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練字挑戰 feat. 言起教育題案] Hope
近來接連看到幾篇文章關於學生壓力,除了繆可韾的,也有內地節目"少年說"中被撕掉三十萬字小說的涂思睿的故事。
三十萬字小說 vs 數學:初一2班涂思睿从三年级开始写小说,至今已经写了56本了,达三十多万字,因为太投入其中而导致理科成绩严重下滑,结果她苦心书写的五十几本小说却被爸爸撕了!(視頻支援)
在留言中也看到一些訴説童年辛酸
我們求學時沒有一課教育我們如何處理壓力,更沒有讓家長學習疏理自己的情緒。自殺問題在亞洲區一直受關注,特別是有低齡化趨勢,香港校園自殺數字在2016年,每10萬該群組人口中有8.1人自殺。24歲以下自殺身亡的個案約有37宗,19歲或以下約有29宗,年紀最小的僅10歲。
10歲求死是一個怎樣的心情
當社會不斷吹鼓讀書考上大學就是成功的想法,有時候即使家長不給壓力學生亦會自製壓力,我有問過我媽媽,家長就不可以放鬆點嗎?她也只答我:「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去到你先明」在香港談夢想像是遙不可及之事,學生有夢想被人批評是妄想,不切實際,「夢想可以當飯食咩?」
想當年考A-level前要先選30個學科放在jupas (大學聯招),那時候的我是有情緒病,不過經過幾年高中生活已經控制得比較好,同時對研究人類心理行為的學科產生興趣,所以想在大學報讀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但我家人非常反對「你現實d 啦 依D科邊搵到飯食!醒下啦!」經過無數爭論,最後頭三個選擇必備是有牌照的科目,結果誤打誤撞的修讀了與精神健康相關的學科,算是個幸運的結局。
人禽之別,在於不單單追求生命的長度,更對生命的內容有所渴望。溫習一下馬斯洛需求層次論,馬斯洛認為個體需要具有層次性,由低級到高級由五種需要,且人的需要是與生俱來的。這五種要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各種需要相互聯繫、彼此影響,只有在低級需要滿足之後才會產生較高層次的需要。
人無夢想,或者說人沒有了希望,只滿足金字塔中的底層,是無法真真正正成為一個"全人",並困惑於為何要生存。
再溫下書,學術上說構成自殺行為有三個元素:
Triangle for suicide: Pain + Hopelessness + Overwhelming emotion (eg,anxiety)
單有痛楚和情緒,可能構成自殘行為,但如果沒有了希望,那自殺的風險便會大大提升。
Hopelessness Is Suffering with no meaning
所以當香港的社會運動開始後,我們和社工同工們最大的擔心就是年青人面對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時能否處理好,他們全心全意付出,希望社會有所改變,而當下的結果可能甚麼都沒變甚至更差,當一切徒勞無功,好像他們存在與否都一樣可有可無,就是最高危的一刻刻。因此2019年年底有很多不同專業的同工非常努力推行支援工作,不論是預防自殺教育、在各個社交媒體進行輔導,或在醫院、學校、社區默默照顧有需要者。
在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是一把雙刃劍。網路上惡意的匿名留言和評論,或是將自殺者的死因過度簡單化的歸類,是有可能成為青年自殺的導火線。反之正面多元的評論,有可能為他人帶來新思考,或是對未來更具體的畫面,而你和我也可以做到。
近年香港教育局推行所謂的「生涯規劃」,雖然內容很垃圾,但我同意要努力 "認識自我"、"個人規劃"、"設立目標"、"終身學習" 。自己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也要用生命去影響生命,不難的,至少你也可以講那一句經典廣告對白:「聽日一定會好天嘅!」
分享我的一個小秘訣:如果面對解決不了的難題,就先去睡一覺吧,睡醒總會好一點~信我!
《有用的人》 詞:梁智強 曲:李毅、梁智強 演唱:陳國榮
誰不希望自己是聰明的人,誰不希望什麼都能100分。
誰會希望自己又呆又傻又愚蠢,誰會願意聽到「你真的好笨」。
有些事情就是這樣的殘忍,有些道路沒有直通那扇門;
有些遊戲結果不一定要獲勝,有些收穫不在終點,只在過程。
我們不會心灰意冷,我們會給自己掌聲;我不是你想像的笨,我也有我自己的門。
其實你不是不能,只是你肯不肯,給自己多一個機會,因為我們都是有用的人。
參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