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向标 014丨白象《如意里》旧意识的新交锋?
014
《如意里》
白象
兵马司
综评:6.0分
Ziggy:8.1分
编曲演奏俱佳,被词拖了后腿。如果是纯器乐作品,甚至念白换成任意一种让人听不懂的gibberish洋文,都将是近满分的佳作。八眼间谍的音乐血液依旧流淌在白象里(本来也几乎是同一批人),从情怀而论也多少有些动人。可惜,当年这批无浪潮制噪者也好,断裂知识分子也好,十多年后玩儿起放眼今日中国依旧相对超前的音乐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他们的意识形态却像是滞重停留在了上个世纪。
郭佳:7.5分
6.5 + 0.5(文字) + 0.5(探索意义)
整体上我知道这期乐评邀请我是因为想聊下配乐诗朗诵。但其实这并不重要,这只是一个表现形式。spoken word本身并不会造成音乐更好或者更差,关键还是看音乐本身。要说spoken word本身对音乐的影响,无非是对重复段落的容忍性可以更高,但好的作品依然是有明确的推进的。
整张专辑而言,不知道创作时间是否有关,明显后半张比前半张成熟,前半张人声和音乐脱节感比较强。前半张相对音乐的丰富性更高,后半张更类型化一点,但前面融合的不好。
总体而言,后朋、no wave、noise rock的影响是挺明显的,也有Nick Cave/grinderman 这几年那种后朋布鲁斯味,前面几首有点后摇那种电影感画面感处理的味道。当然了,风格并不会原生带来是否高级,只是这个风格路子其实做成一个八九分级别的专辑相对而言并不易,因为前人的高度有点高,先爬到平均技术的水平线就挺难的了。目前而言,这张专辑除了小提琴算是合格了,其他的并没有达到合格技术线标准。
午夜飞行、倒药渣这两首我自己印象挺深刻的。吉他、贝斯和小提琴的音色都是我喜欢的路子。减法做的还不错,没有处理的过满,整体编配还算恰到好处。人声没什么感觉,相对而言处理的并不算好,词算个小加分项。
人声的处理主要是比较平,如意里布鲁斯的人声处理算是整张里比较突出的一首,都照着这个思路处理下会好很多。
要说最大的缺点,或者说制约他们不能往上一个档次的主要原因就是律动。
比如如意里布鲁斯这首很典型,想做律动,这也是人声律动最好的一首。但是吉他贝斯鼓都完全没有任何groove在里面,都是细节,细微的时值和强弱。这张里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躲猫猫和洞。这两首虽然贝斯很简单,但贝斯的律动出来了,吉他的强弱处理不够好,否则这首就能完全上一个台阶了。
阿森:3.0分
南京聚集着一群有旧时代气质的文人艺术家,身份属性基本是中年直男或者精神中年直男,而我开篇说这个并不是为了狙击整个群体,只是交待我对白象这支乐队看法的群体性背景。
专辑《如意里》有大量念白,基本算小小说朗诵专辑,那在评价专辑时就不得不将文本放在第一位考量。普通人题材或底层文学,很容易被不做思考的观众惯性看作公知的人文关怀,所以《如意里》的评论底下充满了毫无自我思考的吹捧赞美,这令我更加讨厌这张专辑。
白象的《如意里》有三宗罪:
一宗罪是傲慢与虚伪。整张专辑对普通人生活的刻画是俯视的,有色偏见的,猎奇刻画的。用想象自以为是的窥视着小人物私密丑俗面孔,所有故事里的小人物都可笑而不体面,而面对当时当下的真正的现实不置一词。这种创作陈旧而虚伪,带着可笑的自我陶醉的想象。
二宗罪是猥琐的色欲,本质极度厌女。“身体陈旧”而“姿色犹存”的偷情对象——40岁离婚女王琴,像待价而沽的物品一样被品评、编派,仿佛对这个女性实施了一场文字强奸,看得我反胃难受。跳广场舞的王老太们、健美裤们失去了性价值,于是她们只是揪比她们更年轻女人头发的笑柄。被代号为“飞得更高”的妓女,她们都只是嫖客音乐人品味优越感的对象和商品般的需求工具。还有两处女性的喘息声的使用,令人窒息。
