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閱讀筆耕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創作者經濟 IMO 週報 #21|帶著走的職場力:30 歲的 30 條建議

閱讀筆耕
·
·
Arne Bahlo 在即將滿 30 歲時,仿效 Kevin Kelly 新書書名,寫下了 30 條他認為對自己和他人有用的建議。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 @雨果.Hugo,目前和閱讀筆耕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每週一上午 6 點派報)。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創作者經濟 IMO 週報 #21|帶著走的職場力:30 歲的 30 條建議

這份電子報每週精選數則「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的交流,鼓勵大家踴躍說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取「IMO」(In My Opinion)作為名稱中的一部分。

我們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不侷限於寫作)、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首先要來公布一個好消息!【創作者經濟 IMO】依據 Matters 社區小額加碼辦法,舉辦「你策展,我贊助,成為你心愛文章的伯樂」活動,只要為你心儀的 Matters 文章寫下 IMO,就有機會讓它得到報酬,以及覆蓋更廣大的觸及人群。

另外是【創作者經濟 IMO】參與 Gitcoin Grants 19 募資的進度:

如果你是第一次聽說 Gitcoin Grants,我們寫下了一篇力求淺白的 心得文 做說明。

很高興透過這次機會,解鎖了其中一種創作者「經濟」的實踐,誠心邀請大家給予我們支持 💪,一美元零錢就可以推動資金池的分配喔!


本週焦點:帶著走的職場力

🔸 創業家不能說「我會盡力」這個說法(創業心態)
🔸 為《與領導有約》寫的讀書心得(領導力)
🔸 關於 High Agency 的二三事(自主性)
🔸 保險直銷之所以讓人印象不好的其中原因
🔸 欣賞、接納自己,和過度自戀的差別是什麼呢?
🔸 30 Bits of Advice for 30 Years(30 歲的 30 條建議)
🌍 Matters 文章推薦策展
🌍 副刊:創作者數位生活
🌍 副刊:創作者經濟與 Web3


創業家不能說「我會盡力」這個說法 by Robin Shen

「我會盡力」,這是典型的職業經理人心態:事情不是我的,但我會盡力向著目標努力,至於達成目標還是沒有達成目標只是結果,只要我盡力了,我的工作就完成了。

投資人需要的是創業家的積極創業心態:主人翁+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意識⋯⋯

大公司的商業模式已經成型,管理體系已經建立,或許可以請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但是對於創業公司而言,商業模式和管理體系都沒有明確,也無法明確,職業經理人反而是創業公司的天敵,如果寄希望於交給職業經理人,那基本上「離死不遠了」。

閱讀筆耕 🙋 IMO

職業經理人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員工」,要對董事會負責的,若長期都拿不出實績來就等著被汰換掉,比較傾向守成,短期妥妥的鳥安(短程安打)。

需要(揮大棒)大破大立、披荊斬棘的長打,唯由具備「創業家」精神的一間公司創辦人去做,才扛得住來自董事會的壓力。例如唯有祖克柏他是創辦人而非職業經理人,才有這個底氣持續投入燒錢的 Meta 元宇宙大業。

每個創作者都應該是創業家!


引導人生成功及幸福的一本書——為《與領導有約》寫的讀書心得 by 丁菱娟

善用「以原則為重心的領導力」。

科維強調原則並非價值觀,因為個人的價值觀有時候會是錯的,或是偏激的,像希特勒的價值觀就是違反道德的;真正的原則必須以自然法則與真理站在同一邊⋯⋯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美德,像公正、仁慈、正直、誠信、品質等能夠以自然法則相結合的才是真正的原則。

