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暗又不深的《夜路》
對未曾讀過原著小說,亦不曾看過1947年版本的我而言,我會給《夜路》7分(滿分10分)。尤其是在看完電影後,與好友散步在深夜的屏東市區街道,我們對這部電影,都給出了如此評價:「就是故事蠻順的,也蠻好看的。但是⋯⋯」這個「但是」之後,即開啟了我對這部作品的一些想法。以下就針對片中幾個部份來與大家簡單聊聊!
Dr. Lilith Ritter的動機
首先,本片在美術場景、鏡頭呈現上絕對是一流之作;眾演員的表演更是成就全片的重要關鍵。然而,我認為這個故事卻不足以支撐演員,尤其是由凱特布蘭琪所飾演的心理諮商醫生Dr. Lilith Ritter。凱特布蘭琪的初登場,就令人相當驚豔。一頭齊整的大波浪捲髮型、高冷美麗的臉,和渾厚性感的聲線,所有細節都細緻塑造出極好地人物形象。
然而,Lilith Ritter的戲份卻是少的。特別是電影最後,我們似乎不太能理解她陷害Stan(布萊德利庫柏 飾)甚至對Stan開槍的動機為何。是因為Stan曾在一開始的宴會上成功猜到她包裡的東西(一把小手槍)並趁機嘲諷了她?還是Stan說中了她內心的秘密?還是她就是見不得這種走旁門左道、裝神弄鬼的人?又或者她只是純粹的「惡」?
向片中找尋線索的結果,只會使人更加困惑(也可能是我還看得不夠透徹,再煩請各位幫忙提點)。且不論全片有許多非必要情節的鋪展,在150分鐘的片長中,我想肯定能挪出些許篇幅來深入交代Lilith Ritter的動機。
倒吊人逆位轉正的暗示
由東妮克莉蒂所飾演的Zeena,則是片中另一個重要的角色。她曾幫Stan算了一次塔羅牌。最重要的第三張牌,(在Stan尚未翻牌前就能猜到)理所當然地出現了「倒吊人逆位」的牌卡。而電影通過Stan將牌卡轉正的舉動,以暗示其相信自己能修正並翻轉命運的態度。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驕傲和自滿,Stan最後走向了自我毀滅的輪迴困境。
倒吊人原本有「自我犧牲、經歷試煉、遭遇困境、產生反省」等含義。逆位之後,意義當然全數改變:可釋義為「遭受懲罰、缺乏遠見、迷失自我、失去正確判斷力」。可以明白的是,塔羅牌的出現強化了與「心理諮商專業」的對比性;而倒吊人的逆位轉正,則向觀眾投出了一個心理暗示,預告著Stan錯誤的抉擇與悲慘的結局。
但是在整體情節的敘述之中,這場戲出現的位置卻並非是最適當的(塔羅牌的戲可以在更早以前,Stan還待在當怪胎秀員工時就能安排);甚至,和塔羅牌同一場,Molly(魯妮瑪拉 飾)找過往怪胎秀的夥伴前來飯店聚會跳舞的那場戲,也許有人會認為其中Molly的那段舞蹈,與前後的另外兩段舞蹈有著重要的參照,同時還象徵了Molly心境的轉折;但是,對我來說卻都是稍嫌冗贅的。
話講得太清楚
其實《夜路》的主旨非常簡單,即是「不要裝神弄鬼、要相信因果輪迴,所有造下的罪孽,最終都會返回己身」等芸芸之談;而這部電影卻為我們講述了一段情節過長、重點發散的故事。特別是結局,當新的怪胎秀老闆要Stan也喝掉摻了藥的酒成為下一個「怪胎」時,這樣的結束當然震撼,是一種錯愕的震撼。不禁讓人心想,導演你確定要講得如此清楚?處理得那麼明白?
有些話,說了就壞了,《夜路》的結局就是典範。劇情大可以停在新老闆拿出酒來要Stan喝下時,點到為止即可。甚至只要仔細觀察,在前面Stan跳上載滿雞籠的火車時,其中關於「成為怪胎」這個因果輪迴的指陳,就已經足夠顯著了。又何必大費周折,硬要來個「首尾呼應」呢?看似把故事說得圓滿,實則是最落入俗套的安排。
總而言之,《夜路》對我來說是一部不夠暗又不夠深的電影。想闡明的道理太淺薄,故事又說得太費勁;想隱喻的內涵太明晰,人物也處理得不夠立體。倒是可惜了這一眾出色的演員和漂亮的鏡頭與畫面了。
---
☀️ 喜歡我的文章嗎?成為我的讚賞公民:https://liker.land/jingfuchen81/civic
☀️ Follow me:https://linktr.ee/arstinchen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