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成為接案的斜槓中年,我最想做的事是什麼?|進擊吧!夢想的鼓手!!

*本來就想寫這個,沒想剛好可以寫成社區活動文,踩線點來寫一下!
我從小沒什麼夢想。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幹嘛的那種。頂多就是兒時想像過一定不要跟爸爸一樣,拋下了媽媽。若再更早,可能想過當科學家,因為愛迪生不用上學;再晚幾年的國中,想過當學者要在大學裡教書;最有可能實現,而現在還能執行的是廣播人員,也許有一天在「播放音樂的授權」這個關卡有了一個新的利益拆分模式,我就會認真去執行這個線上播歌的夢想。(不過這幾年歌聽得很少,應該要補上才行。)
我是免試入學實行前的最後一屆,升學至上的環境裡,我已經算是滿徹底進入體制後又從體制內走回自己選擇的那一種人。說是「夢想」,我想我現在的狀態,應該還滿符合自己所想像的「未來」吧!
但是如果有機會讓我重來,也讓我知道有哪些職業,我應該會走不同的路去試試,試試不同領域的可能,也許就不會成為一個做設計的人、賣商品的人、寫字的人、畫畫的人吧?
奧運期間,重新燃起熱愛運動比賽的魂,才想起:我現在的人生,應該走在完全不像兒時在別人眼中那個過動、好動、坐不住⋯⋯樣貌下所想像的樣子。特別是大部分人對我的第一眼,有八成的機率會問我是不是打籃球的,另外一成的人會猜我是運動員,另外有一成猜我中文系的。
看綜藝節目《全明星運動會》時,姊姊問我:「你小時候喜歡運動會嗎?」我說:「不喜歡。而且非常討厭。」大部分的人對我這個過動又高大的人的誤解就是我喜歡運動會。我從小討厭運動會這件事,每次叫我去參加團體活動我都會很抗拒(所有的團體活動,動靜我都不喜歡,喜歡一個人),每次如果一定要挑一項比賽參加,我都挑撿沒有人要參加的個人項目。
但是「看比賽」我是喜歡的!大概有整整二十年以上,我的生活中充滿了棒球、籃球、桌球、撞球、保齡球⋯⋯這些競賽項目,棒球、籃球更是從青少年賽制看到成年比賽,從地方比賽(有轉播的話)到國家級或世界級的比賽。
如果年少知道有「裁判」這個職業,我想我應該會去研究怎麼成為一個「體育競賽裁判」;後來因為打籃球、騎單車,身上多少有一些傷,年紀大了動不動得去找人復健治療,也想過如果重來一次,我知道有「復健師」「物理師治療」「運動防護員」這幾個職業,我會好好唸書,背好那些專業應該有的知識,成為運動比賽場邊的一員,也成為未來在高齡化社會必然需要存在的一個職業。(也許年紀再大一點去修個照護員的資格,然後想考職業駕照去開復康巴士。)
而我最想成為運動項目的運動員,應該是三十二歲後學會游泳後,想過如果年輕個二十歲就克服對水的恐懼,我會甘心地在水裡面專注為了那0.01秒努力鍛練。(老了去游高齡組好了,也是可以完成「游泳選手」的夢想,但我又特別不愛競爭XD)
另一個想從事的專業是年過三十五歲才發現的特質:我擁有比一般人強大的正能量,以及敏銳觀察的能力。
把「正能量」這事拿來說嘴,頗奇特的。我喜歡觀察人、喜歡研究人與人之間往來互動的樣態(但不一定喜歡跟人有太親近的往來,如果有,肯定是我特別喜歡那個人。)在很多跟人往來的時候,發現我常常有能力打斷別人的焦慮、引導別人用不同方式思考那些讓自己正困住的狀態,漸而有時候解開了別人的牛角尖。(自己的牛角尖可能就很難解,但還是比別人來幫我解,我自己解會快一點,大部分的人對「牛角尖」這種東西沒什麼耐性。)
2006年考研究所那年選錯系所,如果當時夠清楚自己的特質,應該去讀個心理學系、社會人類學之類的,再考個心理諮商師才是。(想到這篇可以跟活動是看到@白鼬筆寬麵 的文,在關聯裡)
可能是家境的關係,從小除了有過短暫不切實際想當明星的夢想外,我很少有過「完成不了」的「夢想」,大部分的時間裡我所思考的都是:「我要快點會賺錢,減輕家裡的負擔,以及盡可能的不要成為誰的負擔。」如果說這是我的夢想,我的斜槓中年和接案人生便是每個月都在挑戰這一件事了吧!
關於未來,我的夢想是什麼呢?
我想我還是要繼續努力賺錢,買一間自己可以住到老的房子,繼續寫著可能無法擁有全職收入的文字、畫一點點圖、做一點設計、做自己的書、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後努力地依循這樣的方式活下去,我想這樣就需要非常有毅力的堅持了吧!
P.S
後來很快地打消了明星夢,因為實在討厭太過明顯地站在人群裡,即使我的身高一直讓我很明顯。
圖:20110731哈瑪星哨船頭,Canon EOS 5D Mark II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