原則不能只流於口號,必須以行動支撐。

閱讀筆耕 🙋 IMO 原則 vs 價值觀

例如「誠信」是一種原則(principles),指導行動的方針或規則。

而「誠信有多重要、為什麼要誠信」則是一種價值觀(values),更強調探究一件事物的意義和看法。


關於 High Agency 的二三事 by 林啟維

High Agency 大致上可以理解為「高自主性」或「高能量」的個體,可以帶領一個人超越自己的既有瓶頸、克服萬難的能力或能量。

對 Low Agency 的人來說,賦予自己的「故事腳本」是不可被質疑,理所當然要接受的。

對 High Agency 的人來說,任何人跟他講可以 / 不可以做到的事情,都只一個「故事腳本」。而他可以寫自己的故事。

圖片來源:林啟雄臉書

幾個用來辨識 High Agency 的特徵:

  1. 年輕的時候有特殊的嗜好。

  2. 自帶能量場。

  3. 簡單的判斷(危急時候求助對象)。

  4. 永遠無法預測的選擇。

  5. 對於內容的重視。

  6. 當面說真話、背後說好話。

雨果・Hugo 🙋 IMO:讓自己周遭充滿 High Agency 的朋友

這篇文章對於我的價值,在於如何辨識 High Agency,並盡量讓自己周遭充滿高能量+有才華的人,這會推動自己成長的速度。該怎麼做呢?

我的經驗是一定要多參加外面的活動,認識新朋友。因為能夠克服各種阻礙,願意利用下班、休假時間去發展專長、興趣的人,通常對自己的目標是比較有想法、有追求的。

如果你能夠有機會認識某些專案、活動的發起者,那一定要更靠近這些人,最好能抓住機會開始跟他合作,大量進行持續一段時間,你的想法、行為都會產生質變、量變,你會變得很不一樣。
 

閱讀筆耕 🙋 IMO:做自己 vs 代理自己

Agency 中文的意思是代理,好好地「代理自己」,就表示一個人能夠自主地、有意識地採取行動、影響環境並做出選擇的能力,行動受外部環境左右的程度較低。

聽起來是不是很像特立獨行「做自己」?

我認為這兩者是有部分重疊,但仍有不同之處。像是文中第六點「當面說真話、背後說好話」是一種反人性的行為(按:如果一大群人想合作共處,「背後說八卦」這件事可是相當重要,詳見《人類大歷史》)。

「做自己」者會順應自己的本性,而「代理自己」者會對抗人性中的弱點


保險直銷之所以讓人印象不好的其中原因 by Debra Sun

很久不見的朋友突然找喝咖啡,真的就是談保險談直銷。

我該很開心我被當目標,或是感謝這兩類產品,讓人們還記得遺失的人脈?或者該慶幸自己周遭的人,可能也有在做,但她不會把我當C級客戶?

讓朋友知道你在做這些服務很好,當有需求時,我會記得你,利用週年慶或是差一個單,這銷售手法我覺得,太心機了啊!

雨果・Hugo 🙋 IMO

對於直銷我一向抱持開放的心態,包括靈骨塔、保健食品、電商、保暖衣物等等都有大概了解過(更多是保健食品),其實我覺得有些直銷的產品是真的蠻強的(客觀面來說),但為什麼在台灣會這麼臭呢?很可能就是出現這種為了自己利益不擇手段~讓朋友覺得難為情、有壓力的狀況。

不過我也真的很好奇,假設你知道有一項產品可以救人(或許經驗來自於你的家人吃完後重拾健康),而你的朋友可能命懸一線,或許吃了這項神奇產品會痊癒,你會選擇告知他這個資訊嗎?即使冒著被討厭的勇氣

這個選擇沒有對錯,但會呈現你價值觀的選擇。
 

閱讀筆耕 🙋 IMO:不要這樣做

合法的產品/服務本身並沒有罪,使人反感的是一部分銷售人員的不擇手段,例如不當話術、強迫推銷、過度承諾等。


欣賞、接納自己,和過度自戀的差別是什麼呢? by 周慕姿

欣賞、接納自己,接納的是「現在的自己」,是自己目前原本的樣子。

自戀,愛的是「幻想的自己」,那個自己是無敵的、完美的、理想的,最正確的。

欣賞、接納自己,反而是一種非常有安全感的展現。因為我對自己夠有安全感,我能夠接受自己的每一面,包含脆弱的、這個社會主流價值可能不一定肯定的。

而過度自戀的人,太擔心「不夠好」,這種不安全感會讓他非得「最好」才行,因此各種誇耀、理想化自己、帶著「假我」生活,甚至把錯都怪在別人身上,以讓自己維持理想完美的形象⋯⋯都可能是過度自戀者的生存策略。

