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筆記】四星推薦!末日病毒與可愛半獸人男孩的冒險-《鹿角男孩》
末日病毒出現威脅人類生存,《鹿角男孩》2021年上映時,可說是巧妙呼應了當時正在肆虐全球的疫情,當然男主角可愛的外型及超齡的演技,也讓這部作品擄獲不少觀眾的心。時隔近兩年,劇情也走向第二季,儘管新鮮感稍微減退,一貫的「黑色童話」風格與簡潔有力的敘事,讓它依舊值得一個四星推薦!

【閱讀筆記】台灣文學的起始與百年發展—《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
如同每部電影最後的工作人員名單,每本書的版權頁,或許是其中最重要,卻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在享受內容的同時,讀者經常忽略除了作者以外,其他幕後人員的努力;就如同出版如此自由的年代,很容易遺忘前人是如何披荊斬棘、以青春甚至生命,開闢言論自由的道路。

【閱讀筆記】以漫畫來一場台灣民主歷史教育—《漫談台灣——通往黎明的路上》系列
回顧台灣歷史,至今仍有許多尚未被好好探討、釐清的事件與創傷,但在探究真相的同時,如何讓這些相對嚴肅的議題更加親近人群,或許是另一個台灣歷史教育必須面臨的難題。「漫談台灣 —— 通往黎明的路上」系列,大概可以算是這方面的先行者,藉由漫畫的敘事,企圖喚醒台灣社會塵封已久的那些「不能說的秘密」。

【閱讀筆記】他們幻想 也勇於賭一把島嶼的未來—《島嶼幻想曲:戰地馬祖的想像主體與未來》
因為地處遙遠、人口不多,就連交通也不太方便,馬祖可說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離島,尤其是在「親中」的標籤之下,甚至曾經出現過「金馬割棄論」,提議讓國軍全面撤離曾經的反共、保衛台灣最前線。在各種複雜的因素作用下,對於「台灣」的主體認同已經逐漸成為主流,但在「台澎金馬」逐漸被約化成「臺灣人」的同時,犧牲的卻可能是彼此理解、包容的能力,以及更多面對未來的能動性。

【追劇筆記】五星好評!以幕僚職人劇包裝的溝通教科書—《人選之人-造浪者》
同樣的選舉題材、幾乎是無縫接軌的上線時間,很難不讓人將《人選之人-造浪者》與不久前介紹過的《造后者》拿來比較,尤其在韓劇盛世的年代,許多人對於這部由謝盈萱、戴立忍、陳姸霏、王淨、黃健瑋等人主演的台劇,感到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然而,相較於《造后者》讓人有點失望的灑狗血劇情,《人選之人-造浪者》倒是令人驚豔地精彩,五星好評更是實至名歸!

【追劇筆記】三星半尚可!戰爭場面缺席的二戰諜報影集—《越洋救援》
迷你影集《越洋救援》描寫的正是1940年代,一群美國公民動用各種關係,在13個月內救出多達2000多位難民的真實故事。雖然只有7集,但整體的劇情並沒有想像中緊湊,複雜的故事支線更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儘管加了許多歷史上的知名人物作為襯托,但看完總有種空虛的感覺,因此只能給個3星半評價。

【閱讀筆記】原來臺灣人是如此被觀看—《臺灣人意象:凝視與再現,香港與大陸影視中的臺灣人》
電影、電視劇作為大眾娛樂,已經深入現代人的生活,尤其有了各種影音平台,就算不出台灣,同樣也能夠接觸各國的影視作品。儘管如此,在藉由這些作品接收外來資訊的同時,觀眾或許很少會想到,其他國家的觀眾同樣也會藉由影視作品,來建構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一切認知,尤其是在作品中的台灣,其實只是基於製作團隊「想像」的情況之下,意識形態所形成的濾鏡,更容易打造出一個與現實完全不同的「奇觀」。

【追劇筆記】三星半尚可!以為會談政治宣傳 其實重點還是在痛快復仇套路作品—《造后者》
權貴的棄將,運用廣告宣傳來幫助正義的化身登上大位,看到這樣的大綱,不得不讓人想到《危機女王》與《攻敵必救》兩部與政治宣傳有關的電影,同時也好奇韓劇,會如何詮釋這樣的主題。然而,《造后者》終究無法離開正義必勝、痛快復仇的韓劇公式,過於完美的人物塑造,加上缺乏創意的劇情發展,也稀釋了不少選戰情節所應該要帶來的亮點。

【閱讀筆記】在金魚的夢境中 體悟成長的意義—《金魚夜夢》
睽違了超過兩年,吾友薇晨終於出版了第二本散文集,以「金魚」為名書寫關於生命體悟、寫作、寵物「雪乖」,以及在書中佔有四分之一「金魚文學」。比起第一本散文集《青檸色時代》,或許是經歷了更多生與死,讓《金魚夜夢》中的薇晨顯得不再青澀,儘管青春尚未遠去,在清麗的文字中卻也暗暗透出對於人情世(事)故的無奈與坦然。

