟持不同意見的人爭辨幾句,如今若非一時衝動的話也就免了,一來是覺得世事無絕對,二來是無眼屎乾淨盲,我沒有足夠的時間智慧耐性氣力作沒意義的糾纏。

全球人口幾十億,我們會在意的,說到底不過是自己和身邊至親,我和你都沒有自以為的那麼重要,在各自心目中都不過是粒微塵。世界很大,值得在意的事多得很。

4

看到別人在社交媒體的分享,我不時想起一句話,大意是「我們總是看到別人的生活,像電影預告般精彩,卻沒有看到別人在幕後製作的辛酸。」請不要貿然因為表面的假象,便以為自己對他人的生活和想法很了解。

今時今日,凡事都應謹慎,不要因為別人片言隻語便判定立場,更不要因為別人講幾句好話便推心置腹。誰不懂戴面具,誰不會打嘴炮?

5

近年我很少在Facebook發文,最多偶爾用Instagram發發一天限定的ig stories,讓人知道我尚在人世。如今,大家在Facebook發文都不會聊得太深入,連名字都可能改到亂七八糟,反正看的人根本沒興趣去了解「朋友」,更常的只是去看新聞和資訊,跟社交早已無關。

網上的社交風氣不同十多年前了,是否換個平台根本沒差,所以我不看好MeWe或其他沒有嶄新功能的社交媒體能夠崛起或壟斷。若在MeWe開戶是不想Facebook獨大,又或是作為FB專頁和群組的備份,我理解也身體力行支持,但其背景和政策還有待觀望。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