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散步團,20年來的觀點和啟發

黃宇軒 Sampson Wong
·
·
IPFS
·
那時沒想過這座校園的建築環境本身,也會影響我那麼深。多次在書上寫到,中大的建築和秘道,啟發了我觀看城市的角度。這幾年,其中一件最想做的事,也是帶「我版本的中大散步團」,想談個人記憶、談中大本身的歷史、談Brutalist建築等,可以分享的東西,太多了。

原文刊載於黃宇軒IG

今年是我成為「中大人」的20年,2004年夏天jupas放榜後,考入「第一志願」進中大讀政政,我開心到歡天喜地的。至今成世人最鮮明的坐車記憶之一,是註冊成為中大學生當天,離開時想往九龍塘,卻搭錯車去了大埔墟,在月台上等待,結果再上錯了車,去了太和站。轉眼廿年,如今我成了中大的老師,真覺歲月匆匆。

那時沒想過這座校園的建築環境本身,也會影響我那麼深。多次在書上寫到,中大的建築和秘道,啟發了我觀看城市的角度。這幾年,其中一件最想做的事,也是帶「我版本的中大散步團」,想談個人記憶、談中大本身的歷史、談Brutalist建築等,可以分享的東西,太多了。

因此,當中大文物館的朋友邀請我在今年春天帶兩次中大散步團,我一口就答應了,除了想帶從來沒來過這校園的朋友走走,也想趁機整理所想,說不定之後可以寫本小書,分享如何探索中大。而且,我實在很喜歡 @artmuseumcuhk 這好地方,從這兒出發,深得我心。

第一團,我和文物館策展人討論得出的主題是「懷材不遇的空間」,因為我們談起,中大有許多美妙的角落,都是比較少人使用和發現的。某程度上,文物館這座精采的現代建築,也有少許「懷材不遇」,我發現不是每個中大同學,也在在學期間去過,有時跟一些熱愛文化藝術的朋友聊起,他們也未有機會參觀。正好趁這機會,同時向大家介紹。

有了這idea後,3月的一次中大散步,我帶參與的朋友去了好些我覺得幾insider才知道的另類角落。但我非常貪心,覺得這樣還不夠,想這次散步有更鮮明的主題,於是再加了一個意念:

這次我跟大家走完「元祖中大」,即是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建築師司徒惠所構想與設計的初代中大校園、那第一批建築 (很多故事也是從 @brutalism_hk 的研究認識)。結果因為很貪心,我們一口氣行了將近三小時!(感謝來了參與的朋友們)

接下來4月7日(星期日),我將會再為文物館帶另一次春天的中大散步團,主題和路線會完全不同,有興趣參與的朋友,可留意他們的ig和fb page: @artmuseumcuhk

@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
#atcuhk


黃宇軒IG
黃宇軒FB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黃宇軒 Sampson Wong《城市散步學:以香港作為起點》及《香港散步學》兩本書的作者。香港城市研究者、藝術家、作家,地理系博士,現為中文大學城市研究講師。曾共同創立「懷疑人生就去散步」影像計劃。 IG: sampson_wong fb page: sampsonwonghk
  • Author
  • More

用城市空間傳播訊息:「你有咩遺願?」

「香港散步季」來了:好好把握,約去散步。

打開空間:《夜闖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