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沒有地址了:讀Jeffrey Kahn 《主權島嶼》
Jeffrey S. Kahn, 2019, Islands of Sovereignty: Haitian Migration and the Borders of Empir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但我沒有地址了/寫上你自己的吧/也許我正在你眼中讀著這句詩行」 ──鴻鴻〈我現在沒有地址了〉
如果說,Jatin Dua的民族誌《海上網羅》企圖定錨海盜,寫的是海洋如何成為陸地的延伸;那麼法律人類學者Jeffrey Kahn要講的是一個截然不同,關於人們與國家權力如何雙雙從陸地到海上的,出逃的故事。
要理解這個故事,我們必須從稍微遙遠的地方講起。
故事鏡頭一端是位於加勒比海的國家海地。1957年被暱稱為「爸爸醫生」的François Duvalier當選成為海地總統,隨即開始自己獨裁統治的生涯。François Duvalier不吝於展現暴力,殘酷清洗了國內的反對聲浪,並開始培養直屬於自己的秘密警察Tonton Makout,展開長達14年的恐怖統治直到1971年過世。然而Duvalier家族的控制並未結束,François Duvalier過世後,他年僅19歲的兒子Jean-Claude Duvalier(暱稱「娃娃醫生」)迅速即位,成為新的海地總統。直到1986年被群眾推翻政權前,Jean-Claude Duvalier接掌Tonton Makout勢力,仍舊以獨裁、高壓的方式控制著海地。
面對父子兩任的恐怖統治,在1960到1970年代間隨之出現的是持續不斷的逃亡潮。一批接著一批的海地人無法忍受國內的貧窮、動盪與壓迫,搭上小船,穿越向風海峽,躲避海巡檢疫,登上美國南岸尋求政治庇護,從以遠離惡夢一般的國度。
故事鏡頭的另一端是海地流亡者的終點,彷彿應許之地的美國。冷戰期間,在抵抗共產勢力擴張的名義下,美國實施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包括積極提供援助給開發中國家,拉攏國際盟友,以及建立自己的國際聲譽。政治庇護正是相關政策之一,美國政府認為這項政策既彰顯了自身的人道主義光輝,同時間又可以成為對蘇聯為首的共產勢力最有效的一次嘲諷。
然而,美國政府很快發現,1960到1970年代來尋找政治庇護的海地人們完全不符合庇護政策對「政治犯」的想像──強健、聰明而且懷抱政治熱忱,叛逃到美國駐蘇聯大使館的白人。相反地,這些海地流亡者往往是底層農民,知識程度不高,有些人甚至是文盲,也毫無政治野心。更重要的是,在美國的種族歧視與對第三世界的「落後」偏見裡,這群流亡(多半偷渡上岸)的海地人有如病原體入侵,給美國帶來髒亂與污染。
在這樣的背景下,1970年代開始,美國政府與海地流亡者持續對抗的故事正式展開:一方面,美國政府積極強調Jean-Claude Duvalier在海地的改革,試圖將海地人的偷渡/流亡歸咎於海地的貧窮而非海地的恐怖統治,如此一來,美國政府便可以主張這批流亡者的動機是基於經濟因素而不適用政治庇護原則,並遣返持續湧入的海地人。另一方面,歷經波折終於登上佛羅里達海岸的海地流亡者則積極強調自己受到政治迫害的身分,他們串連早期海地移民社群,透過法律訴訟確保自己不會被遣返。隨著議題搭上當時全球人權運動的聲浪、並獲得許多人聲援與協助後,海地人權組織的律師團們不只迅速在地方法庭上獲得勝利,同時開始利用法院所宣布的判決與禁令來阻止美國政府(特別是移民局)對海地人的遣返計畫。
時間往前推進,到了1980年代,隨著新一波古巴流亡潮抵達美國南岸,美國政府決意阻止更多的(第三世界)流亡人士湧入國境。為了避免人權組織利用法律訴訟方式「妨礙」遣返行動的執行,美國政府乾脆派出大量的驅逐艦在加勒比海上來回巡邏,直接在海上進行攔截,完全不讓這群流亡者踏入美國國土,也就杜絕了進入到司法救助的程序。
故事進行至此,我們終於切入全書的核心──海上逃亡。Jeffrey Kahn告訴我們,海地人逃亡到海上以躲避海地的政治局勢,美國移民局也逃到海上,躲避根植於陸地的法律機制。兩方在海上的遭遇與互動,正讓我們看見一套對於海洋、國家邊界與主權的嶄新想像。
《主權島嶼》野心宏大,Jeffrey Kahn從美國司法與地理空間想像的連結思索起,企圖同時與人類學界與法學界對話。一方面,Kahn回顧19世紀的美國排華法案,指出美國的法律如何根植於「國土」概念,猶如一座「大門」,保護美國免受外來者入侵。在這樣的法律想像,美國法律緊緊依偎著美國的國土邊界運作。另一方面,Kahn對照1970年代到1990年代間美國的不同邊界想像的變化,讓我們看見美國在因應海地流亡潮而開展海上驅逐計畫時,也同時擴張了(看不見的)管制邊界。
更重要的是,Kahn告訴讀者,當海地人努力尋找「航線」抵達美國南岸,而美國政府同時開始海上的攔截計畫,阻止流亡者抵達美國本土,並且在加勒比海部屬海巡艦隊的時候,雙方也在轉換加勒比海地區的海洋性質──彷彿地圖繪製一樣,原先生態式的海洋被標準空間化,轉變為各種(流亡)航線與(美國)行政權力展現的領域。
回顧全書,人類學者以「主權島嶼」命名,為的是要強調美國這些攔截艦隊在加勒比海上所展現的正如一個個主權小島,不受法律限制地發動著自己的行政權力。Kahn延續阿岡本對於法律、主權與例外狀態的思索,試圖指出美國法律的空間性,以及美國政府在持續且逐漸成為日常的海上攔截行動中,如何創造出某種建立在海洋上的例外狀態。
近年來,許多人類學者逐漸將目光投注到(原先少有人討論的)海洋,反省過往建立在陸地的法律、財產權、主權、國界等概念,並開始討論海洋應當(或如今)怎麼被理解與想像。在《主權島嶼》一書裡,Kahn試圖從海地流亡者與美國政府之間的對抗,告訴我們一個如今波濤洶湧、正不斷變化的海洋故事。然而在結尾,Kahn也講了,在加勒比海以外,法律、主權與管制邊界的重塑、擴張與轉變也持續在不同國家以不同的論述在進行著,而這本書不過是這些故事的冰山一角而已。
Jeffrey Kahn分別在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與耶魯法學院(Yale Law School)的取得人類學與法學博士。目前,他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的人類學系副教授。Kahn長期關注移民、邊界管制與海洋議題,他的第一本書《主權島嶼》獲海地研究學會、美國政治學會(APSA)移民與公民權、法律與社會學會Herbert Jacob等書獎。
關鍵字:主權、法律人類學、移民、美國、加勒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