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士年度刊物看巴士界的凋零
近日買下了新近出版的《香港巴士回顧2019》,花了一小時便讀完了,感覺還是差一點火喉,內容不是沒有價值,但廣度深度硬是差一點點。作為一個巴膠,追隨了這等刊物多年,在《香港巴士年鑑2020》疑似失縱的情況下,也難免感覺到,在這資訊流通越見發達的年代,加上圈子的生態,這類書籍的市場,又再一次被蠶食。
昔日互聯網仍未發展的年代,小眾範疇的愛好者要連結起來,並不容易,而巴士公司的訊息也未有現在般開放(比如新巴士線路的開辦,會在報紙上刊出通告,不像現在般直接透過巴士公司網站或手機app就能獲悉),所以要做一個專業的巴士迷,難度甚高。據一些前輩分享,當年他們要待新巴士派出到街上投入服務,才知悉有新車款的誕生,而政府刊物等小冊子的巴士路線列表,也是讓他們認識巴士路線的重要渠道。
九十年代初,具規模的巴士迷組織相繼成立,其中「巴士迷世界」亦有定期推出刊物《巴士之訊》;《車主》雜誌也設有專門講述巴士的專欄。巴士公司亦開始著重公關,九巴的官方刊物《今日九巴》也拉近了與乘客之間的距離,讓乘客對巴士服務有更多的了解。
說到香港的巴士書籍,不得不提及陳自瑜。在此之前,香港比較正式的巴士書籍,只有英國行家Mike Davis的Hong Kong Buses系列,及PSV Circle的Fleet History(這本自己也未有見過),都是英文書籍。Mike Davis的書籍雖然是九十年代中的出版,但此書到了今天,依然是了解七八十年代香港巴士的重要資料。陳自瑜於1996年中出版了《香港巴士手冊》系列,以中文圖文並茂介紹香港數家巴士公司的車隊,市場反應不俗,可算是香港本地巴士書籍的鼻祖。
由1997年開始,陳自瑜每年都會出版《香港巴士年鑑》,作為上一年巴士界的事件的回顧。這本刊物在書名上的年份,只反映書籍出版的年份,但內容大致跟上一年相關,例如1997年的年鑑,就是回顧1996年的巴士界事件。九十年代中後期,正值香港急促發展的年代,新機場啟用、中巴退場、大型的換車潮,很多巴士迷都忙個不停,年度刊物也不愁沒有題材。
過去二十多年,維園年宵裡總有一個攤檔由巴士迷承租,巴士年鑑亦會配合年宵檔期推出,到年宵市場購買年度刊物,也成了不少巴士迷多年來的「指定動作」。
燦爛歸於平淡,千禧年代初,香港的巴士界大事漸少,車隊款式也趨於單一(儘管在2020年的今天去看,20年前也比現在多元得很),看到一些資深的行家的開始淡出這個圈子。雖然那時已經有討論區的誕生(HKBDB),巴士迷自建的興趣網站也如雨後春筍,但畢竟做書籍出版的門鑑仍高,年鑑仍然有一定市場,而且在缺乏其他同類書籍作對比的情況下,對於那時巴士年鑑的質量,也沒有感到太大問題。可是,到了2005年,陳自瑜暫停推出年鑑,巴士界的年度刊物,也出現了數年的斷層。
因索價太高的緣故(二十年前也要近200元一本),家人一直沒有購買巴士年鑑予自己,只能在早年於公共圖書館借閱。但也許太多巴士迷想借到這些書籍,要成功借閱,也屬可遇不可求,後來加上總有些「有識之士」撕下書籍裡部份內頁「留為紀念」,漸漸公共圖書館也把這些書籍閉架了,無法借閱。相信現在擁有最齊全的巴士年鑑的地方,非香港大學圖書館香港資料館莫屬。後來有幸成為HKU SPACE CC的學生,取得港大圖書館的access card,每次上去做assignment的時候,也會禁不住抽點時間閱讀這些書籍。
千禧年代,除了巴士年鑑,也有其他著者出版不同的巴士書籍,如容偉釗的「香港巴士掌故系列」和「香港巴士資料集」。前者記載了截至2000年香港各條巴士路線的演變,又是一套相當重要的書籍;而後者大致是跟《香港巴士手冊》相似的車隊資料集。但因本文主軸為年度刊物,故不在此詳談了。
2010年初,有兩批不同的交通愛好者,先後出版了《香港巴士回顧2009》及《香港交通年鑑2009》,這兩本書籍名字上顯示的年份,就如實反映了要回顧那一年的巴士界事件。那些年在書局裡也有打過這兩本書的書釘,論內容,巴士回顧做得較為專業,但交通年鑑內頁排版設計則取勝,且取向較為大眾化,對本身不是巴士迷的人會比較容易入口。這兩個小舉動,點燃了後來數年的風起雲湧。
2010年尾,陳自瑜宣布復出,將出版《香港巴士年鑑2011》,連同繼續出版的巴士回顧2010和交通年鑑2010,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因著巴士年鑑過去的江湖地位,不少巴士愛好者對於年鑑重新出版,也抱有期待,開始有點財力的自己,也預先下訂了。但未知是否籌備時間不足,或是技癢,不少讀者均表示巴士年鑑的質素,不論文字或相片,也不如預期。後來自己追加了一本巴士回顧,也引證了這個說法,這一年巴士回顧的內頁排版設計改進不少,有些選材亦是巴士年鑑沒有的,例如講述歐盟法規環保引擎的一篇文評,實屬上佳之作。
