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公墓》小旅行 — 當我們開始試著了解墓地

江婉琦
·
·
IPFS
·

三月三日禮拜日,我和祐瑜一起參加了臺史博《觀.臺灣》的「南山公墓小旅行」,那天台南出大太陽,這場活動一出來很快就額滿,我和剛好來台南的祐瑜幸運的搶到名額,騎車到台南火化場,聽蘇峯楠老師說地下台南的故事。

南山公墓

1860年代法裔美國人李仙得到台南,這麼形容南山公墓:

「大南門外是極大的墳場,多半建在一系列土塚的坡面上,且延伸入鄉間一英里半多。從打狗與舊城而來的其中一條路,穿過由這些土塚形成的峽丘壑。黃昏時,走向那城市時,當你穿過那死因的幽谷,進入那人間的歡樂且生氣蓬勃的城市前,那種感覺實在很難以描述。……這是在歐洲或美洲的同類地方,鮮少體會到的。」

南山公墓是台灣發展最久的城市墓地,不過兩百年前李仙得看見的大片墳場卻要從今天的台南孔廟就開始算起。資本主義和殖民、都市人口增長,1895年日本引進了現代化裡「公墓」的概念,某種程度就如同把原住民的山林傳統領域劃設為國有林班地,一套新的秩序進來,被稱作公墓的墓地由政府接管支配,徵收、建設、拆地至今。

大家戴著導覽機走進火化場

早上九點鐘,參加小旅行的朋友們聚集在火化場外的圍牆頂著豔陽,這場小旅行的參與者多半年紀30以上,或許是主題和地區使然,與我在台北跟過的小旅行很不一樣。講師蘇峯楠老師是台南著名的文史工作者,這場導覽知識密度特別的高。過去自己對於墓地總是頭也不回的走過,小時候媽媽騎車載我上山看見墓地,我還會轉身偏頭嘴裡狂唸阿彌陀佛。行前通知寫若是害怕可以帶上一只護身符,以防萬一我帶了一個過年在鹿耳門天后宮當仙女求的紅色平安符。陰森、恐怖是主流文化對公墓的偏見,大家總是避諱去談它,但當理解之後,會發現很不一樣。

「咻~~~~~。」一台飛機離地靠得很近,蘇峯楠老師說南山公墓靠近台南機場,飛機與公墓緊緊相連,因為機場興建需要大片土地,公墓徵收建設容易,機場因此就蓋在這裡。南山公墓離家齊女中很近,高中時候的我也如此刻聽著巨大飛機聲響,但當年身穿藍色水手服的我,卻不知道當時習慣了的飛機轟隆聲,與多年後的這場導覽有關聯。

蘇峯楠老師帶我們走過火化場,兩只些微生鏽的貨櫃擺放一旁,老師說那是當時維冠大樓倒塌(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因為火化場空間不夠,被拿來擺放罹難往生者遺體的大貨櫃。我們從一處小門進入墓地,開始今天的公墓小旅行。

墓的結構

墓的結構示意圖

蘇峯楠老師說,若是要建墓,環境和墓體都講求風水,後背靠山、前方有水或小山是最好的風水寶地。南山公墓裡有日本時代引進的日本佛教立柱墓,也有一般常見的漢人墓。一般傳統漢人墓碑的結構也很有趣,中間一塊墓碑印刻往生者名,墓碑上頭刻字通常伴隨一長串雅字,多半不直接連續露出本名三個字,一些有錢人會冠上具名無實的官名彰顯聲望和財力,有些人死後會替自己取戒名,有些墓碑則非專屬一人,是某姓人家代代之墓。

漢人墳墓的結構就像是一把穩坐的扶手椅,墓碑後方一道圓牆供無形的靈魂靠躺,石牆後方的土丘埋葬遺體或骨灰盆,是死者身體安眠的地方,老師叮嚀:「盡量別踩踏到那裡。」墓碑緊連供桌,兩側伸出的石牆手叫屈手,有些有錢人家的墓還會有二屈手、三屈手。墓的前方有拜亭,拜亭前方有明堂一塊空地,明堂是所謂風水聚集地。最前方一座土地公小廟或立上一個「后土」小牌子,這裡的土地神通常不是正神,而是地方的土地龍神與山神。墳墓的構造就象徵人在這裡,穩穩坐在牢固的石作扶手椅,依山傍水,先人仍在。

南山公墓是全台灣風水最好的地方嗎?老師說並不一定,但是對府城市區來說,是較好的風水地點。而也因為這裡是墓地,旁邊一條竹溪仍保存著很好的生態環境。每座墳墓不是個體,它們彼此跟空間、環境緊密的連接在一起。

