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聖賢 便為禽獸

一语成谶
·
·
IPFS
·
會與不會,圣贤禽兽,一橫一豎,返璞歸真,行就站著啦,不行就躺下咯。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To my beloved friend who lost her will a few days ago

献给前几天很不开心的我的最可爱的那位朋友











曾國藩書房裡掛的一副自省聯,“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乍一看來,也是相當激進。說明曾國藩他老人家每日自省的十分深刻呀。

個人來講,我是不很相信這幅聯的目的在於自省,做個人總不能天天反省自己究竟有沒有當禽獸吧。

那麼這四句話究竟點了寫什麼呢。不為聖賢,便為禽獸,是人的很普遍理解和認知,從早年間的時候的公關宣傳——這個人大壞蛋,三歲上房揭瓦,五歲打爹罵娘,十歲就踢寡婦門,刨絕戶墳。這個人厲害呀,自幼根正苗紅,長大扶老奶奶過馬路,現在為官一方,造福百姓。到近現代的考證、資格考試——要麼你有證,你就是個有相關能力的人。要麼你沒有證,誰都不認可你有能力。

大字報的時代我記不清了,但是每次要去考試然後讓別人去證明我的能力這種事我是真真正正的厭惡。

一橫一豎,一站一倒,多麼簡單,很多事,無非便是會與不會之間的區分罷了。如果一個人有能力,沒有證,也不妨礙他會一種東西。誰又說,考個六十一分拿到證的就真的會呢,真能解決問題呢?社會裡面所有人都覺得,一個人,要麼聖賢,要麼禽獸,要麼上流,要麼低俗,要麼有證你就是天之驕子,要麼失利你就狗屁不如。但實際應該問問,自己收穫了什麼,自己會與不會。收穫,問之無用,耕耘,需要細細展開。再說了要全是那種極端邏輯那我這種禽獸不如的人很難自我定位啊。

即便是一個有證的人,如果是勉強過的,蒙題蹭分,死記硬背,考完就忘的那種,我反倒照樣看不起,也不相信能力。反過來,那些走運考上證書的,我就更害怕了,看似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不會的人就是不會,更令人生疑。即便一個人沒有證,只要會,我認為,曾國藩也認為,就夠了。再說了,誰又保證發證的人也靠譜呢。

當年我去考雅思的時候,就把我氣得不行,我用英文能輕輕鬆鬆摸三年魚,結果還需要別人來證明我能正常用英語,這不滑天下之大稽嗎。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是對的,因為那是會與不會的區別,那麼區分會與不會,不是別人的稱讚,也不是幾張證書,而是心中自己的一桿秤。衡量標準,不是收穫,則是耕耘。世界嘈嘈雜雜,外人總想要用標準來衡量聖賢與禽獸,自己的內心也容易迷失在收穫里,究竟是真正耕耘還是僅僅風調雨順,這一切,不是自省,而是自醒,自我警醒,勿被迷惑,警鐘長鳴。

會與不會,圣贤禽兽,一橫一豎,返璞歸真,行就站著啦,不行就躺下咯。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