三宗罪是懒惰。自称音乐人,却首先主动将音乐沦为三流地摊文学的配乐。我是可以将作品和创作者人格剥离开看待的观众,所以当尤其这个音乐还不差时,我就更生气了!乐为器,使用的人将自己的猥琐烂俗填充进一个还不错的器,你说气不气!这不是实验先锋,是创作上的懒惰和自私自恋。
不想再对这张专辑做更多的讨论了,它在2020如果还能被追捧,那我祝捧这张专辑的人还有勇气重新全面审视自己,性别观、审美、陌生人共情力、感受力可能都需要打碎重建。
但是… 一般而言,我没见过律动这点,能在乐队几年后提高的。基本上此时没有律动就不必建筑。
JoeZhan: 5.0分
贵国中年文艺土直男小说集——既然器乐部分如同电影配乐一样是为文本服务的,那必然要容许评论者从文学视角来(比其他专辑更加)仔细审视。表面上是朱文曹寇这一代南京文学的复刻,讲述庸常生活中的(男性)诗意与失意,但问题在于卡列宁将存在主义的危机感降格成了政治抑郁与交配焦虑:前者尚且可以看到腰那样狡黠而犀利的表达,而后者则彻底藏不住了厌女的马脚,如同那个“文化人圈子”时常展现出的那样——最后呈现的结果表面上是胡波/周二下午谁没来式的知识分子自省,实则是精英在伪底层叙事中的自鸣得意和自我沉溺。最后,要警惕将“反政治正确”作为“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我不想承认不要妨碍我欣赏艺术”的包装话术,为什么同是男性视角下的两性故事,没有人觉得小机场和洪常秀令人不适呢?
奥利弗·伍德:5.0分
坦白地讲,白象这张专辑我欣赏或者喜欢不起来。虽然器乐加念白,蛮别出心裁,亮点也就在于此形式,而且它并非文案里提到的艾伦金斯堡那种配乐诗朗诵,不是诗,更像是配乐讲故事;也并非说唱,或许你可以称之为“念唱”,对应英文“Spoken-Word”,真有点像是The Hold Steady乐队的作品。
这张专辑的器乐部分圆满地完成了它的功能,甚至很出彩;歌词部分,价值观我就不多做评价了,这一串故事的概念蛮有趣,的确很猎奇,或许是近年最大尺度的“歌词”。然而听完也就听完了,然后呢?
Zzz:5.0分
听得出乐手有技术,但创作和制作上亮点较少,甚至有些老套和无聊,律动较差。另外人声和音乐的确割裂,是有一些段落停顿的配合以及贴近故事氛围的营造,但更多时候没有互相融合的很好,甚至经常乐器淹没或者抢了人声。简单的读故事加配乐并没有太多音乐和诗歌韵律上的美感。值得赞赏的只是尖锐、不妥协的老派的精神内核。
高山一実:7.0分
从文化根源上来说,白象其实是八十年代末期以“第三代诗歌”为代表的先锋主义的遗腹子。“第三代”诗人们质疑八十年代“新启蒙”的知识分子精英视角,并企图用“反崇高”“反英雄”的平民化、世俗化叙事,瓦解掉诗人们的英雄形象,并嘲讽他们的自恋与抒情,用日常生活经验重塑“诗歌”本体。而很巧的是,乐队核心创作人物卡列宁的家乡和长居地——四川的“非非”和南京的“他们”,恰好是“第三代”的重要诗歌群体。但在消解掉文学、艺术的神圣与严肃性之后,“第三代”们不得不尴尬地发现,在九十年代的社会转型之后,他们创造的先锋要么被主流奉为经典,成为“被打倒的对象”,要么滑向了彻底的虚无或庸俗,反先锋的先锋理念面临被主流彻底消解与解构的运命。
