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連右手都不知道,左手在做的事
那沒有被記錄的第12個提問
馬特市上的獎金獵人分明不少,卻惟獨是這個覆盤文活動的參加人數卻少得可憐。是因為寫作前還需額外騰出一小時的時間收聽訪談嗎?還是 @閱讀筆耕 的文字紀錄寫得太好、太完備,把人嚇怕?重看聊天室的訊息紀錄,意外發現竟有一則提問及其回答沒有被記錄!?
可能是因為 @旅讀從心 有長期作志工的經驗,加上她提及那張「志願服務榮譽卡」, QA 時間一到,@swiftevo 就問旅大有否聽過 hypercert。起初旅大的回答是沒有,但就在聽過簡單的概念說明後,就提及「志工銀行」的概念作回應。筆大也在聊天室貼上供其他聽眾延伸閱讀的網頁連結,讓兩位相約無人駕駛深談。(可能是覺得偏離主題吧…)
個人參與志願服務的記錄及認證機制
簡單來說,由於 hypercert 允許利用區塊鏈技術,為某些技能或經歷生成數字化的認證。所以,它也可以用來記錄一個人的志願服務時數、內容及相關細節。由於區塊鏈不可篡改和信息公開透明的優勢,當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志願服務經歷時,這類數字認證能給人相當可靠的印象。
至於旅大所提及的「志工銀行」,應該是指新北市政府所推動的「佈老時間銀行—高齡照顧存本專案」。查找資料,美國、日本和瑞士也有類似的方案或制度,其特別之處在於志工的服務時數能被儲存,之後志工本人年老時,或是志工親人有需要時,可以選擇提領「時數」來換取需要的服務。
純良動機重要?還是有人參與即可?
僅就促進志願參與而言,這種方案確實可以鼓勵更多人投入志願服務。當想到自己也會有身體衰敗的一天,自然就能易地而處,恩待和憐憫他人。但無疑,這已經顛覆了志工們無私奉獻的初衷,變成一種儲蓄。也許會有人認為,是無私奉獻還是有償交易,這對一件志工事項來說並不重要,因實際上真的缺乏人手去分擔社會的需要。把志工的標準強行提昇至這種聖人的高度,是不必要的。
我認為這種方案,與家長用獎勵誘使小孩承擔家務的責任,會產生同樣的問題。持續依賴獎勵,孩子會認為做家務必須有獎賞,失去主動幫忙家務的內在動機,也無法理解分擔家務是一種愛和無私奉獻的表現。以獎勵作推動,孩子會把家務「做完」;以愛作推動,孩子才會把家務「做好」。
志願服務的存在,就是要呼籲人把關注從獎賞和利益轉到愛與奉獻之上。若非人手抵達了嚴重短缺的時刻,還是先考慮以加班費來解決,明確地區分志願服務和有償工作吧。
作者附註
標題的典故出自《聖經》的馬太福音6章3-4節:「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原文是指施捨的事,在此文中被指作志願服務。
日復一日千萬人,只為五斗折其身。一點支持舒作者,解除腰痛感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