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靈系「能面」概論:生成、中成、真成

Noreen
·
(修改过)
·
IPFS
·
能「羽衣(はごろも)」 圖片來源:http://www.city.yatsushiro.lg.jp/wadai/kiji0033849/index.html

「能」*是一種戴上面具表演的日本傳統戲劇。

它的名稱從平安時代( 794-1185年)開始,一直到江戶時期( 1603-1868年)「能」被稱猿樂(さるが く)或散樂( さんがく)。到了明治維新(1968年)後,猿樂式微。在明治 14年(1881年)為了再次振興猿樂,在東京都港區的芝公園重建了能樂堂,並將猿樂改名為「能」,與「狂言」併稱「能樂」。

* のう,「劇」是中文翻譯附註上去的,日文本來只有一個漢字。

能劇所使用的面具就稱為「能面」。不過能劇當中並非所有登場人物都會戴上面具,也有不戴面具的「直面」(ひためん,意為與事物直接面對)的角色。但沒有著能面的演員通常意味著不是主要角色,且在表演過程中也不能表現出喜怒哀樂。

「能面」通常會被能劇演員以慎重的態度稱之為「表」(おもて),換言之就是相對於「裏」的對外表現,戴上面具就如同國劇的演員粉墨登場,是表演者必備的儀式(有些網站說得更強烈,說是「咒」)。

一般戴上能面不會稱「戴」 (かぶる),而是會說「附(身)」 (つける),這意味著面具所刻畫的心情與人格,將與表演者身心合一。此外,能面內部留的孔洞非常小,因此戴上後會使視線變得相當狹窄。*加上舞台通常是戶外且於傍晚演出,光線多少會有點昏暗,因此能劇舞台的梁柱配置就有引導演員正確走位的作用。

*我個人對此的猜測是,最早的能劇可能具有降靈的作用,因此保留了面具狹小的視野與演出時曖昧的光線,以方便表演者入神,進而能在戲劇中達到人神合一的境界也不一定。

能面種類非常多,基本類型約莫六十種。大體上分類成「 翁(おきな,神明本身)」、「尉(じょう,神所化成的歐吉桑)」、「鬼神」、「男」、「女」、「怨靈」六類。

怨靈原先似乎是分在「女」類之下。雖然也有男性的怨靈能面,像是「瘦男」(やせおとこ,因殺生而受地獄之苦的亡靈)、「蛙/ 河津」(かわず,溺死者的亡靈)、「怪士」(あやかし,懷著怨念的男性亡靈或具有靈力的神或妖怪)、「鷹」(たか,表現精悍意志的男性怨念)、「一角仙人」(いっかくせんにん,一角仙人專用的面具)。

不過裡面帶有「怨恨」意味的也只有「怪士」跟「鷹」。但他們也沒有長角利牙。因此,相對來說,怨靈系的能面,多數仍是女性為主,因此有些介紹網站甚至沒有列出男性怨靈的能面。

我們一般最常見、也最具代表性的般若面,實際上正是女面裡的怨靈面。《唐草人偶》裡面具師赤光所擅長的正是這種鬼面。而這個散發超常人負能量的怨靈系面具也是能面中最具戲劇化的代表。


首先,怨靈系的能面不同於其他類別能面,可能只表現了不同年紀、性別、身分。

但怨靈系的能面所表現的,幾乎純粹是情緒變化,且隨著憤怒、憎恨、嫉妒的激烈程度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生成( なまなり)⇨中成( ちゅうなり)⇨真成( ほんなり)。不過出人意表的是,這一系列的能面製作過程卻是反過來,通常會先從最激烈的真成開始製作。


生成:指的是事物剛開始變化的狀態:就是「你老婆/女友內心有點不爽」的那個瞬間。泥眼(でいがん)、龍女 (りゅうにょ)、橋姫(はしひめ)、 鉄輪女(かなわおんな)以及同名的「生成」都屬於這一類。