【觀影筆記】四星半好評!醫護也是人 這是一部「沒有壞人」的電影—《疫起》
比起完全脫離「看著主角解任務,展現人性光輝、突破重重關卡,最後證明正義必勝」的敘事,《疫起》中確實還是有著同樣的元素或邏輯,但或許是疫情的經驗,讓這樣的邏輯顯得並不那麼重要。尤其是在呈現主角們無私奉獻偉大情操的光譜另一邊,其實更多的是讓觀眾意識到,並且反思「醫護也是人」的事實。

【閱讀筆記】關於不實資訊與他們的產地—《真相製造: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
假新聞、認知作戰,自從2016美國總統大選、2018台灣公投等事件後,這些詞彙便經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然而,到底什麼是假新聞?它們從何而來?又會對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閱讀筆記】從本土電影看百年臺灣文化史—《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
隨著數位修復的技術革新、被修復的作品逐漸增加,未來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珍貴的畫面得以重現在現代觀眾的面前,在那之前,由春山出版的《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也會是一本不錯的預習教材。

【觀影筆記】比起養育小孩 當頂尖殺手簡單多了(?—《格殺福順》
作為一部結合暴力美學、黑色幽默、家庭教育、性別議題,甚至還有教育議題的大雜燴(?),《格殺福順》的「爽度」無庸置疑,雖然在打鬥前的預測總讓人有種《福爾摩斯》的既視感,但娛樂性絕對足以獲得4.5顆星的高評價。

【閱讀筆記】女性能否用身體來換取權力—《北港香爐人人插》
1997年由作家李昂所出版的《北港香爐人人插》,由因為反送中來到台灣的香港插畫家柳廣成重新詮釋,於2022年推出漫畫版。原本的文字轉化成圖像,儘管只有單純的鉛筆繪圖,筆觸所帶給讀者的震撼卻似乎更加強烈,而跨越超過20年來到現代的核心問題,尤其是在女性主義與性別平權逐漸萌芽,同時各種「女神」滿天飛的現今,或許再適合不過。

【閱讀筆記】二戰少年兵的足跡 遠比我們想得遼闊—《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
「少年兵」是台灣人集體記憶的重要一環,但理應跟著日本國軍遍佈東亞各地的足跡,卻通常只留下日本工廠、東南亞及中國等幾條主要的路線,臺灣人踏足滿洲國的紀錄,或許因為人數稀少,長久以來往往少見於主流的歷史論述當中。

【追劇筆記】四星推薦!結合人工智慧的職場喜劇—《我把社長解鎖了》
儘管演員都是生面孔,靠著緊湊的劇情,還有集集都超級吊人胃口的結尾,從Netflix排行來看也是吸引不少觀眾的目光,但最後的謎團真的太好猜,理應是最大的「梗」變成「沒梗」不只可說是整部影集的致命缺點,也讓它最高只能獲得四星推薦的評價。

【追劇筆記】五星好評!相對於死者 倖存的人只能彼此取暖獲得救贖—《在車上》
得知《在車上》是改編自《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中的幾個短篇故事,其實有點訝異,包含深刻卻不至於晦澀的劇情、充滿能量又不到露骨濫情的演員表現,都讓人除了只能毫無掛念的給出五星好評,同時也想要重新翻翻村上大神的這本作品,看能不能稍微更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

【閱讀筆記】泰北離散華人 永續背後的真相與挑戰—《借土養命:從雲南到金三角,從毒品到永續農業,一個泰北華人社區的民族誌》
因國共內戰而流落異地,儘管其中有人輾轉來到台灣,也有人選擇留下,並成為他國的子民。原本是「借土養命」,隨著時間流逝逐漸轉變為落地生根,這群被泛稱為「孤軍」的前國民黨軍人與其家眷後裔,儘管流亡在外,卻仍舊以中華兒女自居,並藉由種種方式來維繫其「純正的」中華文化。但當新時代來臨,世代間的齟齬開始出現,看似永續的生活方式,也逐漸產生裂痕。

【追劇筆記】四星半好評!關於義大利首位女律師的故事—《律師女王》
以義大利首位女律師的故事為基礎,《律師女王》講述了在男性為主的法律界,幾乎是稀有動物的女律師「莉迪亞・波艾特」,如何不斷以各種方式,證明自己的能力並且對抗整個世界(包含其他女性)。緊湊的劇情加上演員的亮麗表現,讓它足以獲得四星半好評。

【閱讀筆記】當天災成為必須共存的日常—《K.I.N.G.:天災對策室》
全球暖化、極端氣候,過去被認為是異象的天災,如今出現的頻率卻大大增加,尤其在傳播科技的進步下,遠在天邊的災難,瞬間就能跨越空間距離,如同在你我身邊的日常。或許總有一日,我們終將學會與天災共存,但那將會是什麼樣子?儘管有些科幻,但藉由《K.I.N.G.:天災對策室》這扇窗,或許呈現了某種對未來的想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