雨果・Hugo 🙋 IMO

前幾天,我在臉書上看到 @郝慧川 分享他露出帶點小腹的海灘清涼照,他的笑容充滿陽光與自信,沒有一點尷尬,這樣的狀態就是符合「欣賞、接納自己」的定義。

當然,你可以說他本來顏值就高,身材其實也贏過大半人,偶爾這樣的自嘲別人也會說很可愛;但我看過一個印象更深刻的例子,是歌唱選秀節目的一位參賽者,他因為宿疾導致臉部五官看起來明顯不同於一般人,但他站上舞台氣勢絲毫不輸其他強棒,展現非凡自信。自此,當我想要挑戰某些目標,內心出現害怕、恐懼的時候,想到他就會讓我更有力量。
 

閱讀筆耕 🙋 IMO

自戀的白話就是自我感覺良好,關鍵字就在這「良好」一詞上,表現以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對自己的「好」過分放大或理解錯誤,置於與他人不同的特殊地位。

欣賞/接納自己,則是同時能察覺到自己的「好與不好」,不對它們引以為傲或懊悔不已,明白這些特質共同塑造了「我」的獨特性。


30 Bits of Advice for 30 Years(30 歲的 30 條建議) by Arne Bahlo

本篇文章的作者 Arne Bahlo 在即將滿 30 歲時,仿效 Kevin Kelly(註:常被大家稱為 KK,他提出 1000 True Fans 理論)新書書名,寫下了 30 條他認為對自己和他人有用的建議。

閱讀筆耕 🙋 IMO

我們看到這些精簡而優美的原則是「去脈絡化」的結果,我喜歡去細細推敲,思索為什麼會得到這樣的結論,以及想像「推導過程」。

然後,我也要去實踐、歷經那段過程。

以下有請 GPT 翻譯再做人工潤飾,不過仍建議參照原文喔!

・溝通是你最重要的技能,努力提升它。
・先善良,然後再爭辯對錯。
・不要讓你的問題成為別人的問題。
・多讀書。
・幫助他人成功,長期來看他們也會幫助你成功。・只有你覺得尷尬時才會尷尬1。
 
・送禮物時,重要的是被感知的價值,而不是實際價值(這適用於雙方)。
・你的假期從你離開家開始,到你回到家結束。
・人們更在意故事,而非事實。
・找一個不同圈子的人來交流,確保彼此能理解對方的立場。
 
・把自己想像成你想成為的人,而不是現在的你。
・信任是建立團隊最重要的元素。
・總是選擇長期效應,發揮複利效應。
・建立系統,而非只追求目標。
・不要讓開支與收入增長的速度一樣快。
 
・為大腦留出無干擾的工作時間,讓思緒自由流動。
・少即是多。
・持續擴充你的知識、技能和人脈,以便機會來臨時能隨時準備。
・好奇的人是聰明的。保持好奇心。
 
・不要害怕顯得愚蠢。・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
・不要因為現有的工作而氣餒。相反,試著給它加上你自己的特色。
・事情從來沒有看起來那麼容易。
・完美是良好的敵人。
・良好的設計需要盡可能少的認知負擔來使用。
 
・創作時,盡可能地使用所有快速方式來獲得原型,然後可以進行改進。
・承諾少,做得多2。
・總是額外做更多。
・保持一個可以炫耀的文件3。
・與熱愛工作的人為伍。


Matters 文章推薦策展

終於架了自己的部落格 by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M 編)

從初次接觸「部落格」開始,我一直都習慣利用免費的平台,從時代的眼淚無名小站到 Google 的 Blogger,再到現在的方格子、Matters⋯⋯他們仍舊欠點意思(自由性),而我一直以來也很害怕自行架站的成本會成為生活的負擔。

