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後感
在此之前,我老是把成長想成一個抽象的名詞,可能因為經歷過太多面試,這個詞已經被收入了標準考古題的題庫,固定成為一種套路。套路就是,我要為此準備一個困難的場景,一個對此付出的行動,和一個好的結果,這樣的範式。很幸運的是,"七日書"一開始就幫我把這樣的套路打破了!七個主題提示了成長中不同的面像,有些主題甚至必須深入挖掘微乎其微的感受,把某些長期堵塞的泉眼打開,才能寫下去,比如,不願意讓人知道的面向,閃閃發亮的時刻。坐在書桌前不動如山時.記憶奮力地向前飛進,某些已被埋藏在泥沼中多時的黑匣子,主動地發出微弱的光芒,引領我找到它們。
成長這件事,從來都不是成長的當下能感覺到的。如同故鄉,也要在離開之後,方能書寫。對故鄉,家人,體制和環境,在當下都是簡單的感受,回頭看,卻是複雜的形塑個人福祉的關鍵。我開始認同,事情的發生,有時並不在當下,而是在未來某個時點,當你注意到了這件事情發生的意義時,它才真的發生了。
當然,七篇是遠遠不夠概述的。但參與這個活動,我好像得到遠遠不止自己寫出的那七篇的感受。看到其他文友寫的成長,上天入地,亦或是日常的零星微光,那一瞬間的共鳴,羨慕,哀傷,感覺就近爆發,或者因為有著類似經驗而被他人捕捉到,或者從未有過這樣的經歷,但因為曾經幻想過,也形塑了自己某部分的成長。
最後要說的是,寫作,對一個長久以來並沒有訓練的人來說,並不是本能的事情。我不知道寫作有沒有像彈鋼琴那樣,有肌肉記憶這回事,能夠讓它本身變得簡單一點,很多時候,鍵盤如同灌了鉛,感覺已經使不出什麼力氣了,但只要找到一點苗頭,就好像還是可以攀附上去的藤,一點一點地挪動身體爬上去。這一點又跟登山的過程有一點像,攀到最後,俯視山腳,會很驚訝自己這破身體竟然也走了這麼多路,看過這麼美麗的風景。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