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編輯室|我們都只是 Next to normal|實編E

SAMPLE
·
·
IPFS
·
在劇中,Diana 總是神經兮兮和歇斯底里的;而其丈夫一直想透過不同的治療使太太回復「正常」。但走不出痛苦是錯的嗎?如 Diana 所説:「根據心理醫生的指南,持續超過四個月的悲痛是病態的,需要接受治療……我永遠地失去了我的孩子,你卻只允許我難過四個月。」我們不能代入感受到她失去了兒子有多痛苦;而兒子不僅代表了她的悲痛,還是她長久以來的壓抑,是不能逃避的過去,也是她從未選擇的美好想象。

原文刊載於Sample雜誌IG


最近看到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在 Disney+ 上架了(但我沒有看),勾起了一些我對於音樂劇的回憶。作為一個業餘音樂劇愛好者,私心在這裡分享一套我喜歡的劇目《Next to normal》。

這是一個精神病患者與其家人掙扎生存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十六年前因喪子而患上了精神病的母親 Diana,因病出現了兒子還存在的幻覺;丈夫Dan則一直盡力照顧她,帶她看心理醫生提醒她吃藥,希望妻子有一天能康復,家庭能回歸正常的生活。

後來 Diana 受幻覺中的兒子慫恿,在家自殘,Dan 帶她去做了電療,Diana 卻因此喪失了大部分記憶,包括兒子已過世的事實。斷絕了悲痛的回憶,Diana 不再受情緒的困擾,日子似乎在好起來。但記憶還是留下了可尋的痕跡,兒子再次出現在她眼前, Diana還是記起來了。而最終她也選擇離開了家庭。

在劇中,Diana 總是神經兮兮和歇斯底里的;而其丈夫一直想透過不同的治療使太太回復「正常」。但走不出痛苦是錯的嗎?如 Diana 所説:「根據心理醫生的指南,持續超過四個月的悲痛是病態的,需要接受治療……我永遠地失去了我的孩子,你卻只允許我難過四個月。」我們不能代入感受到她失去了兒子有多痛苦;而兒子不僅代表了她的悲痛,還是她長久以來的壓抑,是不能逃避的過去,也是她從未選擇的美好想象。她沈澱於巨大的悲痛之中,卻被其他人認定是「病態」、「不正常」。 丈夫試圖以電療治療 Diana 的「病」,而Diana痛苦地唱著她受不了吃藥和電療的痛楚。若使人趨向正常的方式是受折磨,這個舉動本身也是正常的嗎?到底何種狀態才能被稱之爲正常?

「瘋人或非理性者的存在,是促進社會穩定的必要條件。我們對自身所創造『理性文明』的肯定,端賴於排除那些『非理性』的人或事於社會之外,使其有別於我們。」或以傅柯的論點來說,瘋子似是正常的對立面,所謂的正常也不過是透過排除「非理性」的群體而界定出來的。可若撇除用其他群體來區分正常與否的方式,我們還能從何探知何為正常呢?

Dan 只是想把 Diana 嵌進社會對正常行為的期待中;而我們也不過是在刻板而統一,規訓下生出來的「正常」中掙扎定型。

或許真正的正常從來不存在,我們所面對的每一個時刻,都只是在向想像的所謂「正常」靠近的 Next to normal 罷了。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Sample樣本 #香港文學 #設計 #閱讀 #文學 #評論 #藝術

#literature #graphicdesign #hongkongart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