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塔拉拉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讓愛發電]什麼是素養?淺談108課綱

塔拉拉
·
·

台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於103年11月發布,並於108年8月正式上路,因此又稱為「108課綱」。[1]從正式實施以來到現在,已經一年多的時間,從小學到高中,教學活動也有很大幅度的變動。今年姐姐入學小學一年級,也是適用新課綱的第二批學生。

在108課綱資訊網中有提到,108課綱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2]的確以前在學校習得的知識,逐漸與社會脫節,往往學生畢業進入社會企業工作,就算是相關科系,仍有一段陣痛期,必須學習工作上所需的相關技能與知識一段時間,才能真正成為獨當一面的工作者。除了學校傳授的知識過於空泛,流於紙上談兵,主要原因在於以往教育現場,多採單向的傳授課本上的內容,但並未強調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並帶領孩子在求學過程中,找出自己的興趣和強項。@YulinaHuang還在過別人的人生?你以為的成功,其實只是高於平均值提出,

「主流」事實上是標準化的產物,當大家都這麼做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跟著大部分人做,應該不會錯的心理,卻不考慮是否適合自己,或是否喜歡。

108課綱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的主軸,「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局限於學科知識及技能,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3]

光看教育部的解釋還是讓人摸不著頭緒,如果素養指的是整合的能力,那為什麼坊間還有這麼多補習班打著學素養的課程? 在@施典志從科技改變編輯工作的案例,來看什麼是 108 課綱談的「素養」中,指出現今編輯工作型態的轉變,從以前只需處理文字,到現在還需要圖像,影音的制作和編輯能力,以及管理與資源調度能力。過去的教育傾向單一技能,但往往以不足以應付現在的工作需求。

「什麼都會一點,而且願意、能夠快速學會新東西」,我覺得就是 108 課綱裡講的「素養」。

108課綱對於國小,國中,高中的影響[4]

國小: 母語課新增7種新住民語。「電腦課」不見了,改為融入各科。

國中: 增加科技領域、彈性課程強調跨域整合、數學課可以使用計算機。

高中:每所高中都要有自己的校訂特色課程。高中必修課大幅下降,選修課達1/3。學習歷程檔案與各科系自定甄試,在申請大學時占比將提高到50%以上。

從各方各面來看,108課綱的修訂,對於未來教育的走向,是往好的方向走的,但這一年多實施下來,仍然衍生出許多檯面下的問題:

  1. 要資源多,長時間觀察才能真正作到適性揚才: 要如何才能發掘每個孩子的獨特性,並且整合所學跨領域的與生活結合和學習,短短幾堂課,幾個小時,老師是很難在課堂上作到的,最需要投入的反而是家長,所以坊間才有一間間補習班打著素養招牌,強調科學融入生活中學習的STEAM教育法,如果家長都需要工作上班,送補習班是養成素養最快的捷徑? 以結果論而言,孩子仍然擺脫不了補習班的束縛。另外,學校裡的多元表現,是否意味著孩子必須多才多藝,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競賽,要夠突出,才能被申請的學校青睞,如果家庭本身資源有限,那麼教育改來改去,仍然是精英的那一群才是此次課剛下的受惠者。
  2. 高中必修課程下降,有目標的孩子才會把握時間: 高中必修課大幅下降,選修課達1/3,對於有目標的孩子無疑是多出許多時間去作自己喜歡作的事,增加自己的見聞。但對於自律性不高的孩子,多出來的時間,是沉迷於網路還是遊戲?還是依然被爸媽送去補習班呢?

我們教育的下一代,許多新興的工作型態,多是仰賴網路的無遠弗屆來完成,善於利用網路是很重要的,但在我們不斷強調養成閱讀思辦的能力之下,孩子能否懷疑網路上所給的一切資訊,並企圖自己找出答案,才能真正以網路科技為工具,賴以為生。在@WencheWu 的 【閱讀筆記】我們以為社群是連接彼此的海洋 卻忘了腳下相連的土地-《群島》 中指出,台灣有99%的人都擁有社群媒體,社群上世代的分裂,總是以不同世代的零散特色來區分彼此,弱化了每個人的獨特性。大家在社群裡尋找同溫層,深怕自己沒有跟上別人的腳步,但又羨慕特立獨行之人。但教育的重點應是教育孩子往內尋找,往內探索自己,唯有自己站住了腳,才不會被科技與眾人的洪流沖走。

[1][2][3]資料來源:108課程資訊網

[4]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108課綱最強懶人包:從學知識到學素養,8張圖看懂108課綱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