這一類能面,以《源氏物語》的〈葵上〉一幕登場之前,六条御息所( みやすどころ)所使用的「泥眼」最具代表性。

這個階段的能面之所以稱為「泥眼」,是因為眼睛部分會施以金泥。而這個「金泥」的比例,會在接下來的中成跟真成階段中會逐漸增加。它所象徵的是「非人」與憎恨程度。

在泥眼這個階段,還只是皺眉、咬牙切齒而已。頭上既沒有長角,牙齒也很平整,甚至面有血色,頭髮跟眉毛都還在。表示你女友或老婆只是有點火、正在咬牙切齒,但還沒變成全身金黃的超級賽亞人的階段。

且「泥眼」這種面具主要用在高貴的女性因嫉妒而憤怒,同時又壓抑著怒意的瞬間。一般來說,化為「生靈」(恨某人恨到入睡後會靈魂出竅去詛咒他)的場合都是使用泥眼。

從「葵上」的故事內容,我們會更清楚它使用的時機:首先,我們都知道《源氏物語》的男主角源氏是個風度翩翩的絕世渣男。(嗯,應該沒錯。)

他的情人之一六条御息所,因為搭牛車前往觀賞賀茂祭(其實想一瞥情郎的英俊身影)時,跟當時源氏懷孕的正妻葵之上的牛車隨行人員發生衝突。身分高貴的御息所不甘受辱,因此化為生靈站在葵之上的床邊作祟她(鬼壓床?),使葵之上重病在床,藥石罔效。這個時候的生靈所佩戴的面具就是泥眼。

(請見下圖,要是有人用這種臉站在你床邊,我看不生病也很難www)

我就靜靜地看著你...... 圖片來源:http://www.the-noh.com/sub/jp/index.php?mode=db&action=view_detail&data_id=70&class_id=1

這個精采(驚悚?)的橋段,也被夢枕貘寫進《 源氏物語祕帖:翁(陰陽師外傳)》裡面,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一讀。


除了具代表性的泥眼之外,其實生成之內可細分為五種生成。以憤怒與怨恨的程度是:生成>龍女*>橋姬與鐵輪女**>泥眼。

其中的「生成」比較不同於其他四者的是:這個階段已長出短短的角跟利牙,嘴角開始裂開開始有了鬼的形貌。

根據記載,該面之所以稱為「生成」是因為「比般若稍微缺少一點點,角開始”生成”的面」。換言之,它所描繪的是接近般若的前一個瞬間。(大概是你女友或老婆核爆前最後0.001秒)

*老實說,我有點不確定龍女在這五類當中的位置,因為她沒有長角,乍看其實比橋姬憤怒。其典故是因妒嫉而投江、剛化為鬼的鬼女,特徵是眼眶四周會抹紅,表現出讓人不舒服的氣氛。但是翻找資料時,有書籍說比橋姬與鐵輪女更憤怒,因此暫時這樣排列 。總之待考。
看起來好像有戴牙套的鐵輪女圖片來源:http://soueiogura.web.fc2.com/kanawa-onna.html
**鐵輪女的面具有同名的戲曲「鐵輪」。她算是大家相當耳熟能詳的那種女性形象:會在夜裡(丑時:凌晨一點到三點)身穿紅衣,臉塗成紅色,拿著鐵鎚、釘子、草人去貴船神社後的樹幹釘草人、詛咒小三或負心漢。因為頭上戴著倒過來的三腳鐵輪(古代用來放火缽的架子)燭台而得名。

「鐵輪」的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安倍晴明,內容是一個要迎娶新歡的男子每天惡夢連連,去找晴明商量。結果被告知被拋棄的前妻因為嫉妒變成鬼女,打算咒殺他跟即將迎娶的女子。若不處置今晚就會死。結局是大陰陽師召喚出護法神們,排成一排對鬼女施以精神攻擊(責備她。←不知道為何想像那個畫面有點好笑),被唸到精神衰弱的鬼女撤退,烙下狠話說:改天給我等著!

