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插队,孔子

野道行人
·
·
IPFS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看,生物都该是趋利避害的:因为那些趋害避利的生物都死绝了。

我对此观点一向持赞成态度,甚至还能举证说明非生物也是趋利避害的:几十年前有一种黑白的电视,这种电视如果有了毛病,它就不干活儿,密密麻麻铺一屏的雪花,还伴以噼里啪啦的噪音。每当此种情况出现,斯文者往往上前拨弄天线,七扭八扭转几个转儿。暴燥者则先咒骂一声,再朝其盖顶上狠拍两下。以我个人经验,后者的成功率高于前者:这说明这种电视欠揍,吃硬不吃软。与其类似的还有人类的小孩子,假若其不听话,狠狠甩两个耳光也往往比好言相劝更管用。这说明小孩子也欠揍,同样的吃硬不吃软。

可是就当下来说,欠揍的小孩子大多都能生存下来,长成一个或欠揍或不欠揍的大人。而上述的欠揍的黑白电视则没几台活到今天的。究其原因,我认为正是它趋害避利的天性:起初三天一打即可,不久便需一天三打乃至一天多打。可见这种欠揍的电视爱上了挨打,于是要么被打坏,要么把人打累,总之它被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淘汰了。而欠揍的小孩子则不同,通常打上几顿就能很快见到成效,这是因为他们趋利避害,知道挨打是不好的,于是就避开,从而生存了下来。

行文至此,如果有人来跟我抬杠说自家小孩打了也不管用,我只能说肯定是你打的不够狠。只要你打的够疼,你家小孩要么被打死,要么就学乖。

我很久前认为我家里那些长辈都是趋害避利的人,因为他们老叫我多吃亏,跟我说吃亏是福。众所周知,吃亏这件事是很影响心情和损害利益的,譬如我在排队买火车票,结果有人插到我前头。按照趋利避害的道理我应该叫住此人,让他不要插队;而按照吃亏是福的道理我就要忍气吞声装作没看见,这样我的时间就被耽误了,还可能买不到票,应该就叫趋害避利。此时我就不禁怀疑,我趋害避利的长辈们是怎么活到这把年纪的,按照进化论他们应该像上述的黑白电视一样被淘汰才对。

答案是,他们所谓的吃亏是福实际上完全符合趋利避害的道理,因为真正的利害往往不在眼前。举例来说,插队的人假如正插在我前面还好,我就能拍拍他的肩膀说同志你不能插队。此时他如果知道廉耻,就会道歉,然后到后面去排队,我就维护了我的利益。可是通常情况下这种人是不讲廉耻的,那么你跟他讲不要插队,他就或哼一声不理你,若是此种情况发生,气氛就会尴尬,因为你不方便动手,而且通常他敢站你前面就说明你打不过他,你就既维护不了利益还挨了打。但是也有可能他直接动起手来,那么你仍然要挨打。而根据我的个人经验,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其余群众都不会出手帮你,甚至会因为你造成骚乱影响他们排队而斥责你。

而我们还可以假设另一种情况,此插队者在插在你前面老远,而并没有其他人来叫他不要插队。此时你可以选择隔空朝他喊话:”前头老远那个插队的同志哇,不要插队!听见了吗?不要插队哇!“

同样由我个人经验而知,这种做法的成功率无限接近于0,而且周围的人通常会骂你聒噪。

那么你还有另一种方法:离开你的位置,走到他身边去拍他的肩膀,叫他不要插队。选择这种方法时你需要先估算一下你们俩的战斗力,原因前文已表。那么我们就先假设你的的战斗力高于对方,这样你通常可以成功劝说他老实排队。但若遇到蛮横的愣头青,你就只好陪他切磋几招,然后留下寻衅挑事的案底。另者,即使你完美解决了上述麻烦,当你回到原位时还可能被以"不要插队"为由拒绝归队,最后只好去到队尾重新排队。

综上所述,长辈们忍气吞声吃亏是福的道理其实是他们漫长人生里总结出来的不二真言,表面上的趋害避利实际上才是真正贯彻了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秉承着这样的家训,我们家的血脉才能在千年的血雨腥风里延续至今。

那么有没有真正趋害避利的人呢,当然是有的:就我所知,孔子算一个。

以他素王的身份,想混个好日子还不容易,却偏偏要为世界和平这么一个不可能的理想到处奔走。这就好比有人插了队,孔子本来可以走vip通道,却非要冲出来按照前文所述的步骤妄图制止这样没有损害自己利益的行为。有人就觉得这根本是二傻子嘛,问他徒弟他为啥要趋害避利。徒弟挠了挠头心说我老师就这毛病,但是他不能这么说,只好转问孔子本人。于是孔子就亲自交出了答案:那还不是因为这人插队嘛?他要不插队我还出来干嘛。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无论后人怎样对此大书特书,说这是一种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美德,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这些都改变不了他趋害避利的本质。那么按照进化论,这样的人要被淘汰。

所以我们看到了,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因为趋害避利的人都死绝了,于是我们没有第二个孔子。所以我们知道了,有人插队时最好的做法是装作看不见,这样的做法是符合进化论的。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野道行人什么都写的创作者,海外的电台主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童话| 狼先生的烦恼

一个老套的故事(二)

一个老套的故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