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69|成功網紅的成功模式跟你想的不一樣

閱讀筆耕
·
·
IPFS
如果你不透過寫作思考,你只不過是以為自己在思考。——美國電腦科學家 Leslie Lamport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雨果.Hugo,目前和閱讀筆耕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每週一上午 6 點派報)。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 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每週一上午六點迎接創作美好時光。

  •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瓦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從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使用我們的折扣碼「IMOYU92」,額外享 92 折優惠!

  • 閱讀筆耕在鏈習生 Chainee 新創的 LINE 社群,每週五晚上會舉辦新手迎賓專題,歡迎你的加入接軌 Web3 世界。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69|成功網紅的成功模式跟你想的不一樣
這份電子報每週精選數則「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的交流,鼓勵大家踴躍說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取「IMO」(In My Opinion)作為名稱中的一部分。

我們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不侷限於寫作)、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好消息!感謝漫遊者文化提供 1 本翻篇》作為【創作者經濟 IMO】閱讀推廣活動使用,以下為書籍簡介:

《翻篇》是知名知識付費平台帆書(原樊登讀書)編輯部的出版讀物,收錄基於 42 本好書發展而來的 42 篇優質文章,讓大家早早和這些經典相遇,翻開書頁,開始新的一段(人生)篇章,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了,不再糾結。

除了闡釋和賞析一本書的精要以外,文章還會引用其他書中類似的觀點和金句。這樣讀一篇文章時,你不僅能了解這本書,還能順便發現其他好書。

我們預計在日後的 IMO 語音活動中舉辦抽獎贈書,詳細活動資訊將於後續電子報及 Discord 社群公告,敬請關注!


❏ 本週焦點

🔸 嚴禁暴雷!《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紙本限定賣到缺貨
🔸 成功網紅的成功模式跟你想的不一樣
🔸 麥肯錫工作基因
🔸 與點堂創業甘苦談
🔸 會平庸的人就是會平庸,跟 AI 無關
🔸 Paul Graham 的最新文章《寫作與不寫作》
🔧 提升效率工具:瀏覽器書簽/收藏夾管理器
🔧 Notion 應用教學:建立客服網頁讓回報資料更方便
🌍 我的幣圈奇遇記
🌍 比特幣白皮書 16 歲了!從絕境中誕生的 BTC,如何引爆全球革命?


嚴禁暴雷!《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紙本限定賣到缺貨 from 中央社

由日本小說家杉井光撰寫的《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標榜絕不可能推出電子書,唯有紙本才能體驗當中感動,甚至一生只能體驗一次,被讀者盛讚絕非普通推理小說,作者將「紙本書」載體化為最大的關鍵道具,強制讀者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皇冠出版團隊告訴中央社記者,全書在台灣上市 1 天後就緊急再刷,2 刷還在印就緊急 3 刷, 2 刷印好的同時收到緊急 4 刷通知,目前全台大缺貨中。

雨果・Hugo 🙋 IMO :行銷的五感體驗

作者巧妙地把紙本書本身化成破解劇情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無法出版成電子書,光是這樣的切入點就非常吸引人,也進一步強化了在特定的使用情境中,紙本書的不可取代性。

這讓我想到,在行銷領域中有一種方式叫做「五感體驗」,透過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嗅覺來強化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連結,紙本書每一本拿起來的重量、厚度、質感、甚至是味道都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人仍然脫離不了紙本書。

若純粹將紙本書作為文本的載體,或許容易被電子書給取代,但若能像這《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充分發揮紙本書的優勢,反而創造出另一波話題。


想當網紅嗎?紐約大學 2024 最新研究揭露:成功網紅的成功模式跟你想的不一樣 by 朱麒

2024 年10 月,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的學生 Kazimier Smith 發表了一篇極有意思的論文,這份論文的名稱叫做《網紅動力學》,研究 IG 和 TikTok 上的 1369 個網紅,從萬維鋼分享的重點帶來 3 個關鍵學習。