順便一提,夢枕貘的陰陽師系列,第11卷《三腳鐵環》也頂著鐵輪女之名,不過劇情完全不同。還有,貴船神社老早就禁止任何人半夜進去釘草人了,請各位如果有想詛咒的對象,還請在自己家釘就好。www



橋姬,圖片來源:http://www.noh-kyogen.com/encyclopedia/mask/ghost.html
龍女,圖片來源:http://yamazakinomen.mizutadojo.com/y04.html
生成,圖片來源:http://sakurai.o.oo7.jp/men.namanari.htm

不過需補充一個有趣的點是:在極度憤怒與嫉妒中化成鬼,經過佛菩薩度化後、悟道成佛的女子也是使用「泥眼」(「海人/海士」中的「龍女 (りゅうにょ)」也屬於此種)。

它所表達的是:妖氣仍然淡淡地漂浮在女子的面容上,但同時也能看出在這種憤怒過後,逐漸露出溫柔的眼神。

②中成:本來在生成時被壓抑住的怒意,一口氣爆發。代表作就是我們熟知的「般若」 (はんにゃ)。(此外, 安達女(あだちおんな)也屬般若類)

此時的能面還保留著些許頭髮,但是本來女性化的輪廓開始變得銳利而方正。眼睛因憤怒而外凸,頭上進一步長出更長的角,咧開的嘴裡吐出利牙,眉毛消失。此時,眼睛跟嘴巴還有頭角都會被塗成金色。描寫激烈的嫉妒/憤怒/憎恨之下,徹底化作超自然的鬼*。

*跟華人的幽靈不一樣的是日本的鬼是有形體的,而且有分成由鬼生出來的鬼、跟人因情緒變化而化成的鬼。比較接近佛教所謂的阿修羅道的姿態。
般若:https://nohmask21.com/hannya.html
安達女:https://nohmask21.com/mask-v/adachi-onna.html

前述所說的〈葵上〉前一幕使用的是泥眼。但是當源氏找來的僧人開始朗誦般若經試圖驅逐惡靈時,六条御息所就切換成般若面,象徵生靈被激怒,進一步進入鬼道。

說到這裡,〈葵上〉的六条御息所後來以般若之姿被成功淨化了。


為了更進一步說明怨靈面下一層的進化關係「真成」,以下我們來看看另一個也使用了般若面的故事:〈道成寺〉 (どうじょうじ)*

〈道成寺〉也有被寫成淨琉璃(人偶戲)以及歌舞伎的〈娘道成寺〉。

故事內容本身非常離奇,老實說我至今還搞不懂這故事的邏輯到底在哪。但它作為日本傳統戲劇的經典戲目卻具有無庸置疑的重要地位。

〈道成寺〉描述一位從奧州白河前往熊野參拜的超美形僧人(!!!)安珍,在某家旅館遇見了一位女子清姬。清姬的背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離婚回到娘家幫忙經營旅館,也有人說是個未婚的少女。但總之,清姬對安珍一見鍾情﹑整個被煞到。

雖然對方是僧人,但她百般逼婚,打死不退。故事裡似乎安珍根本連她一根手指都沒碰到,就被「癡女」(女性癡漢)纏上了。

可是無論安珍再怎麼拒絕清姬,她都不願放棄(也不願意讓他走)。於是安珍欺騙清姬等他參拜回來,就跟她結婚。清姬聞之,當然欣然送走了安珍。

不料,安珍參拜回來後,卻偷偷繞道離去。

左等右等,算算時間,越想越不對勁的清姬,開始出門尋找安珍,結果問了路人後發現安珍的謊言。兩人一路你追我跑到日高川畔。因為安珍拋下她自行渡河,因此強烈的憤怒使她化為大蛇追上安珍。安珍最後逃進道成寺裡,找了一口大鐘把自己罩在裡面躲避。清姬找到了那口鐘,以蛇身捆捲大鐘,口吐烈火,將安珍活活燒死。清姬此後以大蛇模樣,遁入日高川之中,銷聲匿跡。

看了一些日本的評論之後,發現故事裡的安珍雖然非常倒楣,但深受同情與討論的意外地卻是清姬?不知道是否是日本佛教對僧人結婚這件事,禁忌感比較低?還是他們認為這一切都是前世因果,安珍應該隨遇而安?總之,我還是不明白XD"。

