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耕|The DeFi Edge 的加密貨幣研究框架・外篇
知名加密貨幣研究員 The DeFi Edge 時常在推特上分享各種「DYOR」(Do Your Own Research)的具體步驟。上一回我們介紹他的加密貨幣研究框架(原文連結),強調的是加密領域「以內」的本職學能;繼續往下探,這一次我們把關心的焦點擺在加密領域「以外」的東西,這可能是大家平常比較少涉略的部分,但也同樣重要喔!
私訊獲得作者同意,允許我引用文章中的素材(特別是圖片),撰寫這篇賞析。
The DeFi Edge 的加密貨幣研究框架
1・底層技術理解(Technical Understanding)
2・盈利技能(Profit Skills)
3・加密貨幣技能(Crypto Skills)
4・加密貨幣以外的領域(Areas Outside Crypto)
■ The DeFi Edge 加密貨幣研究框架:幣圈以外的領域
作者鼓勵大家不要整天埋首於幣圈領域,如此以井窺天(tunnel-visioned)的視野實在是太狹隘,我們應該打造自己的「T 型」技能:
- 橫向(廣度):對多個學科有廣泛的了解。
- 縱向(深度):深入研究一個領域。
接下來作者以自己的情況為例,向大家做說明:
✍️ 拓展廣度:向經典著作學習
你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無妨,例如作者為了研究加密領域,先把相關的學科一字排開,每門主題一定都有幾本大師級的經典著作,先從這些書下手:
≣ 與加密領域相關的主題
≣ 財務金融(Finance)
≣ 會計學(Accounting)
≣ 代幣經濟學(Tokenomics)
≣ 密碼學(Cryptography)
≣ 決策(Decision making)
≣ 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
≣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 市場史(History of Markets)
≣ 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Finance)
*
✍️ 挖掘深度:向某些資訊說不
加密貨幣發展的速度實在太快,快到我們無法跟上一切。因此得定下優先次序,把專注力聚焦在某個你最有興趣的賽道,而且必須幫資訊「斷捨離」有所取捨,事先明定要鎖定哪些議題,又有哪些東西要避開?
以作者而言,他最關注的是 DeFi 賽道,對自己定下了「不關注 NFT、不關注個股、不關注某些特定公鏈」的規矩,避免無謂的注意力消耗;轉而把心思投入在這些面向:
≣ 新協議(New Protocols)
≣ 新技術(New Technologies )
≣ 被現實世界所採用(Real-world adoption)
他在評估一樣新協議時,會從「戰略、執行力、人、現金、代幣經濟學」五個點切入做盤問。
*
✍️ 從資訊源頭開始學習
雖然直接看別人整理好的懶人包文章/影片是很誘人的,但務必謹記在心,在向別人學習之前,你最好先有自己的觀點,才不會被別人的主觀意見拉著走。
讓我們先從一個項目的白皮書、官方 Medium 和 GitHub 開始學習吧!
*
✍️ 尋找 FUD
FOMO(Fear of missing out) 【中譯】錯失恐懼症(害怕錯過良機)。 FUD(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 【中譯】懼、惑、疑(恐懼、不確定性與懷疑)。
大眾總是很容易感到 FOMO,然後陷入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直稱這個項目是這麽好棒棒。
但作者會要求自己去尋找 FUD,務必得聽到反面立場,這正好是推特的妙用!尋找該項目可能會失敗的因素,並進一步思考。
■ The DeFi Edge 論「學習」給出一些建議
✍️ 創造自己的「待讀清單」系統
例如作者是使用 Chrome 的外掛插件「Notion Web Clipper」,把目前看不懂(或是抽不出時間閱讀)的文章收錄進自己的「待讀清單」(To Read)資料庫中;每週安排一個專門的時段,靜下心來用心研讀它們。
*
✍️ 重視「強度」甚於投入的時間
作者通常在早上進行研究,因為那是他最專注的時段。關鍵不是你的研究時間有多長(long),而是你的研究「強度」(intense)有多大。
時間 x 強度 = 完成的工作
可比喻為去健身房運動,25 分鐘高強度鍛鍊的效果優於 2 小時鬆散的訓練。
*
✍️ 完全專注
做研究時,不讓任何外界事物干擾到自己。不妨關閉社交軟體通知,或是把手機放在另一個房間(伸手不可及),最後 你還可以試試番茄鐘工作法。
每個人可以制定適合自己調性的番茄鐘週期,作者的情況是每花上 50 分鐘進行研究,然後會休息 10 分鐘。
🍅 番茄鐘工作法
透過「間歇性休息」以維持專注力的簡單方法:
① 計畫你的任務:你需要多少個番茄鐘。
② 做一次番茄鐘:每工作 25 分鐘就休息 5 分鐘。
③ 重複進行 4 次番茄鐘,然後進行一次長時間休息。
*
✍️ 使用費曼學習法
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是 1965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究竟他做學問的方式有何獨到之處?秘訣在於當你學會以後,試著深入淺出地(用自己的話)解釋它,讓一個 12 歲的小孩子也聽得懂。
🎩 費曼學習法
① 選定一個學習主題。
② 教:試著教自己或者教別人。
③ 若成效不甚理想,再回去重溫一遍。
④ 進一步簡化你的解釋,並且創建一個類比。
*
✍️ 謹慎規劃資訊清單
重質不重量。勤維護、更新你的資訊攝取來源(推特、新聞網站、Podcast)。
*
✍️ 建立一套「做筆記」系統
做筆記可以提高理解力和記憶力,推薦大家閱讀 Tiago Forte 所著的《建立你的第二大腦》這本書,這是關於「做筆記」(Note-Taking)的方法層面;另外還有軟體層面,找到一套好用的工具,絕對讓你事半功倍。
作者為自己打造的「做筆記」系統 結合了 Zettelkasten(卡片盒筆記法)+ Obsidian(軟體)。
*
✍️ 適度休息
作者每天最多只做 4 個小時 的深度研究。
*
✍️ 頭好壯壯
做研究前,你需要確保一個穩固的基礎——健康的大腦。
經常鍛煉(Exercise often)。
保持充足水份(Stay hydrated)。
多親近大自然(Get nature time)。
吃有益於大腦的食物(Brain food:fatty fish, greens, berries)。
以健康的方式紓解壓力(Find healthy ways to deal with stress)。
有節制地使用社交媒體(Limit social media)。
*
✍️ 機率思維
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百分之百保證的,你的研究只是為了增加你成功的「機率」。
🌱 加入【中書神經系統】圍爐 👇
專題 #寫作的反思 與 #爐內真心話 連載中。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
【Facbook|Twitter|Liker Social|Matters|Medium|vocus 】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
≣ 註冊 noise.cash|一起成為「噪咖」體驗社交金融。
≣ 註冊 Presearch |一舉三得的 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
≣ 註冊 MEXC|抹茶交易所走跳,兌現 OSMO 與擼羊毛。
≣ 註冊 Potato|從 Potato Media 學到三件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