1. 穩定輸出,比爆紅更重要

Smith 在研究中說:「真正的粉絲成長,是靠長期穩定的優質內容。」

2. 商業內容,不會影響粉絲忠誠度

只要內容品質保持一致,商業合作反而能為創作者和觀眾帶來雙贏。Smith 建議,即使只有一萬粉絲(甚至更低),也可以開始接商業合作;關鍵是要確保內容品質和相關性,以及乾貨和商業內容比例的拿捏,他甚至給了明確的數據建議⋯⋯。

3. 網紅是份全職工作

Smith 研究顯示:每月至少需要製作 10~15 則內容,薪資才能維持穩定成長。他建議:「這是一個嚴肅的、專業的職業。你需要如同上班一樣每周工作四、五十個小時,你需要有長遠規劃,你還需要做一些自己本心不想做的事情。」

閱讀筆耕 🙋 IMO:最難達成的是一致性

關於第 1 點,我想到《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的作者 John Lee Dumas,他致力提供聽眾「免費、有價值的一致性」Podcast 節目,他認為這三個元素之中,最難達成的是一致性。曇花一現的高光時刻,不若長期維持穩定輸出的堅實可靠。

我認為「一致性」除了是更新頻率的承諾,也是維持主題/氛圍/格式的安定感,讓每一次的價值交付(平均水準以上)不會暴起暴落、風格驟變。

順帶一提,演算法常推薦一些爆款內容給我看,看歸看,很多人看的確帶來高流量,但要按下代表「信任」的追蹤或訂閱按鈕卻又是一回事。至少我會再多觀察幾次。這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要走得長久,穩定輸出比一次爆擊來得更重要。


麥肯錫工作基因 by Robin Shen

文章引用自前麥肯錫顧問公司員工,在這裡工作發現一些有趣的事:

1. 大家習慣把「下一步」掛在嘴邊

會議不是聊完就散會,一定會很清楚下一次什麼時候再開會、誰負責什麼、什麼時候交成果。

2. 溝通真的都「先講結論,再補細節

3. 有專門建立團隊默契的「small talk」時間

每次專案開始前,都會有一小時專門用來了解成員彼此⋯⋯大家會仔細做筆記。看起來好像在浪費時間,事實上了解背景資訊,有助於建立團隊凝聚力,工作效率反而會變好。

4. 「建設性回饋」是日常,沒有玻璃心

這裡的組織文化是,大家知道收到「建設性回饋」並不是表現不好或人身攻擊,而是純粹的技能提升。所有建議都會被當場提出,溝通也更有效率。

5. 每個人都會帶著「解決方案」來

不會聽到有人說「我不知道」或者「我不會」。你會聽到的是「我之前沒有直接處理的經驗,但根據目前的資訊,我的假設是 XYZ,看看大家有沒有其他想法。」這樣的組織文化讓每個人都明白,解決問題是基本盤,沒有人可以理所當然當伸手牌。

閱讀筆耕 🙋 IMO:實際運用在會議上

這些原則,都能用在會議前中後,形成完美閉環(循環),參考動線如下:

5. → 3. → 2. → 1. → 4.

多想些具體的實例,協助自己把這些資訊化為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方案:

  • 若舉行的是各自提案、腦力激盪的會議,務必要大家「事前」先思考點子,別等到開會時才當場想(原則 5)。

  • 如果得做出某種決定,「會議前」就要將所有選項寄出(原則 5)。

  • 一開始就講出重點,不要放壓軸,再回到原本設定的內容,交代事情的始末以及處理的細節(原則 2)。

  • 針對會議上的討論,最後不要說「因為沒時間了,下週再開一次會決定」,改為針對有疑慮的部分,做出「下次開會前,請某某某提出該項做法可行的數據」之類的暫時性結論,務必讓工作能繼續推進(原則 1)。


