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感悟|職場中如何掌握個人優勢?
01
當我還在中學唸書時,老師經常跟我說,不要有任何特別差的學科,這樣會影響考試的總分。老師引用著名的「木桶理論」來說明,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板。
但是「短板效應」,往往面對的是考試,成績好的學科,是有上限的,所以學生們只能不停的提升自己的短板,才可能獲得更好的成績。
02
「長板理論」則被視作「反木桶理論」,主要強調充分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從事自己更為擅長的事情。
Peter Drucker 說,大部分人以為自己了解自己最擅長做什麼,但是人們往往只是更清楚自己不擅長做什麼。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短處,而忽略自己的長處。
出社會後,我們經常會需要Team Work,團隊中每個成員的優勢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因此會有不同的分工,在團隊合作中,更多的是需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不斷提高。
03
那我們該如何發現自己的優勢呢?
每個人的學歷、成長經歷、工作經歷都是不一樣的,就比如說我自己,留法商科人,精通英法語,喜歡和人打交道。
在畢業後,我選擇了進入電商行業,成為客戶經理,幫助賣家們解決經營店鋪的問題,同時與電商平台合作,幫助平台招募更多優秀的賣家。基於我英法語的優勢,我主要開發的是歐洲,如法國CDiscount、法國Back Market和家樂福這樣的平台,因為我的法語能力能夠發揮很大的優勢。
除了基於自身的background,興趣愛好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因素。學習的驅動力之一在於興趣,一旦我們對某些事情產生興趣,自然而然就會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假以時日在某方面就會慢慢比其他人更為擅長,越是擅長某些技能,就越可能帶來成就,日積月累中,這項興趣可能會發展為個人的優勢。
他人對自身的評價,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因素。古人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用人作為鏡子,可以明白自己缺失的部分,常常成功的地方,也許就預示著我們在這方面具有更突出的優勢,更有成功的可能。
我有個很好的朋友,唸書的時候,他的報告總是給人井井有條的感覺,有些人說他擅長從事數據分析或者財務類型的職缺。但他自己從來沒有覺得,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很多人都有意無意中對他在這方面的表現表達讚美,所以他自己慢慢的關注這方面的技能,然後進行刻意的訓練,後來這個優勢讓他後來成為一名數據分析師。
從我們身邊親近的朋友、老師等口中得知自己的優勢,發現他,並加以培養,慢慢的就會成為自己相對於他人的優勢。
04
工作中應該取長補短嗎?
我覺得取決於短處,又或者說劣勢是什麼。
大部分的劣勢可以通過Team Work來彌補,若是國外業務或者需要經常和外國同事協同的職位,則外語能力是必須的,雖然我們可以找翻譯,但這會給工作帶來非常大的困難,所以外語能力,特別是口說是必須有的技能。
希望未來大家都能夠及時發現並且掌握個人優勢,在職場或生活中更上一層樓。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