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佛系媽媽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轉型當中的信、願、行

佛系媽媽
·
·

我本身是IT和會計出身的,經歷產後抑鬱後,便轉型開始投入推廣療癒和教養行列。
那時候我總是想像自己有一天能進入學校去做講座,但我卻完全沒有途徑。

雖然未看到可能性,但我知道自己需要一個學歷讓我會更有機會達致目標,於是我便報讀了佛法輔導碩士課程。修讀期間,我跟同學談起我的理想,同學很誠懇的說覺得我一定會成功,她的回應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後來我加入了以推廣輔助教養為其中一大使命的教育大同,參與了幾場網上講座。到去年10月,我真的有機會入學校做實體講座了!我先跟好拍檔 Alice 和 Phoebe 在禾輋信義學校講了四場家長講座,再和 Jeff 到順利天主教中學辦了四場學生工作坊。

我覺得整個過程都在印證《阿彌陀經》說的「信、願、行」。

【信】
我相信自己有一天會入學校做講座,而我身邊的人的支持也加強了我的信心。

【願】
我很希望自己能入學校做講座,以此為我的目標之一。

【行】
在未知何時有機會時,我努力裝備自己,修讀輔導碩士,為自己創造條件。

我覺得《阿彌陀經》的「信、願、行」其實就是吸引力法則或顯化的原型。「信、願、行」三者缺一不可,很多時我們只有「願」,但心底裏卻缺乏「信」,生活中的「行」也不夠。吸引力法則或顯化教我們如何加強「信」,但我們也不可忽略「行」,我們不是只靠宇宙或外力來實現我們的願望,我們自己也要在能力範圍內積極行動。

原來當我不去怨天尤人、埋怨外在條件不配合,而是去努力當下能夠做的事,把自己從「無力」的狀態轉成「有力」的狀態,理想真的有可能實現。

我們無法肯定機會何時才會出現,但當我們有「信、願、行」,就能確保機會出現時,我們有能力把它好好抓緊。

* 以上為筆者受佛學等不同概念啟發的分享,有機會與原本概念有出入,如有疑問或建議,歡迎友善留言討論。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