及後數年,除了沒有購買巴士回顧2013,其餘年份自己也有同時購入巴士年鑑和巴士回顧。巴士年鑑2012和2013叫做回復到以前的水準,一些獨家資料(如城巴報站系統/到站時間預報的介紹)及歷史專題也值得細味;巴士回顧2011和2012也屬水準之作。這年頭經歷熱狗(非空調)巴士全面退役、巴士脫班等大事,同樣是素材豐富的年代。
可惜,巴士年鑑2014和2015倒是叫人失望的。巴士年鑑2014因前作的失誤,需預留數十頁放置其他內容,但在版面減少的情況下,不少2013年巴士界大事,或行家有過眾多討論的議題,例如澳門維澳蓮運(後來輾轉成為了新時代巴士,再被澳巴母公司收購)破產、九巴首次試行電動巴士載客,也沒有提及,亦有巴士公司高層的鱔稿(後來在書局讀過了巴士回顧2013,就更見得出分別);2014年香港經歷雨傘運動,引來大規模的巴士服務臨時變動(那時主要是較長時期的固定改動,而5年後的逆權運動,巴士服務臨時變動只是來得更快更急更機動),但巴士年鑑2015雖然有數篇應該由巴士公司員工撰寫講述車務調動的文章,但陳自瑜作為編者,把所有文章裡有提及「佔中」、「雨傘」等字眼統一為「違法佔領活動」,如斯露骨的彰顯自己的立場並強加於不同作者身上,此舉動引來了不少讀者的不滿。巴士回顧2014儘管也有提及雨傘期間的巴士服務變更,但最少沒有表露任何針對運動的立場,反而另一篇講述觀塘裕民坊巴士總站的文章,卻更側面展露了編採團隊的取態。
自此,自己沒有再預先訂購巴士年鑑。2015年,香港的巴士車隊迎來了另一次改潮換代,不少陪伴我這一代人成長的巴士相繼退場,該也是素材豐富的一年。對於這一年的巴士回顧,曾經是相對期待的,但巴士回顧的出版社更換了,儘管仍有珍貴的圖片,但文字和排版水平俱大幅滑落,翻過兩三次就被打入冷宮了。之後的一年,巴士回顧的水平未有太大的改進,最終2017和2018年,自己還是放棄了這本刊物。後來在書局裡讀過,感覺排版好了一點點,但內容仍是趨於「點到即止」的片面。
這數年,最後還是有購買巴士年鑑,是叫人又愛又恨的狀態,一些專題文章(例如當年中巴改裝『亞拉伯五型』巴士的經歷)依然保持高水準,可是又無端端插入有關遼寧號戰鑑和高鐵香港段試乘文章,離題萬仗。而陳自瑜亦對內地製造的純電動巴士有愛好並多加讚賞,例如其中一段則寫到「再次跟比亞迪電動巴士底盤面對面,我感到一陣子的激動」,簡直看得人肺也炸了。
2019年,香港經歷逆權運動,加上2020年的年宵市場沒有了乾貨攤檔,這兩本巴士年度刊物,最初有指會推遲到在農曆新年後推出。後來,又遇上武漢肺炎,拖延了印刷進度,最終巴士回顧2019延至三月初才正式出版,而巴士年鑑2020到了現在仍是沒有任何消息。有著之前的經歷,自己已無法估計巴士年鑑會如何演譯逆權運動所引起的各種交通服務臨時改動,而巴士回顧2019也沒有展露太多對時代革命的立場,雖然起首頁的圖片是被封閉了的紅隧收費廣埸,但內文只用了數張圖片闡述巴士行車受阻、路線臨時更改的情況。
另一方面,巴士回顧2019講述歷史的篇幅,比起講述2019年實在地發生的事情,還要多。2019年,香港人都聚焦在逆權運動裡,但這一年巴士界還是有一些新聞、里程碑和車型更替。不過,如果以回顧數種車款的生平作為內容主軸(巴士回顧2019先後寫了新巴Neoplan Centroliner、超豪,和城巴最後的富豪奧林比安的歷史),在個人角度來說,還是有點「捉錯用神」。
在網絡世界變化越加急促的情況下,昔日百花齊放的討論區或興趣網站,也陸續被Facebook或更私密的通訊群組代替,一些交通愛好者和巴士車長開設的Facebook專頁,也取得不俗的關注度;相對資訊性的資料,共筆型網站「香港巴士大典」也取得了近乎壟斷的地位。可是,如「中華巴士紀念館」網主所指,在共筆型網站,沒有人對內容有絕對控制權,其他人可以更改,甚至將對改成錯,而且亦不可以分享一些個人感受及不能證實的回憶。而這等網站亦會按時更新,亦不太能夠做到「年結」的效果。在討論區和社交平台已有大量片面的巴士資訊流通,個人網站或書籍要出奇制勝,也許可以包攬更多技術性和專題性的文章,一些一般巴士迷較難接觸到的資訊整合,可更容易突顯跟討論區和社交平台的分別。
但巴士界的標準化和凋零,還是無可抗擊的大趨勢,當下最流行的巴士車款,不是Enviro500MMC,就是富豪B9TL(及後起的B8L),車箱硬件改進亦不多,路線重組也沒有早年「區域性模式」時那麼轟烈。今日的巴士討論區,一天的新文章也許只有十數篇,就算舊款巴士的模型也越出越多版本,要在平淡之中找出突圍點,也許才是整個圈子最大的挑戰。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