如果你也在考慮自行架設部落格,我會推薦你去看那些會真誠交代架站過程的格主,看看他們走過哪些冤枉路,然後實際推薦並指導你使用哪些付費資源。當然,挖掘免費資源也是一種樂趣,就依據個人需求審慎評估吧。

閱讀筆耕 🙋 IMO:劇透預告

有了自架站以後,可要多費點心思在 SEO(搜尋引擎優化)上了,這是一個挑戰,卻也帶來了成就感。

在這邊也提前預告,我們接洽了擅長 SEO 的創作者邱韜誠(Frank Chiu),預計於 12 月作客於線上語音活動,並介紹他的新書《SEO白話文:贏得免費流量,創造長期營收的「SEO行銷指南」》,敬請期待喔!


副刊:創作者數位生活


👉 閱讀更多話題討論 👈



副刊:創作者經濟與 Web3

閱讀社區,閱讀香港。見微,知著。 by @Liker Land

5 分鐘出版電子書到區塊鏈。

NFT Book Press 出版工具推出了新版本,大大改善了用戶體驗,讓非技術用戶也能輕易上手。

社群中的活躍作者

東加豆便率先試用新工具自行出版了作品《時尚經典人物篇:CoCo Chanel 成長的香奈兒 (有聲粵語)》並成功在 Liker Land 書店上架。

閱讀筆耕 🙋 IMO:重生與自由

除了更親民的電子書工具供市民出刊物外(也可以是有聲書),文中令我最眼睛一亮的是被倪匡稱為「天下第一奇書」的《蜀山劍俠傳》,其作者還珠樓主(李壽民)把書透過新科技(NFT 永久保存+AI 繪製封面)重生,有了嶄新的面貌:

買家會得到一個被 DRM 鎖住的 epub 檔案,只限於在 Kindle 上閱讀。

  • 製作成 Writing NFT,重生版電子書只消 6.99 美元

買家會得到 epub+pdf +NFT。重點是這個 epub 是掙脫封閉平臺(closed platform)或稱圍牆花園(walled garden)格式,你要在哪一種裝置上閱讀都可以,沒有 DRM 的束縛。

作品不但重生,而且更自由了


電子報的最末,要帶你重溫 11 月 22 日【創作者經濟 IMO】線上語音活動的現場,我們邀請到馬偕醫院住院醫師沈瑞恩 Ryan:

IMO 人物誌 @Ryan:創作者壓力山大!馬偕醫師科普憂鬱症

  • 精神科醫師 vs 臨床心理師 vs 諮商心理師這三者有何不同?

  • 精神官能症、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思覺失調症等名詞,它們到底有哪些區別?

  • 聽說對病友講「 不要想太多、加油」之類的話,這反而是一種刺激和不同理的行為?

感謝 Ryan 後來還為這一期筆記做校稿,我們一邊復盤梳理訪談內容、一邊延伸查詢補充資料時,收穫又更多了,這背後的驅動力來自於「分享」的使命與熱忱!

Ryan 在活動中,知無不言關於精神醫學領域的方方面面。然後我們把這些資訊透過可以長久保存的文字形式記錄下來,再次傳遞出去;現在,也邀請你把這份美好分送給更多人知悉 💪

邀請大家在生活中實踐「同理情緒」,
試著跟身邊的人說:「聽起來這讓你滿難過/生氣/擔心的呢。」
觀察對方的反應,並分享執行後的心得。

——馬偕醫院住院醫師沈瑞恩

註腳

[1] 尷尬通常是肇因於人們的反應,而不是情況本身產生的。如果能夠自然、輕鬆地處理尷尬的情況,往往能夠化解尷尬,使情況變得舒緩。

[2] 承諾時保持謹慎,承諾比你實際能夠達成的少,然後在實際交付成果時超出他人的預期。

[3] 一份記錄你自己各種「高光時刻」的文件檔。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