與點堂創業甘苦談 by 陳茻

⋯⋯與第一年的「亮眼」成績不同,與點堂從第二年開始面臨虧損,只能靠補助案苦撐。我面臨的岔路很簡單:放棄還是撐下去?後來在以前球隊學長的建議下,我找到球隊的一個企業家學長,希望可以尋求他的幫助。

你連客戶是誰都不知道,怎麼賣產品?」他好奇地問我。我試著告訴他,但我一時卻答不出什麼太好的答案。這句話我聽過很多次,但第一次我認真覺得這可能是個問題。在創業初期,我總是想花若芬芳蝴蝶自來,就像古早時代開店,一個帶一個,人就來了。

⋯⋯真理聽起來像是廢話,因為我當時只想要有人贊助我錢,買我的產品,想要直接的指令,不想自己動腦。但我不是那種愛偷懶的人,唯一的問題,就是我把自己塞滿了,滿到沒有吸收跟學習的餘裕了。

雨果・Hugo 🙋 IMO:了解目標受眾的特性是關鍵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我們求好心切端了一桌豐盛的中式大菜出來,卻發現客人根本只想吃 buffet。

我自己其實也剛創業不久,一開始推廣保健品時,心心念念的客群都是 A,當擁有一群鐵粉客戶後再回過頭去刻畫他們的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找出這些客群的生活習慣、價值觀等共通性後,才發現原來我的客戶群其實是 B。

了解受眾族群的特性很重要,因為這會決定我們的產品跟服務是什麼樣子,以及策略要怎麼訂。


會平庸的人就是會平庸,跟 AI 無關 by 洪大倫

平庸的定義是指能力平庸,還是表現平庸?有了現代化科技與工具後,談論原始能力根本沒有太大意義,關鍵應該是表現

一直以來我始終相信「工具中性論」⋯⋯你如果怕 AI 讓你寫作能力變差,那就天天練習寫作啊;怕 AI 讓自己變笨,那就好好讀書,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沒有 AI,就不會寫作、不會讀書、不會思考,是這個人選擇讓自己變成這樣的,跟 AI 沒有半毛錢關係⋯⋯無論工具如何進化,人類本身會什麼、不會什麼,從來就都是自己的事。不會因為有了卡西歐計算機,你就從此不學加減乘除。

不是 AI 創造或加速平庸,而是人的選擇,讓自己變得平庸。

雨果・Hugo 🙋 IMO :AI 正在拉高文章的及格線

上週,有創作者在臉書上發佈了〈AI 內容:讓你走向平庸的超級下策〉貼文,掀起了關於 AI 是否會讓人陷入平庸的討論。

我的看法是,優秀的創作者透過 AI 善於發想的優勢,大幅提升文章的產量後,再透過本身的寫作專業,將內容產出為更有人味的文章。

可預期的是,當量大質優的文章透過演算法頻頻出現在讀者眼前,讀者對文章品質的要求會變得更高;而那些只是使用 AI 產出農場文,卻無法再進一步闡釋或賦予新發想的寫作者,因為文章逐漸沒有人想看,他們要不就是精進寫作技術以求躋身進入優秀寫作者的圈子,不然就是被市場淘汰掉。

文章的及格線,將會持續往上調整。


Paul Graham 的最新文章〈寫作與不寫作〉 from 寶玉

⋯⋯AI(人工智能)徹底改變了這個世界。幾乎所有寫作的壓力都消失了。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工作中,你都可以讓 AI 為你代勞。

結果將會是一個寫作者與非寫作者分化的世界。依然會有一些人會寫作,因為有些人喜歡寫作。但在擅長寫作的人和完全不會寫作的人之間的中間地帶將會消失。不再有優秀的寫作者、還可以的寫作者和不會寫作的人,而只會有優秀的寫作者和完全不會寫作的人。

是的,這確實令人擔憂。原因在於我前面提到的:寫作就是思考。事實上,有一種思考只有透過寫作才能完成。Leslie Lamport 的表述堪稱最佳:「如果你不透過寫作思考,你只不過是以為自己在思考。」

