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哥本哈根三部曲1》:你如何定義自己的童年?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你對童年的印象是什麼呢?是一段值得回憶的快樂時光,抑或是不忍卒睹的瘡疤呢?
圖片來源:博客來

我總是跟朋友開玩笑地說我沒有童年,原因是我的童年在無止盡的練琴、比賽、考試中度過,我總是在練琴的時候聽見外面鄰居孩子們的玩樂嘻鬧追逐聲,我在屋裡羨慕著他們,而他們也在屋外羨慕著我,他們見證了我把那些破碎的音符串成美妙樂音的過程,在他們的心目中,學音樂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我總覺得自己的童年有著缺憾,那些本應該屬於我盡情揮灑的童年歲月就在我身邊悄然溜走,好似與我有一些關聯但又有點陌生疏離。

翻開這本丹麥國寶級女詩人托芙的自傳式小說,我才驚覺我錯了!我不該誤以為自己沒有童年,我的童年只是少了些玩樂的回憶,但我擁有父母滿滿的愛與關懷,即便沒有富足的物質生活,但我們的需求總是被高度回應,也擁有父母與祖母的高品質陪伴,我的童年刻板印象從此翻轉,因為在哥本哈根三部曲的童年回憶中,我看見了一位小女孩的脆弱與孤獨,父母的漠視在小女孩的心中劃出一道道血痕,只能藉由寫詩抒發內心幽微的渴望,離開文字後又陷入淒風苦雨的絕望之中。

作者以第一人稱的筆法娓娓道出童年時期的家庭氛圍,看似寧靜無雨的母女互動,潛藏的是母親對女兒的冷暴力,當父母不在乎子女的感受,甚至連搭理都沒有意願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精神虐待,女兒總是膽戰心驚地關注母親的一舉一動,深怕自己的言行觸怒到了母親,幾乎是以繃緊神經的狀態度過每一天,偶爾母親也會有對自己露出笑容的時刻,這也讓女兒有了理由說服自己母親是有愛的,於是童年便在這種矛盾的情緒中折騰著。除了母女關係疏離之外,父親與母親的價值觀也時常因為迥異而有所爭吵,父親與哥哥的互動也時好時壞,終究因為歧見而分崩離析,一個看似完好如初的家庭,實際上卻千瘡百孔,與我們所熟悉的許多家庭背景有著高度的雷同,看了也特別有共鳴。

而作者書中的小女孩不僅在家庭中被冷落,在與同儕之間的人際關係也不自覺會偽裝自己,因為恐懼不被喜歡而讓自己戴上面具隱藏自我,只能在閱讀及書寫中尋找心靈寄託,卻也因此奠定了創作才能,屬於童年的秘密是一首首的詩,也盼望著自己有一天能聲名大噪,離開那個亟欲脫身卻又難以卸除的悲慘童年。

作者在50歲左右的年紀回望自己的童年,一切仿若昨日歷歷在目,優雅又耀眼的文字美得令人不敢直視,有一股灼熱的刺痛,強烈卻又吸引著讀者想沈浸其中,是我個人閱讀體驗少見的驚艷之作,除了作者本身的文字底蘊之外,馬來西亞裔的譯者也居功厥偉,是一套非常值得收藏的經典之作。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兒童繪本】10件事我做了,世界會更好

在犯罪的權力結構之下,我們不需要完美的受害者《傑尼斯男孩、創傷與偶像的告白》

叛逆,是為了想長大:心理學教授的雙寶爸,解析青少年冷漠、敏感、易怒的底層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