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長週記 20241013|敬老
本週週記摘要:「敬老」,不只是重陽節的事,也不只是長輩的事,是整個社會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對待老化,這樣一輩子的課題,需要青壯世代、長輩一起來,公、私協力共同來落實,每一個人幸福的在地安老。
--
大家好,我是苑裡鎮長劉育育。
本週的10月11日(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們傳統的重陽節。各級政府機關、民間團體,都有舉辦大大小小的敬老活動,苑裡鎮公所也一樣,在這個季節轉換的時節,對長輩們表達我們的關懷與照顧的心意,補助各社區辦理共29場長壽會敬老餐敘,邀請長者出來走走、多多與左鄰右舍互動。
在此,除了祝福鎮上的每一位長輩重陽敬老佳節快樂,我也想趁著這個機會,再談談我對「老」的想法。
前一陣子,我們為了鎮公所敬老計畫,到鎮上的社區關懷據點、活動中心、樂齡學習據點、宗教信仰中心等等,舉辦了38場的下鄉巡迴說明會,與長輩們面對面,討論社會福利。
除了說明政策,我也留下時間,聽聽長輩們的想法:關於「老」,他們最擔心什麼?最害怕什麼?對於他們來說,「老」的過程當中,最讓他們煩惱的是什麼?
我想告訴大家,我從長輩們的言談當中,歸納出一個很令人心疼的結論:
長輩們最擔心的,就是怕自己生病、受傷,變成一個沒有用的人、變成子女的負擔。在內心深處,他們對於自己的老去,充滿了恐懼與不安全感。
因為我們的社會,對於「老」這件事情,在過去都理解得不夠深、不夠完整全面;甚至有時候,常常是避諱談這件事情。
這讓老化時刻來臨的時候,我們缺少真正充足的知識與智慧,來面對我們的身心機能逐步衰退的過程。
舉例來說,很多子女都對於「勸長輩看醫生」很苦惱。覺得長輩怎麼都不願意去醫院做正規健康檢查、誨疾忌醫,實際上,不是他們固執、不願意去看醫生,而是因為一個很複雜的心理機制:
許多長輩「不敢」看醫生,因為害怕一旦看了醫生,檢查出來有任何毛病,自己會拖垮子女的財務、排擠孫輩的教育資源。如果兒孫都在大城市甚至國外工作,並不陪伴在他們身邊,就更令人恐慌了。而過去對養老機構的污名、部分養老機構經營不善的新聞,更讓他們害怕被送到養老院,不敢正面面對自己身體可能的衰退與疾病。
我從他們的言談當中,發現了這一點。我認為,要解決「老」所帶來的恐懼或是挑戰,必須從這個根本上來去解決。
最最首要的任務,就是讓他們感覺到,我們會陪伴在他們的身邊、陪他們一起老去,我們可以一起用健康、正面的心態來面對「老」這件事,以及「老」並不代表沒有用,也不等同必然的身心衰弱。
實際上,我們的社會,真的也已經投入了相當大的資源,想要好好陪伴每一個人安老。今年,中央政府投入長照的總預算是800多億,明年還會更多。其他大大小小的公私部門資源,更是充沛。那麼,為什麼長輩們還是感受不到支持、長期處在不安全感當中呢?
原因或許有很多。但站在我的崗位上,我會說,作為基層行政單位的鎮公所,絕對是當中可以發揮關鍵力量的角色。
將中央的資源、政策,青年人的溫暖與愛意,傳遞到每一位長者的手上,讓他們明白,我們真的很感謝他們的付出,即便他們身心機能隨著時間衰退,他們依然是一個「有用的人」,不是大家的負擔;也讓青年、中壯年在生命年輕的時候,開始接觸「高齡」、「老」這樣的生命狀態。
因為身心機能衰退所帶來的不便,我們不會、也不應該讓各家的子女來獨力承擔,而是該由政府、社會的力量一起來努力,做到活躍老化的理想,並讓台灣成為老有所終的樂土。
俗話說,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我現在想說,照顧一位長者,同樣也需要全村的力量。
做好這個工作,不只是為了我們的長輩,也是為了我們自己。老化是每一個人人生的必經之路,在當代城市化、少子化的背景下,未來的我們,會比我們的長輩更需要集體的支持,才能尊嚴、體面而舒適地走完生命最後一程。
舉例來說,我們在過往老人文康中心的課程基礎上,增加了「銀髮健身」的課程。這是在我們公所團隊努力下,特別新開的課程,目標就是增加長輩肌耐力,延緩老化的體適能運動。
接下來,如何以個人、家庭作為單位,掌握社區人際網路的力量,整合公私部門資源,支持每一位苑裡的長輩,無論是在健康 、亞健康、衰弱、失能的哪一個身心狀態,都可以感受到社會最大的支持。
相信這樣一來,許許多多的「長照悲歌」可以不再發生。我們為人晚輩的,內心也不會再留下這麼多遺憾。
我剛好也在這週六參加了一年一度的盛事——「亞太社造論壇暨學術研討會」,今年主題「社造30:世代進行式」,也多個場次談到「超高齡社會」、「樂齡」、「長照」、「醫療」的議題。論壇現場我除了跟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的朋友有機會簡短的交流之外,也和讓我相當尊敬的台灣社造前輩交換意見,剛好衛福部、國發會的長官在論壇現場,特別談及「超高齡社會」的挑戰,醫師前輩談到及現金給付無法解決的真實問題,期待未來台灣社會能有公部門和民間提出創新解方。
苑裡鎮公所正在與在地醫療團隊、社工師、職能治療師、護理、在地士紳賢達們一起努力想想,明年我們邁入超高齡社會,怎麼樣迎接一起正向、積極面對「老」得健康,「老」得快樂的時代。
「敬老」,不只是重陽節的事,也不只是長輩的事,是整個社會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對待老化,這樣一輩子的課題,需要青壯世代、長輩一起來,公、私協力共同來落實,每一個人幸福的在地安老。
邀請大家跟我一起來,完成這個大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