因此,从地上蛰伏到地下的中国地下音乐时期,在“被背上‘精神污染’、‘自由化’、‘青年抵抗’的先锋之名”时,一批不安分的先锋艺术家、青年诗人们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摇滚乐的怀抱。摇滚乐不仅给了青年们一个反抗与打倒的对象,并赋予了青年们破坏与怀疑的意义。白象的这套反讽性寓言故事,几乎可以看做胡吗个创作手法的继承者,用调侃与反讽轻松消解掉严肃,用登不上台面的“性无能”小人讽刺“大人”,用不标准的南方口音戏弄北方文化正统与政治中心地位。而不幸的是,在二十年前,这套做法在音乐上是先锋且创新的;而在二十年后,这套做法无可避免地滑向了“老土”“过时”“不尊重女性”的道德及意识形态争议。这是一艘来自旧时代的幽灵船,他们丑陋、面目可憎,散发着令人怀疑且不安的气息,肆意嘲弄着文明、礼貌与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相较于“不要走入那个良夜”的含蓄与克制,他们哈哈大笑,且喜爱用各类诡计捉弄现代文明。
这是一场伤感又精彩的“还魂”。这套有预谋的、蓄意侵犯与骚扰,充分表露了白象的破坏者姿态,并逼迫我们去反思反思文化及文明的自大与威权,警惕乐观的进步主义想象。保持怀疑与严肃的自省态度,以及赤裸的男性欲望书写,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卡列宁会是李志的早期乐手之一。
“这一代人已经风流云散/从前的先锋派斗士 如今挖空心/思地装修房间/娃娃在做一年级的作业/那些愤怒多么不堪一击 那些前/卫的姿态/是为在镜子上 获得表情/晚餐时他们会轻蔑地调侃起某个/愤世嫉俗的傻瓜/组织啊 别再猜疑他们的忠诚/别再在广场上捕风捉影/老嬉皮士如今早已后悔莫及地回/到家里/哭泣着洗热水澡 用丝瓜瓤擦背/七点钟 他们裹着割绒的浴巾/像重新发现自己的老婆那样/发现电视上的频道” —— 于坚
Floyd Zhou:7.0分
- 这张专辑没有以传统的词+曲方式创作,而是使用了微小说+朗读配乐的方式。便于描述思路清晰起见,下面也分成2个部分评价:
- 歌词部分类似于现代城市零碎场景素描集锦,像是一个没什么钱但想象力丰富,满脑子都是性欲还有点蔫坏的小市民狂想。如果给00年代后半期的《我爱摇滚乐》杂志投稿一定会获得激赏。部分歌词很有黑色但未必幽默的意味,可能有一点雷蒙德·卡佛的影响。某些对暴力和色情客观冷静的描述口吻又令人联想到80年代的余华
- 针对城市下层生活的阴暗面使用荒诞的方式白描,容易获得听众的会心一笑或者同病相怜。又出现了一个乐队争当南京的精神名片,看来南京这个城市的文化生活确实比较丰富。
- 音乐部分有一些后朋克及no wave的感觉,没有特别复杂的部分,亮点在于对不和谐音程的运用以营造氛围,以及与词的巧妙搭配上。从荒诞感上能听出一些Primus的意味,某些部分有Nick Cave的感觉
- 对小提琴、钢琴等古典乐器,木鱼、沙锤等非常规乐器以及环境音采样的使用不拘一格,编曲的丰富性也体现了文化人玩音乐讲故事的传统(比如Tom Waits)。比纯粹听无调性实验音乐或者看严肃微小说、诗歌趣味性更强些
- 只给7分是害怕他们骄傲。毕竟是一种新兴偏实验的风格类型,后续应该还有很大空间与可能性
- p.s. 王琴是真的不容易,就这么被卡列宁惦记上了
往期回顾
- 《432》晕盖:7.2分;
- 《Boiled Hippo》Boiled Hippo:7.0分;
- 《大陆》卧轨的火车:6.9;
- 《WUHAN2020》白纸扇:6.8分;
- 《成长小说》海朋森:6.7分;
- 《昏古七》解离的真实:6.3分;
- 《近人可读》寸铁:6.2分;
- 《非流行说唱》AR 刘夫阳:6.1分;
- 《如意里》白象:6.0分
- 《We Are 3unshine》3unshine:5.9分;
- 《赤子白仙》刺猬:5.9分;
- 《秘神》Mong Tong 夢東:5.7分;
- 《爱之颤》祁紫檀:5.5分;
- 《NANA I》欧阳娜娜:5.5分;
关注我们
微信:鉴赏志
微博:@温带复调
知乎专栏:温带复调 · 乐向标
本期编辑:少女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