*古代繪卷/連環漫畫(?)「道成寺」由此去:http://www.dojoji.com/anchin/etoki.html

總之,在〈道成寺〉當中的清姬所使用的第一個能面就是般若

本來在梵文裡,「般若」((रज्ञा,Prajñā)是指「(智)慧」之意。

到底為何到了日本的能劇裡,般若卻變成象徵女性極度的憤怒與恨意之下所化成的鬼之名呢?這裡有兩種說法,一是認為室町時代,居住在奈良的僧侶般若所創造出來的藝術作品,故以他的名字命名。二是借用了佛教的「智慧」之名,認為需以智慧創作此面。

不過我個人的另一種猜測是:能劇裡對「執著」的表現最常使用的是般若。(雖然蛇/真蛇比它更上一階,但較少使用)倘若從佛教「煩惱即菩提」的一體兩面來思考,極度的執著、痛苦與煩惱,難道不是最接近頓悟的瞬間嗎?這一點也可以從般若被渡化後,會退回泥眼,意味著從煩惱的極致頓悟後,鬼的型態消退的軌跡可見一斑。

真成:這個階段可以看成是「怒意+恨意MAX」的進化完全體。「蛇」與「真蛇」就屬於這一類。到這個階段,整個面具會被塗成金色(也有的會塗上紅色以表激烈的憤怒),代表人性完全消失(阿比斯第六層,歡迎您!)。眉毛也不見了,有的甚至連頭髮也消失了。形貌猙獰,像條張開血盆大口的蛇一樣。

蛇跟般若其實非常相似,如果上日本網站查詢就會發現連日本人自己也會搞混。

但其實兩者的關鍵是唯有蛇「耳朵消失了」,這意味著徹底失去人性的女角已經無法聽進任何人話,你跟她說甚麼也沒用了。不過一般的能劇似乎鮮少動用到這個階段,最強烈不過般若。因此蛇面最具代表性的也就莫屬〈道成寺〉的清姬所使用的第二個能面了

(也是捏,這麼聽不進人話的傢伙也沒幾個orz|||)

真蛇:http://sakurai.o.oo7.jp/hyou.htm

(這可能是「你家女王如果已經氣瘋了,建議你最好不要白目亂講話」的一種古老智慧也不一定www)

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同一個戲曲當中,也會依照心情變化更換能面。〈葵上〉使用的是泥眼跟般若,〈鐵輪〉則是會用上泥眼、橋姬、生成,〈道成寺〉則是般若跟真蛇。


說到這裡,能面裡面為何顯露嫉妒與憎恨最強烈的都是女性呢?當然,當年創造能劇的人應該都是男性。對他們來說,女性的憤怒是可怕且很難理解的。這一點若要說能劇對女性有偏見,確實是難辭其咎。

但回到能劇誕生的時代來看,能劇所寫的不少是貴族間的恩怨情仇或神鬼故事。身為貴族女性在教養上多半也都要求矜持端莊。另一方面,平安時期的貴族女性原則上還是得依附父兄丈夫過日,倘若遭丈夫冷落或拋棄,不僅情感上受挫,連生活都會陷入危機也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這種壓抑的教養方式,也促成了能劇裡女人化為鬼的契機:在渴望被愛但是無望的瞬間,矜持與本我的天平失去平衡的瞬間,人性裡潛藏的地獄之火就會將當事人燃燒殆盡。

我認為與其說般若或真蛇的階段是一種超自然狀態,不如說它隱藏了一種佛教式的警惕。誠如梁皇寶懺的由來所述:憎念強烈者將轉世為蛇。只是古來以佛教立國的日本,更進一步地將這個隱喻用在能劇當中,同時象徵情緒的強度與罪孽之深。

因此,般若或蛇面給我們的啟示不應只針對女性,而是「不論男女」,都應謹慎自己的心思,打開耳朵傾聽他人,以免墮入罪惡。想想當代那些追求被拒就持刀行兇的男性們,難道不也是真蛇的具現嗎?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