閱讀筆耕 🙋 IMO:也能用 AI 來加強思考

前一篇文章才說談論「原始能力」意義不大,重點應該是「表現」。不過,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新發表的文章〈Writes and Write-Nots〉,卻從另一個角度探討「思考」這項原始能力。

他認為,AI 讓許多只需基本寫作的人無需再投入學習,而那些持續精進的人則不斷提升自我,久而久之形成了會寫作的專業人士和完全不具寫作能力的兩極化分布。

回到「工具中性論」的概念來看,有些人可能因為 AI 的便利而懶於思考,但也有人利用 AI 來強化思考——思考鍛鍊的強度其實是個光譜,不見得只有兩極分化,我沒大師那麼悲觀。


創作者與數位生活

推薦一個被忽視的效率工具:瀏覽器書籤/收藏夾管理器 by 倪爽

我現在用 Raindrop.io 管理書籤,強烈推薦!

它最大的優點是為每個網址截圖,並生成直觀、易讀的卡片,方便你在幾百、上千個書籤中,一眼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另一個優點是可以公開發佈自己的書籤或收藏夾,並能在管理器內直接瀏覽網頁。

順便提一下,瀏覽器自帶書籤有先天缺陷:一個網址無法保存到多個文件夾

解決辦法很簡單,在網址末尾加上 #,瀏覽器會將其視為不同的 URL,這樣你就可以把它存到不同的文件夾中。


Notion 表單應用案例教學:建立客服網頁,讓專案團隊回報資料更方便 from 電腦玩物

Notion 前幾天的發布會推出了不少新功能,而其中一個無論免費、付費用戶都立即可用的更新,就是「表單( Forms)」⋯⋯可以用來設計簡易的報名網頁、收集客服回饋,甚至用來處理團隊的工作狀態回報,乃至於記帳。

如何讓團隊成員、服務對象能夠更準確、更快速地輸入內容?「表單」這項新功能可以用來建立更有效的工作流程,並且和 Notion 的資料庫無縫整合。


創作者經濟與 Web3

我的幣圈奇遇記 by @老劉的故事

因為我本身就是個搞技術的宅男,90 年代以修理錄像機為生。對電子電路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搞清比特幣挖礦的原理後,比特幣礦機這東西一定要搞一搞。

⋯⋯比特幣難度每 14 天會調整一次,因為大量的機器入場,每次難度調整都是飛躍式的水漲船高,每遲一天入場就是損失。等元器件等線路板等芯片,還要每塊調試,真正的時間就是金錢。我的頭髮都是那時候白的。

可是看過去很容易,看未來很難。在接下來的這些年,比特幣經歷了好幾個狂漲和狂跌。由於眼光短淺,這些幣終究還是沒拿。現在回想,那時候如果有這個閒工夫去做什麼礦機,直接買幣屯著不香麼。

閱讀筆耕 🙋 IMO:我拿得住嗎?

老劉當時以單價不到 20 美金的單價買入 20 枚比特幣,繼續用第 68 期週報提到的「當事者意識」下去看,如我是老劉:

  • 我拿得住這些比特幣嗎?

  • 或者說,什麼時候我會變賣我手中的比特幣?

最近讀完高重建老師〈投資作為社會責任:我資產中以太幣佔比遠高於比特幣〉這篇文章,有個概念深得我心,就是他把比特幣視為「本位」的世界觀,比特幣對他來說是價值貯藏(store of value)的工具。

記得我第一次出國時,看到國外店家的商品標價,如果沒有把它轉換成新台幣的話,完全無法做進一步購物決策,在這個例子中新台幣就是我的本位;還有第一次我賺到加密貨幣時,和多數人反應一樣,問說這可不可以換成「真錢」,這時美元成了我的本位。

不管是哪一種本位,都只是眾多看事情的角度之一。

央行一直大力印鈔,我深信法定貨幣的價值,對標比特幣會一直流血(貶值),我也要把比特幣視為我的本位,這樣我就能長持 HODL 住它。


比特幣白皮書 16 歲了!從絕境中誕生的 BTC,如何引爆全球革命? from 加密城市

16 年前的今天——2008 年 10 月 31 日——神秘人物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發布了題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文版)的九頁白皮書,為數位金融世界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白皮書的主要創新之一是其提出的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系統⋯⋯解決了雙重支付問題,確保網路上的每筆交易都能透過共識機制進行驗證,而不依賴於中央權威機構。

閱讀筆耕 🙋 IMO:來參加 AMA 吧!

