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的写作|我在 Matters 的社交生活(修订版)

Shawn
·
(修改过)
·
IPFS
或许是时候和微信公众号告别了!那里没有我的写作前途。我受够了审查,越来越厌恶自我审查,ENOUGH IS ENOUGH!

本文系修订以后重新发布,之前的版本已站内隐藏—需修订的内容超过了平台限定的50个编辑距离。并非故意重复发文骗取流量,如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这个平台(Matters)不社交您会死,还是社交吧!”“垂死挣扎的写作”一文发布后,有位好心的读者给我留言。

其实我一直是有社交的,没有谁不渴望交流,没有谁比“地洞里的卡夫卡”更渴望交流。过去几年,我在 Matters 追踪了几百位作者,数量远多于我的追踪者,追踪算一种“弱社交”,是滋生更多可能性的第一步。

我曾给我仰慕的人气作者陈纯和米米亚娜留言,并有幸得到后者的回应。顺便说一句,我和米米还是微信好友,可以浏览她的朋友圈,看到她家的客厅和窗外的风景—温尼伯的晚霞美得令人窒息。当然这没什么可炫耀的,米米的微信好友数以千计,我只是其中之一。

最大的惊喜是和沈於渊互动,他在 Matters 比较低调,发布的文章不多,但显露的才华让我眩晕。我在他的“2020年终于告别九月”一文下面留言:“读完之后感触很深,竟然萌发结识作者的念头。”他回复说:“谢谢你啊。”短短四个字令我心跳加速。他的创作空间首页的个人简介没什么信息量,远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心。很长时间我一直在想:这位作者到底是谁?直到他写了“大流行下,抵达哥廷根”,谜团才解开,这篇文章在“三明治”微信公众号首发,署名邹思聪—他就是沈於渊!我在他最新的文章“告别2021:记住一些无法被夺走的”下面留言:“原来你的真名叫邹思聪,我在‘三明治’看到你的文章了,你是最好的那一类汉语写作者。”他谦虚地回复:“谢谢兄,不敢当的。恢复写作,坚持下去,好难的。”我的穷追猛打终于触动他,他翻看了我的文章,并留言说“震撼于你的人生经历”。

总体来说,我的社交比较“佛系”,不会漫无目的地四处撒网,或缠着别人交流,这也导致我几年没怎么“涨粉”,享受社交红利。有一个不利条件,我需要梯子才能登录 Matters,而梯子可能出现故障。去年夏天,我手机上的梯子突然失灵,身边又没有可以求助的人。我一筹莫展,被迫和 Matters 失联了几个月,才侥幸找到新的梯子重返平台。让我很感动的是,一位香港读者还记得我,说他曾追着读我的文。

随着我在 Matters 拼命发文,社交生活也逐渐丰富。社交的好处肉眼可见,我新认识了一批优秀的写作者,过去一周我的追踪者又增加了十几位,离“破百”只有一步之遥。我的写作收益趋于稳定,变得可以预期,偶尔有好心读者用港币或 LikeCoin 支持我,感激涕零之余,我愈发坚定“死也要写下去”的信念。

Matters 俨然已成为我最重要的写作平台,我得好好利用它,榨取更多社交红利。每次有新的读者赞赏或追踪我,我都会第一时间查看 TA 的创作空间,阅读 TA 的文章,并回馈以拍手或追踪。我开始更频繁地留言,甚至不惜为留言而留言—仅仅为了让自己被看到,我这样做是不是很可笑,也很可怜?

或许是时候和微信公众号告别了!那里没有我的写作前途。我受够了审查,越来越厌恶自我审查,ENOUGH IS ENOUGH!看看我,战战兢兢,欲言又止,哪里还有写作需要的勇气和魄力?我被审查制度摧残得不成样子了,还能正常地表达吗?

我真的好想造反,从今天起,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让审查制度去见鬼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