南山公墓裡的竹溪仍然很乾淨

墓的政治

奇美許文龍家祖先的墳墓,前方立起石柱預防被佔地

除此之外,墓跟墓也有政治關係。政治是一種資源分配,因為土地有限,墳墓之間常常互相碰觸、侵佔。若是有錢人家祖先的墓怕被佔地,常見的做法是在墓體周圍佇立石柱或圍上一圈鐵絲網,保護祖先的椅子。甚至連家祖先連城璧的舊墓前方聽說設了一個假的墳墓,為了不讓他人破壞自家墓碑的完整。

但是墓與墓彼此的愛恨情仇,也比不上城市發展政府要遷墓的速度。我們走過南山公墓的大小墳墓,墓碑上面都用紅色噴漆、標籤紙做了記號,先人們在此成為一組數字,已經要準備被遷移。

南山公墓的代代人

蘇峯楠老師在《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裡的〈歡迎光臨臺南夜總會〉文章說:「南山公墓的歷史,就是台南府城歷史的縮影。」南山公墓重要且珍貴,1953年石陽睢的〈臺灣名墓考〉和莊松林的〈臺灣的明墓雜考〉都研究到這裡。荷蘭東印度公司時代的華人頭家曾振暘1642年逝世,他的墓碑就座落在南山公墓,成為全台灣目前最古老的墳墓。鄭成功的兩位妃嬪曾蔡二姬也在此長眠,連橫的《臺灣通史》記錄錯曾姓嬪妃的姓氏,石陽睢還因此改正。擅寫書法的林朝英、牧師巴克禮、日本時代第一位博物學家王雨卿、台南幫的侯雨利都葬在這裡,公墓裡也有少數的平埔族墓碑。漢人、原住民、外國傳教士,南山公墓反映了府城的歷史與族群。

城市發展和墓地

只是,一邊抄寫著老師的導覽話語,看著身旁的灰色墓地,代代人在土地上留下印記和足跡,歷史很長遠,但是我們這一代人死後,卻不再有那灰色扶手椅。土地有限,我們會是靈骨塔小抽屜裡的一只罐子,貼上一張小頭像、寫上名字。1997年出生的我甚至不敢篤定,到了我死去之時,安放我的會不會是更小更小的抽屜。

然而南山公墓可能也難逃這個命運,因為即將被遷移。

我注視著圍牆外一處鐵皮遮陽處,幾張鐵皮搭建成一個不算房子的寮舍,前面擺上一張白色塑膠椅,對外的鐵皮上頭寫著撿骨人與他的電話,讓我想起印尼小說《美傷》裡的守墓人。小說、卡通、電影裡的墓地想像不一樣,但卻為什麼歐洲文人仕紳的墓地可以發展成觀光勝地,讓人追憶歷史和文學作品,南山公墓同樣存有精彩的歷史,但卻要持續被遷移?

撿骨人與他的寮舍

城市發展必然面對土地分配的問題,墓地與環境相連、和歷史緊依,筆記本的最後我抄下蘇峯楠老師的這句話語:「墓地有沒有與城市發展共存的可能?或許執政者可以更謹慎的去了解墓地的歷史與環境,待真正的理解之後,再做政策的決定。」

我想起怕鬼的我高中時候遇見一位看得見靈體的同學,會怕但很好奇,我巴著她問了關於鬼魂的許多問題。她說著鬼魂其實無時無刻與我們同在,跟存有呼吸的人一樣,各處都有他們的蹤影。我問她該怎麼面對我自己的膽小問題?她說著,是我們對他們有偏見,面對他們的時候,會怕但不用刻意躲避、不用緊緊相逼。鬼魂和他們的墓碑或許有同樣的聲音,我們都只是,想要和平共處而已。

— —

附上這次南山公墓小旅行踏查墳墓順序:

  1. 連城璧、連家先祖墓

2. 王雨卿墓

3. 侯雨利墓

4. 皇明顯妣夫人洪氏墓

5. 林朝英墓

6. 劉大粒墓

7. 林文賢墓

8. 皇明藩府曾蔡二姬墓

9. 吳家祖墓

10. 陳震曜及其父墓

11. 施瓊芳墓

12. 黃景琦墓

13. 侯耀江墓

14. 木戶多仲家之墓、黃家祖先墓

參考資料:

  1. 「南方共筆x觀臺灣 — — 南山公墓小旅行」Facebook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47448408743327/。
  2. 蘇峯楠。2019/02/06。〈歡迎光臨臺南夜總會──臺灣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墓地「南山公墓」〉。《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址:https://gushi.tw/nashan-cemetery/
  3. 蘇峯楠。2019/02/21。〈映照府城400年,南山公墓如何與現代城市並存?〉。《報導者》。網址: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tainan-nanshan-cemetery-heritage/。


(原文寫於2019年3月)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江婉琦小名珍珠。學人類學。本人很內向,內心很厚話,喜歡畫畫和寫作。 Email:p16028621@gmail.com
  • Author
  • More

書裡沒有寫到的故事--七千元的房間

死掉的火車(keretamati),以為就此死掉的生活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新書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