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這套電影,可讓這片土地上的人看到

WrightFu
·
·
IPFS
願歸來,仍是《少年》

2021 年的台灣金馬影展上,一套來自香港的電影《少年》,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球。這套電影,開宗明義的,取材自 2019 年,香港那波瀾壯闊的反修例運動,故此在放映後,螢幕上也出現了「香港不能公映」數隻大字。連同同年的《時代革命》紀錄片,在美麗新香港之下,這個城市,也有了屬於自己的禁片。

《少年》的故事大綱,相當簡單,取材自運動裡面,抗爭者以犧牲性命作為控訴的自殺潮。那時網絡上,出現了不少尋人群組,在發現有人表露終結生命的意圖,就四出尋覓,希望可以力挽狂瀾。這種守望相助,亦是「齊上齊落」、「一個都不能少」等手足之情的展現。金馬影展後,電影也有在台灣的院線正式上畫。

時日如疏,在營營役役的生活裡,加上眾多同樣有意思的港產片接連登場,自己並沒有特別把《少年》記掛在心中。及至今年的寶島行,在一間從舊屋活化而成的小型文創空間裡,赫然發現了這電影的劇本及創作紀錄集。雖然這本結集已是兩年前的出版,但在香港的獨立書店裡,一直未有見過其蹤影,二話不說決定入手。那時的心態是,就算在一段頗長的日子裡,也無法在電影誕生的城市裡觀影,讀著劇本,也可起望梅止渴之效。

然後,花了一晚時間,就把整本書讀完了。雖然只是讀劇本,但自己也已充分感受到不同角色之間的種種張力,以及尋人過程裡緊湊的逼迫。好些對白裡,吐出了運動時常用的字眼,及經常叫喊的口號,在五年後的時刻,重新見到這些字句,會心微笑之餘,亦不禁對當下的凋零感到唏噓。故事的支線位,也比預期為多,比如應該繼續(如盲頭般)尋人 vs 回到抗爭前線、尋人小隊中人與家庭朋友之間的價值觀衝突、過去的經歷如何形成了堅持尋人的信念等,也反映著 2019 年眾多香港人共同面對過而又不能逃避的交叉點。

劇本以外,書籍也同時刊載了演員感言、創作緣起及拍攝日誌等。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加上迎來了某法和武肺疫情衍生的限聚令,有些場境需要快速的「打游擊」拍攝,和機智地釋除現實的執法者所惹起的嫌疑,更顯此電影能完成製作,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24 年尾的台灣,由在野國民黨和民眾黨控制的立法院,意圖強行通過選罷法、憲訴法及財劃法等的修訂,引起巨大爭議,制度的倒退令不少台灣民眾感到憂慮,關注團體亦發起多場「冬季青鳥」的抗議集會。在這個背景下,《少年》的製作團隊,毅然決定把電影上載至 Youtube,供所有人免費觀賞,以對當下的台灣民眾,聊表一點安慰和支持。雖然電影的導演任俠,於去年曾經捲入 MeToo 的爭議,但自己還是會感激團隊做了這個決定,變相讓香港人,也可以在電影誕生的地方,看到這部屬於這個城市的電影(儘管,仍未能光明正大的,登上戲院的大銀幕)。由讀到劇本到能夠觀影,居然只是相隔一個多月,也是始料未及的。

儘管在讀劇本的時候,已全然知悉了整條故事線,但觀賞著映畫,那種張力和緊湊,來得更為濃烈。映畫裡穿插了好些真實的抗爭場面片段作為 footage,聽到那些久違了的口號和字眼,塵封在腦海多時的抗爭記憶,通通都重新泛起來了;劇本上的文字,配上了演員的聲線和表情,更能牽動著觀眾去進入角色在場境裡的心情和思緒,比如小隊在空無一人的 YY 家裡讀著其親撰的遺書,以及結尾 YY 表達著自己的絕望,和阿南、芷悅對 YY 的勸勉,這幾幕也讓人看得特別揪心。

觀影後,少不免掃了一下留言,絕大多數留言者俱表達了沉重、痛心等感覺,反而是在連登,有些網民卻對劇情和拍攝方式,表達了一些不以為然。但,這電影的時代意義,大於一切,製作的支節位,不需要深究太多。

如今,只盼望電影不會因為受到大量檢舉而遭下架,請好好珍惜這個可以觀影的機會。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WrightFu不學無術的香港廢中一枚,被醬缸社會不斷磨蝕的齒輪。珍視香港,也對羊城有複雜的情感。同時遊走Medium、Matters及方格子,閱讀為主,偶爾隨心寫寫,努力練習讀文「斷捨離」,著有《港穗情緣》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復盤 2024:潰敗而頹廢

《好東西》:中國版的芭比?

《人海同遊》:值得著墨更多的粵港家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