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人民從「英眼部隊」成為「公民之眼」
距離2020總統大選已經進入倒數一個月,選情也已經進入白熱化的階段,雖然在多數民意調查裡,這是一個大勢底定的選舉,但也沒有任何陣營膽敢鬆懈,畢竟民心思變,在選票正式開出來之前誰也說不準。就在選情熱絡之際,同樣有另外一群人為選舉正埋頭選務籌備工作,那就是當天肩負選務責任的上萬名投開票人員。
可惜的是,這次選舉少有政見上的深度辯論,反而有許多的政治口水相互交鋒。例如蔡英文在四日宣布,募集1萬7千名的「英眼部隊」,發起報票運動,招募全國報票志工。同時也引起國民黨陣營及柯文哲批評。
平心而論,民主制度明定公開唱票與計票的選舉機制,自然也要接受選民公開的監督。有趣的是,現行投開票制度本身就有配置監票人員的存在,為何蔡英文要募集報票志工呢?
面對在野黨的批評, 蔡英文反駁歷史證明會作票的只有國民黨(編按:中壢事件)。但是台灣至今已歷經多次政黨輪替,司法與公民素養也更加成熟,蔡英文的反駁固然是一種政治口水,卻也反映許多選民長年對選舉體制的不信任。
除了投開票配置監票人員之外,每次選舉開完票後,各政黨也會安排人力至各投開票所計票及報票(同時檢視投開票人員有無缺失);或是和民眾一起觀看開票過程,緊盯各種爭議性的選票如何被認定。
民間監票就是不信任公務人員?
民間發起監票活動並不是新聞,早在2014年由黃聖峰所發起的監票者聯盟,是台灣第一個運用實況轉播及行動裝置 Web App 進行大規模監票、計、報票之公民團體。筆者在2016年總統大選、2018年縣市長選舉以及公投,均擔任投開票人員之際,也在現場看到持專業攝影器材的民眾自主紀錄開票過程。
雖然台灣選舉頻繁,但是多數民眾接受投開票過程與結果的資訊主要還是透過媒體,一旦投開票過程中發生疏失、誤解,自然會被放大鏡檢視。而身處第一線的投開票人員,也會第一時間受到民眾的質疑。
民間監票是好事,但彼此需要更多的對話
過往投開票過程曾被大眾所詬病,許多投開票所未依規定流程進行,或是監票人員效果不彰,雖說部分缺失未必會直接影響投票結果,所有投開票人員仍有嚴謹執行職務的責任。筆者也認為每逢選舉前的短期講習訓練,不足以讓所有投開人員熟悉流程與規則;而曾擔任投開票的人員,也未必下次繼續投入選務,進行經驗上的傳承。
其次,另一種不信任的癥結在於對規則的認知不同。例如許多民眾認為,由各投開票所張貼公告出來的報告表即是該票所開票最終結果。其實,最終數字仍要待選務人員將報告表送回各區選務中心並經核對無誤後登錄中選會的計票系統,才是該投開票所最終確認數字。
政府有責任制定更友善的選舉制度,例如設立公民監票員、定期舉辦民眾參予選務演練等等,消弭彼此之間的認知差距。人民也不應該一味只相信特定候選人的言行,應該從獨立公民的視角檢視每一場選舉,讓這一次選舉成為公民社會更成熟的養份。
#公民運動 #2020台灣大選 #民主 #監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