我在鏈習生 Chainee 新創的 LINE 社群,每週五晚上都會舉辦新手迎賓 AMA(Ask Me Anything),這個月的主題剛好就是「比特幣是什麼?怎麼買?加密資產如何配置?

歡迎對 Web3 世界有興趣的創作者,為先備知識打基礎,誠摯歡迎你的加入


電子報的最末,要向你預告 11 月 6 日晚上的【創作者經濟 IMO】線上語音活動,邀請到〈畫WOW!〉的站長伊恩 Ian 來作客!

IMO 人物誌|創作者的多元化探索:畫畫 x 顧問式服務 x 線上課程

IMO 人物誌|創作者的多元化探索:畫畫 x 顧問式服務 x 線上課程

我對伊恩 Ian 最好奇的地方有二:

1. 你是如何把「畫畫」這個大字的 SEO 弄到 Google 排行榜第一位?(比起「長尾關鍵字」,百搭的「大字」做起來難度相當高)。

2. 你提供這麽多服務——畫畫、網站架設、打造個人品牌諮詢、子彈筆記線上課程——這些多元化探索背後的各種故事。

邀請你一起共襄盛舉!

按有興趣開啟活動通知

❍ 時間:2024/11/06(三)20:00(時長約 1 小時)
❍ 地點:Google Meet
❍ 主持人:閱讀筆耕 Leo
❍ 嘉賓:伊恩 Ian

如果你不透過寫作思考,你只不過是以為自己在思考。

——美國電腦科學家 Leslie Lamport
Share


❏ 投資加密貨幣,懂這些就夠了!新課程募資期早鳥優惠價!

  1. 投資加密貨幣,懂這些就夠了!從新手到穩健獲利的全方位幣圈入門課

浩瀚的區塊鏈世界不是只有比特幣而已,如果你想要有系統地學習這些知識,並且不受人數、時間、場地(海外地區朋友敲碗已久)的限制,不妨研究看看(加密貨幣課程怎麼選?),報名腦哥親授這門 100% 新手友善線上課程。 


  1. 股票操盤人轉戰幣圈! 精選 10 招實戰獲利策略

另一門課重視實戰,由美國私募基金分析師領軍的專業幣圈投資顧問團隊「呢喃貓」手把手帶大家從已習得的知識基礎上,把一身的武功實際運用出來。


  1. 聰明理財 x 精準投資 | 揮別窮忙的 5 分鐘高效加密貨幣投資攻略

最新上線,募資超早鳥優惠價!這門課程專為忙碌的現代人設計,從個人風險評估到 3 大交易指標與量化工具,教你建立一套每天只花 5 分鐘的加密貨幣理財系統,由知名理財專家亨利溫與資深交易員跳跳聯手授課。

不論你是完全零基礎的投資小白,或是希望提升獲利能力的新手,都是最適合這些課程的學員;還可以在學員專屬 LINE 社群即時交流,閱讀筆耕也在群裡,歡迎前來與我相認喔!😊

結帳時輸入【創作者經濟 IMO】專屬優惠碼「IMO300」,都可以折減 300 元,讓我們在 Web3 世界裡一起成長學習,還要獲利!💪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卡片盒筆記 ze1|翻譯加字母串連,永久筆記標題呼之欲出

創作者經濟 IMO #68 📣 週報|麥當勞聯名《獵人》遭炎上!用當事者角度走一遍

不知道下一本書讀什麼,打開《翻篇》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