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先行的繪畫,Mònica Subidé畫展觀後感

洪七
·
·
IPFS
·
表現主義、野獸派的畫風在當時常被視為粗魯、不入流,但那時的人們大概沒想過,那種追求內心情緒表現的畫風在百年後已經被普遍接受,見怪不怪了。
Mònica Subidé畫作,展於伊日藝術計畫

原始文章出於:洪七與源太太的書房

今年8月中,我去了伊日藝術計畫,看了Mònica Subidé的畫展。

先說結論,我非常喜歡Mònica Subidé的畫作,他的畫風非常鮮豔奔放,從色彩的運用上彷彿看見了南歐的熱情。而再細看畫作及其筆觸,可以清楚感受到Mònica Subidé其實有基本功力可以繪製細節只是她沒有這麼做。

在創作自述裡,Mònica Subidé說她「在創作時拋開意識及方法,以達到無法克制而全然投入情感的狀態進行創作。」可見比起細緻描繪、或畫得準確這件事,Mònica Subidé更重視透過色彩與筆觸來傳達情感。

但即便意識到這件事,我淺薄的藝術史知識,還是讓我不知道該怎麼定義這樣的畫風,所以只將喜好之情放在心裡,遲遲沒有寫下完整的心得文。

Mònica Subidé畫作,展於伊日藝術計畫

直到有一天到了華山看了常玉的畫展,看了介紹常玉為「東方的馬蒂斯」的敘述後,我才領悟到可以用什麼角度來定位Mònica Subidé的畫風。

我覺得Mònica Subidé的畫風很接近野獸派、表現主義的畫風。所謂的野獸派、表現主義可以說是從類似的社會結構下產生的畫風派別。所謂的表現主義,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學位膨脹過剩後,文藝工作者因職缺有限無法擠進官方學院派的藝術圈內,繼而產生了不同於官方與學院支持的藝術風格。傳統主流的藝術風格可能偏好宗教主題的畫作,追求寫實,而新產生的的繪畫風格則更強調表現自己內心的情感,不再追求寫實的畫風。這類創作者,我們常稱之為表現主義的畫家。

表現主義、野獸派的畫風在當時常被視為粗魯、不入流,但那時的人們大概沒想過,那種追求內心情緒表現的畫風在百年後已經被普遍接受,見怪不怪了。所以現今大概也不會有人特別稱Mònica Subidé是什麼野獸派或表現主義畫家了吧(?)

Mònica Subidé畫作,展於伊日藝術計畫
Mònica Subidé畫作,展於伊日藝術計畫

Mònica Subidé在伊日展覽的畫作,有一系列的植物、盆栽的繪畫。那些植物一點都不寫實,Mònica Subidé用粗壯的筆觸畫出了植物的莖,一點都不符合植物纖細的模樣。而黑色、大地色系的植物外觀,更讓植物充滿了堅實的生命感。我想這些都不是植物本來的模樣,而是Mònica Subidé植物中感受到的情感。

同樣的,在一系列人物繪畫的作品中,可以看到Mònica Subidé採飽和度高的大色塊來組織人物,我們感受到的不是寫實立體的人物,而是平面但厚實的角色。在這其中,人不是孤立飄零的,而是情感飽和的。

在這樣的畫風中,我感受到的是突破框架的自信感,在逛完展覽後彷彿被感染,心靈充滿了藝術創造的能量。期待不久之後,能再看到Mònica Subidé的新作與展覽。

Mònica Subidé畫作,展於伊日藝術計畫

個人網站:洪七與源太太的書房
Liker Social:洪七
Podcast: SpotifyGoogle PodcastAnchor
臉書粉絲專頁 / Instagram / Youtube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洪七自由撰稿 / 獨立書店推廣 / 身心靈、宗教研究 / 日本小說、日劇、日影愛好者 / 業餘文字創作者 個人網站:https://7hung.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我想跟你說說話
2 篇作品

鐵口直斷就算了吧!

關於「名字」:他人的投射,自我的期待——寫於Podcast「我想跟你說說話」第一次錄音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